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11月25日電 /美通社/ -- 在零售業深度整合的2016年,傳統零售與新興模式共同經歷震蕩,轉型方向幾何?未來藍海在哪?政策新機遇該如何把握?商業大佬有著怎樣的不同見解?企業間發酵著多少融合期待?2016年(第十屆)北京商業高峰論壇今日一一給出答案。在北京飯店國際會展中心,400余位傳統零售巨頭、電子商務大佬、社區商業先鋒齊聚,以“社區商業新生態”為主題展開思想碰撞。活動現場還發布了《2016北京商業發展藍皮書》,呈現了北京商報與北商研究院對北京市社區商業進行全方位摸底調查完成的社區商業調查報告。
首都商業發展指南針
北京商業高峰論壇由北京市商務委指導、北京市商業聯合會和北京商報社聯合主辦,是“北京十大商業品牌評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年度評選的前奏,論壇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九屆,旨在結合評選年度的北京商業特點和發展環境展開交流與探討,共敘本年度發生在北京的“商業故事”和下一年度北京商業的發展藍圖。北京商業高峰論壇被業內稱為“北京商業發展指南針”。
北京市商務委副主任申金升在論壇演講中表示,當前的經濟新常態下,供給側改革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突破口,是“十三五”的引領方向。它不止針對農業、生產制造業,服務業同樣需要,如何通過供給側改革打造社區商業的新生態,做好社區商業將是促進內需、拉動消費的重要一環。社區商業領域的權威專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陳立平現場解讀了“社區商業的綠洲效應”。
大佬云集共話零售商機
今年,北京商業高峰論壇依然大佬云集,并突破以往的環節設置。在論壇傳統環節“圓桌論壇”環節,味多美、北京稻香村、甘家口大廈、和合谷等傳統零售企業給出了自己作為傳統老品牌,布局社區商業的最新戰略。除圓桌論壇外,今年延續了去年開創的“超級提問”,7-11、華天飲食集團、果多美等商業大佬在無準備下接受現場犀利發問,一一回答網友的考問;增加“180秒解鎖社區商業”環節,來自誠和敬驛站、超市發、口碑網、北京鵬博士電信傳媒公司等企業的高管在限時內分享了經典案例故事。
臺上棋逢對手,臺下視頻互動。論壇組委會聯合“北京時間”平臺,在主會場外設置了“第二現場”,安排《社區商業大家談》視頻直播環節,十余位企業高管暢談轉型升級大動作、講述企業故事,區域商業主管部門嘉賓分享社區商業新規劃、新機遇。
2016年,是零售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年。百貨業關店潮加劇,不僅本土百貨收縮市場,華堂、馬莎等外資百貨也無奈撤店。在“互聯網+”影響下,以消費者為中心、全渠道的經營逐漸成為轉型的主流方向。以往以外資超市為發展范本的本土超市,通過發力生鮮市場實現突圍,外資超市的標桿地位被改寫。電商巨頭跨界強強聯合,京東牽手沃爾瑪,滴滴出行擁抱Uber,移動出行、跨境電商在政策“緊箍咒”下走向規范化。生活服務業出現大批O2O陣亡,雖受益社區商業政策紅利,但分羹蛋糕卻并不容易……
今日,各大商業領域的大佬來到論壇現場,為行業發展和企業生存指出方向。
社區商業調查報告發布
社區商業是滿足居民基本消費需求的重要渠道和載體。在論壇現場,北京商報聯手北商研究院聯合推出《2016北京商業發展藍皮書》。該份報告耗時6個多月、30余人次對北京市各大代表性社區進行調查走訪,采訪社區街道、社區居民、社區周邊企業、老牌社區商業企業以及新生的到家服務企業以及主管部門、商業專家,最終確定12大社區,描繪出北京各區域內社區商業的新生態雛形。同時,報告也通過大數據反映出了供需脫節、成本高企等發展痛點,并給出了發展建議。從宏觀到微觀,從大數據到具體案例,《2016社區商業發展藍皮書》對北京社區商業發展提供一手的數據調研報告,把脈北京社區商業發展的新趨勢新動力。
《2016北京商業發展藍皮書》中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當下北京居民最缺乏的生活服務項目為運動健身、社區養老;被訪問的居民中81.12%的人注重社區消費連鎖化、品牌化。
北商研究院對社區商業的調查結果以及居民的需求,與北京市對生活服務業的統計相契合。根據北京市商務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北京市生活性服務業服務網點連鎖化率由2015年底的24.3%提高到2016年10月底的29.4%,增長5.1%。
為提升生活服務業品質,打造特色街區,北京市確定了首批8個生活服務業示范街區。按照相關規定,示范街區入駐門店中連鎖經營門店總數不低于街區入駐門店總數的60%。未來北京市還將加速通過“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模式,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
服務性消費將占半壁江山
服務性消費在北京整體消費增長中已經扮演了重要角色。來自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實現總消費1.86萬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商品性消費占比為55.4%,同比增長7.3%,服務性消費占比為44.6%,增速10.5%,增速高于商品性消費3.2個百分點。在2016年前三季度,北京實現服務性消費6338.3億元,同比增長11.1%,占總消費的比重提升至45%。北京市商務委主任閆立剛在《2016北京商業發展藍皮書》中表示,預計2016年北京服務性消費將達到50%,撐起消費半壁江山,明年這一比例有可能繼續提高。
經歷了一輪大浪淘沙,生活服務業O2O洗牌接近塵埃落定,社區商業在實體與電商、線下與線上的競爭對峙中,逐漸衍生出大融合的局面,零售、電商、餐飲、生活服務、快遞、物業、健身、養老等多重業態在社區內形成新生態的閉環。雛形之上,更理性、漸升級的消費需求也呼喚著社區商業特色化、智能化、高品質的功能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