為什么新聞稿,總是長得大同小異?
創作企業新聞稿,資深傳播人早已信手拈來:拆分新聞事件六要素5W1H(Who、Where、When、What、Why and How),然后有邏輯地組織這些要素,構建出一篇簡潔清晰的新聞稿件。
這當然沒問題,這是創作新聞稿的基礎與圭臬。
但我們還是想提出一個更有趣的問題,除此之外有沒有別的玩法可能呢?就好比企業的新聞信息5W1H是“食材”,最終產出的新聞稿是一盤菜,那么如何通過不同的烹飪手法,將同樣的食材制造出不同的美味?
這個議題在今天看來,是一個非常有必要聊聊的話題。
首先特別典型的問題是,企業新聞稿在“5W1H”的指導思路下,往往會形成慣性思維,最后造成一種套路化或模板式的創作。
今天我們對比很多企業的新聞稿,無論和同類新聞去做橫向對比,還是與企業以往發布的新聞稿做縱向對比,雖然內容信息不同,但文章邏輯與結構看起來總是似曾相識。久而久之,新聞稿也就越寫越單調,越來越乏味。
其次從整個大的傳播環境來看,隨著線下活動等新聞事件減少,企業常常會陷入到傳播“空窗期”,此時就應該考慮將核心新聞內容,通過二次創作、多角度撰寫,來增加企業在同一新聞事件中的不同溝通角度。
再來,企業新聞稿的受眾吸引度,往往針對的是企業利益相關人群,受眾相對精準且垂直。但是企業傳播可觸達的潛在受眾范圍很廣,他們不僅僅是投資者、產品用戶、供應鏈上下游、經銷商,也是不同的媒體與記者,包括這些媒體的讀者們。而要吸引不同的媒體與記者,就要注意他們往往有不同的內容偏好,所以就要嘗試撰寫不同角度的新聞稿來豐富觸角與影響力。
此外,一稿多角度撰寫,不僅利于創造更多媒體報道機會,也能有效提升企業新聞在搜索引擎的表現。最后回到內核,做到一稿多寫,多面溝通、豐富觸達的成績,也可以體現專業傳播人的價值。
從這幾個原因來看,一稿多寫,值得嘗試。
-
高信任度
-
企業日記
-
搜索引擎
-
請不要認為一稿多寫,就是放棄基礎、全面、綜述性的新聞稿,而是在其基礎上尋找不同角度,豐富溝通內容; -
請不要只是改一改標題。內文如果原封不動,這樣就等同只做了表面功夫,會造成重復發表、浪費資源; -
請不要對記者提供同一事件的多篇稿件,增加他們的審稿時間,而是提前了解記者的內容偏好,直接提供最可能吸引他的內容,才能有效增加贏得媒體。
您也可以關注“美通說傳播”的公眾號:prnewswire
原創文章,作者:凱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yaoyaoyao666.com/blog/archives/2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