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4年8月21日電 /美通社/ -- 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北緯27.1度,東經103.3度)發生6.5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余震1335次。截止8月3日18時40分,地震共造成中國移動18個基站退服,91個基站停電,4個本地網斷點,通信設施嚴重受損。
通信保障為受災民眾打開生命通道
時間就是生命,搜尋工作在緊張地進行,分分秒秒系著的是條條生命,救災人員在斷梁橫陳的現場搜尋著廢墟下掩埋的人。
通信的不暢嚴重阻礙救災的進度,調度人員、救災人員之間無法及時溝通,被埋者更無法通過短信、電話、微信、微博等手段主動尋求救助,只能被動等待救援。然而災區現場,屋塌瓦落,中斷的網絡線路被掩埋在一片狼藉的石塊當中,搶修人員想要迅速定位故障點幾乎是舉步維艱。
云南移動迅速啟動抗震應急通信保障預案,通過精準數據快速定位故障基站并進行搶修,截至4日18時(災后12小時),災區的中國移動信號恢復,為抗災信息的傳遞提供了可靠保障,給災區和外界提供了一條聯系和互通的生命線。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能夠快速搶修故障,快速重建通信設施,這與云南移動昭通分公司扎實的基礎管理工作與長期細致工作的積淀是密不可分的。災區復雜的網絡結構和地理環境,網絡的疏通需多名技術人員協同處理,如果沒有前期準確的數據基礎作為支撐,網絡故障排查的效率將會大大降低,嚴重影響救災進度。準確的數據支撐極大程度保障了震后通信故障恢復,為安定災民情緒、保障抗震救災工作穩定開展起到關鍵的作用。
昭通移動數據整治 災難之前“未雨綢繆”
就在2013年6月份,昭通移動勵精圖治,為了更好地支撐網絡運維工作,啟動了本市的傳輸精細化數據質量專題工作,目標是做好網絡基礎工作,掌握現網中每個資源點的實際情況,確保資源數據的準確性,切實發揮數據對于生產中的價值,經過為期一年的數據質量整治,昭通移動數據準確性,有了較大提升,數據的準確性達到了95%以上。業內人士了解,由于數據管理工作繁雜,網絡基礎數據質量的整治工作,平常是很難體現其價值的,而面對災害的來臨,它卻彰顯了非凡的能力,支撐了網絡的快速重建,充分體現大量的基礎工作價值及長期細致工作的積淀,為應急通信保障做好準備。如同蘑菇那樣,前期的生長過程無人能注意到,只有當大雨來臨,才能在雨中撐起一株“保護傘”。
浪潮在2013年開始與昭通移動全面合作,針對數據質量提升工作,以傳輸精細化場景為主,對傳輸資源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并加以清洗,完善傳輸管線基礎管理,實現資源數據的完整、準確,進一步挖掘數據的價值,并依托大數據領先的優勢及自主研發浪潮數據管理平臺(Data Manage Platform 簡稱DMP),以服務的形式向昭通移動提供全套的數據質量管理解決方案,包括數據采集與定義、數據檢驗、數據規則管理、數據質量評估、數據質量管理水平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