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12月28日電 /美通社/ -- 12月27日下午,荷蘭皇家菲仕蘭與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發布《家政服務溝通手冊》,旨在幫助解決包括愛心月嫂在內的家政從業人員解決實際工作中的溝通痛點,實現穩定就業和職業發展。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丁亞冬、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高級副總裁楊國超、企業社會責任總監王雪彤、北京富平學校執行校長陳祖培等出席了活動。楊國超在現場還表示,2018年將加大投入,擴大愛心月嫂招生人數和覆蓋范圍,讓更多貧困地區婦女及家庭受益。
此次發布的溝通手冊,是根據菲仕蘭“愛心月嫂”項目執行過程中發現的家政市場供需矛盾及問題而編寫的指導手冊。家政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和雇主之間由于溝通不暢帶來的矛盾和摩擦,往往是造成人員頻繁流動、就業不穩定的主要因素。針對家政工作中的溝通不暢對從業人員帶來的諸多困擾,手冊以溝通方法和職業心態為主要內容,通過解析家政人員在待崗、面試、同客戶日常溝通出現的問題,幫助從業人員突破心理障礙、掌握溝通方法、提高服務質量,從而獲得更穩定的就業。手冊的發布,是行業內首次從“溝通”的角度,通過實際操作中的具體情境展示,給從業人員以專業、全面、可操作的指導和建議,同時也有助于家政服務行業管理的規范化。
當天下午還舉辦了以“明星月嫂”為主題的愛心月嫂工作坊第三期活動。在來自專業機構的講師的帶領下,通過“月嫂職業形象與禮儀”介紹、現場選派學員進行形象打造和分組演練,讓學員們透過看得見的自身形象變化,認識到在實際的工作中,不光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溝通能力,還要有積極、自信的心態并重視自身職業形象的樹立。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丁亞冬充分肯定了菲仕蘭愛心月嫂項目精準扶貧的效果和菲仕蘭作為資助方在項目推動中的作用。他指出:“貧困地區婦女有收入低就業難的痛點,一線城市雙職工家庭對月嫂育兒嫂急劇增長的需求也是痛點。菲仕蘭的愛心月嫂項目為這兩個痛點找到了連接點。項目開展一年多,成效顯著。一是受助的愛心月嫂家庭收入短期內大幅增加;二是項目為貧困地區的婦女賦能,收入增加具有可持續性;三是隨著收入的增加,項目對象的家庭地位明顯提高,從女性權益提升的角度來說也有一定的意義。四是從貧困地區婦女到城市職業女性身份的轉變,讓她們開拓了眼界,接觸了更好的家庭教育理念,也能運用到自身的子女教育上去。隨著項目的不斷深入,菲仕蘭自身的資源和優勢,不僅是資金的投入,還有員工的智力參與和愛心捐獻,這些都對項目的不斷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菲仕蘭高級副總裁楊國超表示:“愛心月嫂項目是菲仕蘭企業社會責任和精準扶貧的創新嘗試。2018年,我們將加大項目投入,擴大愛心月嫂招生人數和覆蓋范圍,讓更多貧苦地區婦女能參與當中,掌握技能,自強自信,以感恩的心服務社會、改變自身和家庭的命運。”
2016年6月,由中國扶貧基金會和荷蘭皇家菲仕蘭公司聯合發起,由北京富平學校承辦的“愛心月嫂”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秉承授人以漁、精準扶貧的理念,對來自貧困地區的女性開展家政,特別是新生兒家庭護理的專業培訓,并幫助她們安置就業,從而實現自立并擺脫貧困,并向城市家庭傳遞愛心。愛心月嫂工作坊每期主題針對學員就業的實際需求而設計,以幫助學員們更好的擴寬視野,增加就業軟技能,進一步成長,是菲仕蘭“愛心月嫂”項目第二年重點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