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天津開發區不斷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

2016-11-21 17:00 7729
天津開發區以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低碳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示范區、循環化改造示范區為依托,持續推進美麗泰達建設。加快建立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鏈。

中國天津2016年11月21日電 /美通社/ -- 天津開發區以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低碳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示范區、循環化改造示范區為依托,持續推進美麗泰達建設。加快建立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鏈。加大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力度,抓好源頭治理,推動清潔能源使用,鼓勵綠色建筑應用,提升綠化美化水平。推動區域生態化水平明顯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企業公眾環境意識明顯增強,實現產業發展生態化、區域環境宜居化、環境風險可控化、環境治理現代化。

一、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深入推進“四清一綠”行動,圍繞大氣、水、土壤、危險廢物等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化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量、空氣環境質量達標率和PM2.5年均濃度值下降率完成上級下達目標。

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加強對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的治理。積極推動熱源廠脫硝設施改造。實施重點企業VOC及異味治理工程。加強工業煙粉塵控制,鼓勵使用低灰優質煤或清潔能源。強化揚塵污染防控防治、機動車氮氧化物污染防治、餐飲油煙治理。

強化水污染防控。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開展污水處理及再生水供應的市場化機制試點,完善污水管網。開展污水處理廠出水提標升級改造,推動重點污染行業工藝廢水的源頭處理和深度處理。實施東區東排明渠治理改造、西區景觀河道和濕地優化改造工程,完善北塘企業總部園區污水管網建設,實現污水全部納入北塘污水處理廠,適時推動西區污水處理廠增容擴建。

加強土壤環境治理。適時搭建覆蓋全區的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和監測體系,建立污染場地清單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開展污染地塊土壤治理及修復試點示范。制定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強制調查制度。建立土壤污染應急機制。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原則上禁止涉及重金屬污染排放的企業落戶,逐步淘汰、搬遷涉重金屬企業。

提升固廢處置能力。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加強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控制。嚴格執行危險廢物全過程規范化管理,建設危險廢物物聯網監管系統。開展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聯單制度試驗項目。統籌利用自建與濱海新區污泥處理設施,實現污泥零填埋。選擇有條件的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開展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試點,推廣餐廚垃圾就地生化處置設施。到2020年,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97%。

提高清潔生產水平。全面施行清潔生產,在能耗物耗較大以及化工、電力、裝備制造等涉重、涉危、涉味重點行業全面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鼓勵其他行業企業自愿開展清潔生產審計和技術改造。支持企業廣泛開展生態設計、清潔生產、能源審計、能效水效對標、ISO14001 環境管理認證、環境標志產品認證、低碳產品認證等綠色行動。

推進環境治理現代化。在全區范圍內探索建立環保違法企業信息監督舉報以及快速反應機制。加強企業環境風險防控,實施企業環境風險全過程控制。建設智慧環保信息管理平臺,完善環境及污染源在線監控預警系統,建立環境風險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加強環境監測機構應急監測能力建設。強化環境準入門檻,健全落后產能企業和重污染企業退出制度。完善企業環境信息公開體系,建立企業環境年報制度。健全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強化評價結果運用。推行環境服務第三方制度,推進環境服務專業化發展。完善環境保護社會共治,積極推進公眾自我行動,健全社會公眾監督機制,充分保障民眾環境訴求。

二、強化節能低碳發展

推進能源結構調整積極落實天津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要求,禁止新建燃煤供熱鍋爐,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廣普及清潔能源,增強天然氣供應能力,實施太陽能、風能、地源熱泵示范項目,提高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鼓勵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項目,建設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新能源公司南港風力發電項目,鼓勵企業自主開發使用太陽能、地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新增供熱面積全部實現熱電聯產、燃氣或其他清潔能源供熱,實施熱源二廠等煤改氣工程。加強能源消費和碳排放強度及總量控制。到2020年,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50%以上。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對現有熱源廠供熱鍋爐、發電機組和供熱管網進行節能改造,提高能源生產和轉換效率、降低損耗。建立重點用能單位管理制度,形成用能效率持續改進機制。推進實施重點節能項目,推廣大型電機無功就地補償、無功自動補償和動態補償技術。推進能源梯級利用,在重點耗能行業開展余熱余壓利用和蒸汽冷凝水回收。推行市場化節能機制,鼓勵企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節能改造項目,積極開展能效對標。到2020年,開發區(不含南港工業區)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總量力爭達到峰值。

積極推廣綠色建筑。按上級要求推動落實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全面實施精細化綠色建筑設計,鼓勵推進BIM及集成建筑等新技術發展和應用,推廣新建住宅四步節能、公共建筑三步節能,鼓勵和引導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設與示范。新建民用建筑嚴格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鼓勵按二星級、三星級標準設計、建設。政府投資工程率先試點綠色工業建筑,引導企業建設綠色工業建筑。優化建筑用能結構,加大太陽能利用、雨水收集系統等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構建多元化的清潔能源供應網絡,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規模化利用。到2020年,綠色建筑面積達到140萬平方米。

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完善慢行交通網絡和公共交通體系建設,推廣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鼓勵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應用,提高綠色出行比例,到2020年,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50%以上。創建低碳示范小區,引入先進的低碳理念和技術,開展雨水收集和綜合利用、植物立體種植、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太陽能等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小區中水回用等工程。開展家庭碳減排系列活動。

強化低碳節能管理。提高低碳節能準入門檻,建立能源管理體系,開展能源審計、能效對標、節能考核。推進能源智慧化管理,建設重點耗能企業能耗在線監測平臺,實施能源動態監測、控制和優化管理。依托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積極推動碳排放權交易,逐步建立節能量、排污權和水權交易制度。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推行能效標識、水效標識制度和節能低碳產品認證,推動企業自愿碳減排工作試點。建設低碳發展信息化管理平臺,加強開發區企業碳排放監管能力,建立健全溫室氣體核算體系,逐步擴大企業碳盤查范圍,建立區域溫室氣體核算制度。定期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

三、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大力發展綠色制造。推動企業能效提升、清潔生產、節水治污、循環利用等領域專項技術改造,支持企業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建設一批示范性綠色工廠、綠色企業。積極推廣余熱余壓回收、水循環利用、重金屬污染減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廢渣資源化、脫硫脫硝除塵等綠色工藝技術裝備,鼓勵相關領域制造、研發、服務企業落戶發展。圍繞汽車、裝備、電子等重點行業,積極發展再制造產業,培育一批示范性骨干企業。

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全面推行循環生產方式,構建循環經濟共生體系。豐富完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汽車制造、食品飲料等4條現有循環經濟產業鏈,積極構建石油化工、裝備制造等新的循環經濟產業鏈。開展區域工業共生識別,促進企業、園區、行業間鏈接共生、原料互供、資源共享,促進源頭減量,提高資源、能源、物料利用效率。積極推行綠色供應鏈體系建設,帶動上下游相關企業開展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活動。完善產業共生信息管理平臺,建立物質流核算信息平臺,整合園區及周邊區域內工業企業廢物資源產生、回收資源化和最終處理處置信息,促進產業生態網絡管理精細化,實現資源閉合流動。

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創新園區循環化發展模式,推進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加強資源共享設施建設以及污染集中防治設施建設,創建循環經濟技術服務平臺,健全環境監控預警系統,實施南港工業區危險廢物處理中心等重點支撐項目建設。建立循環經濟發展長效機制,構建經濟增長、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示范園區。

打造南港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園區。依托南港工業區重大石化龍頭項目,結合開發區中區建設,構建 “石油—化工—輕紡”石化生態產業鏈,制定臨海化工生態園區的循環經濟和產業共生體系,按照上中下游對接布局,規劃50多條循環經濟產品鏈。全面整合海水取水、熱電聯產、海水淡化、污水處理、工業制鹽和化學品提取等工程,形成多項目有機結合的新模式。

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率。大力推廣工業水循環利用、高效冷卻、熱力系統節水、洗滌節水等通用節水工藝和技術。試點推行用水審計工作,對高耗水行業試行用水效率評價,深入推進節水型企業創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節水診斷、水平衡測試、用水效率評估、設施改造等專業化服務。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逐步擴大開發區東區再生水生產、供應能力,探索西區人工濕地與再生水設施建設相結合的模式。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和淡化海水、再生水使用比率。到2020年,萬元生產總值新鮮水耗降低15%。

四、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開展綠化提升行動推進開發區內公園、景觀道路綠帶、濱水景觀綠帶以及街頭廣場綠地等公共綠地建設,提高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實施公共區域裸地和企業預留空地建設前硬化或簡易綠化工程,提高開發區生態功能。到2020年,開發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0平方米。

推進濕地保護。開展人工濕地減排示范工程,保護與修復海濱區域退化嚴重的濕地。實施南港工業區人工濕地工程,利用排水渠道和景觀湖泊水體的自凈與修復能力,實現水域生態環境修復和水資源再生的有機結合。

保護和改善近岸海域生態環境。強化入海污染治理,嚴格執行海水水質標準,杜絕各類污染源超標排海行為,推動南港污水深海排放工程建設。加強海岸工程污染防治與濱海區域環境管理,強化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及工業污染事故跟蹤監測,提高處理海岸工程環境污染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嚴格海域使用管理,科學規劃和實施岸線管理和填海造陸,提高海域使用效率。

 

 

消息來源: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能動
微信公眾號“能動”發布全球能源、化工、采礦、動力、新能源車企業最新的經營動態。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collection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