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3年7月7日 /美通社/ -- Chat GPT等大型語言模型在語言理解、生成、知識推理等方面正展現出令人驚艷的能力,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時代洶涌而至。細觀醫療領域,大模型正在為醫療健康帶來何種改變?
7月7日,聯影智能聯席CEO周翔出席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健康高峰論壇,并對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改變醫療健康的未來發表了主題演講。他指出,醫療領域不同于其他垂直領域,目前通用的語言大模型可能還不能完全滿足醫療場景的精準需求。聯影智能正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共同攜手開發多模態、多病種的“全病程智醫診療大模型”,打造智能診療新范式。
多模態、多病種、全病程的醫療領域大模型
周翔介紹,通用的語言大模型不能完全滿足醫療場景需求原因有三:
首先,醫療行業的專業性與嚴肅性毋庸置疑,醫療場景對問題的容錯率低,這自然對語言大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AI需要基于醫療專業語料給出更專業、更精準的醫療建議;其次,目前醫療數據中有超過90%的數據來自于醫學影像,這也意味著一個切實有效的、能作復雜決策的醫療人工智能大模型,需要融合醫學影像、文本,甚至語音或是視頻等多模態信息以賦能各種醫療場景。最后,考慮到現階段醫院實際的部署環境和數據安全性要求,“大模型”不能無限“大”,院內應用的可及性是必須考慮的一環。
基于這一思路,聯影智能提出了“uAI+ 醫用通才大模型”規劃,其中包括醫療影像大模型、醫療文本大模型與醫療混合模態大模型三大核心模型,以聚焦診療全鏈路智能驅動。
目前,聯影智能已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共同攜手開發“多模態、多病種、全病程智醫診療大模型”。該款AI大模型匯聚中山醫院優質診療經驗,是覆蓋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輔助系統。在患者入院階段,該模型可基于醫生與患者的溝通對話、體格檢查及病史等信息,輔助生成醫療級結構化入院記錄,智能推薦術前檢查,并作出鑒別診斷建議及手術計劃初稿;在術中通過多模態信息整合完成手術記錄稿;在患者出院階段,可以起草出院記錄及術后隨訪計劃。
中山醫院黨委書記顧建英表示,中山醫院和聯影智能合作研發的該款大模型已完成第一階段的站點試用。“聯影智能技術底蘊扎實先進。近日,醫院心外科醫生在試用后也反饋該款AI模型能夠輔助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多個流程,提高醫生在診室、病房以及手術室的工作效率,并能給出一些檢查、診斷以及治療建議。我個人非常期待這款大模型在全院甚至全國的普及。”
“這是一個大模型的時代。‘uAI+ 醫用通才大模型’將致力于減輕醫生工作負擔,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助力醫院高效管理,提升基層診療能力。聯影智能愿攜手中山醫院,共建匯聚中山醫院診療經驗的AI大模型,賦能多學科診療,提升基層診療能力,助力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共創面向未來醫療的智能化診療新范式。”周翔在會上同步表示。
五年厚積,與人工智能躍遷式涌現共進
作為醫學影像AI領先企業,自成立之初,聯影智能便以全棧全譜角度通盤思考AI在醫學影像應用端的可能性,并付諸全維AI實踐。此次聯影智能所提出的大模型布局背后,是其在醫學影像五年厚積的技術沉淀。
基于全棧全譜產品創新策略,聯影智能已研發覆蓋多模態、多病種的40余款AI應用,推出針對不同醫療場景的多個融合解決方案,在心、胸、腦等各個領域均完成全棧全譜產品布局,夯實影像診斷基礎已融入uAI+ 醫用通才大模型,可為醫生鑒別診斷與制定后續治療方案中提供可靠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聯影智能在視頻模態的AI應用也具備深厚基礎,其自研的3D智能攝像頭uAI Vision智能之眼可助力實現手術室全景信息的實時采集與分析,3D建模還原手術室全況,監測并預警手術室異常事件,亦能記錄手術全過程并生成結構化報告,為手術規范與安全保駕護航。
作為聯影集團旗下在人工智能方向上的重要戰略布局,聯影智能受益于聯影集團全智能醫療健康生態,在資源整合、軟硬件全鏈條解決方案、創新能力和適應快速變革的能力上更是具備獨特優勢。夯實的技術積累、多維的布局生態正在為聯影智能的大模型布局提供值得期待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