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11月28日電 /美通社/ -- “2017第十一屆iCAN國際創新創業大賽暨全球創新大會”于2017年11月25-26日在北京昌平三一產業園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iCAN國際聯盟、北京大學、教育部創新方法教學指導委員會、全球華人微納米分子系統學會聯合主辦,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昌發展”)承辦。
iCAN大賽2007年從北京大學發起,十年來秉承“自信、堅持、夢想”的精神,引導和激勵高校學生勇于創新,致力于推動高科技產業迅猛發展,為科技創新創業者們搭建更為便捷的國際交流平臺。本次大會不僅包含iCAN中國區總決賽、青少年總決賽和國際賽,同時還有全球創新峰會國際創新挑戰專場、黑科技專場、創新創業教育論壇、軍民融合論壇、投融資路演專場、人才招聘專場等六場論壇交流活動,來自全世界的演講嘉賓近50人,針對科技創新、人工智能、創新教育、自動駕駛、生物醫療、機器人、軍民融合等多個方向分享前沿的研究資訊。
本次大會吸引了來自世界21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團隊,以及國內200余所高校的近700支團隊,共2500余人參與。在國際展區,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及中國等大學生創業團隊帶來的18件創新作品,涉及健康監護、智能傳感、智能家居、新材料等多個領域,讓參觀者零距離體驗這些科技的神奇和各種新奇的另類玩法。
大會開幕式上,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工委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勁柏對昌平“雙創”扶持政策和科技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作了詳盡介紹,對于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表示“青年要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時代中放飛青春夢想。歡迎各界朋友創業者,尤其大學生們來昌平區發展,共創未來”,并對敢于積極創新創業的大學生先鋒們,表示了衷心的贊揚和鼓勵。
十年積淀,厚積薄發,iCAN 大賽從2007年至今,得到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青年學生的熱愛和追捧,這不僅是一項面向國內外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年度競賽,更是一項國內外無一固定限制、鼓勵原始創新的國際性賽事。iCAN十年以來,一直以微納米器件為代表的物聯信息技術與系統工程的創新應用為目標,始終走在科技發展的尖端。自2010年起成為國際賽事后,逐步走向世界,影響了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評選出近萬個優秀項目,十年間吸引了全世界近二十萬人參加。iCAN國際創新創業大賽,被譽為“最具規模的世界青年創新盛會”。
本次大會,聚集而來的不僅有來自世界著名高等學府、科研院校的高精尖專才,有全世界科技領域具備新奇思維的大咖,還有優秀企業高管,更有行業領域精英人士,與各方青年才俊共同探討世界前沿科學話題,交流科技創新成果,開展圓桌論壇會議,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最新最具創新力的前沿訊息。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教授,世界科技大獎獲獎者王中林表示,原創是在最開始的時候別人認為有可能是錯的、是沒有用的,別人可能認為這東西不會有任何重大應用的,原創對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重要的技術出現時候,往往是不被看好的,只有當它發展到一定階段,別人才覺得好,那誰來走完這一段路程?必須是政府來支持。所以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在創業階段要學習、要實踐的。”
原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科協前主席陳佳洱認為,比賽不僅成為一個影響深遠的國際化創新創業賽事和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標志性活動,更為高科技創新創業搭建了國際交流平臺。同時,比賽中,涌現出來的青年才俊,也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和科技創新人才。
在本屆大賽的展覽會上,近千個雙創成果得以展示,展示區分別設置了學生展位、企業展區,路演互動區,讓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都能近距離體驗未來科技的神奇,享受具有創新意義的各種新奇另類玩法。在企業展區中,昌發展旗下智能硬件和體育文化主題的垂直加速器“回+青創匯”、“回+體娛加速器”以及科技條件共享平臺人人實驗展區以其全新的發展模式吸引了參會人員的廣泛關注。
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穎女士代表“Champion 國際樂創匯”平臺向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頂尖高校的教授及科研人員頒發了特邀科學顧問榮譽聘書。據了解,這些專家的專長領域包含了人工智能、納米技術、生物傳感器、AR/VR, 綠色環保、智能制造等。后續 Champion 國際樂創匯將為區內企業積極對接顧問團隊,幫助區內企業堅決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創新科研環節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閉幕式上,iCAN大賽、昌發展正式簽約,iCAN創新孵化基地正式落戶昌平。國際賽金獎共評選出2支,頒發了證書、獎牌以及2000美元獎金,而中國總決賽也頒出一等獎60支團隊,二等獎132支團隊,三等獎192支團隊,為期三天的第十一屆iCAN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在各項大獎的塵埃落定中,畫上了完美句號。
iCAN大賽在昌平的成功舉辦,將進一步活躍昌平的雙創氛圍和創新活力,提升昌平雙創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品牌影響力,也將在人才和項目落地、科研成果轉化方面充分享受到昌平區給予的支持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