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8年1月18日電 /美通社/ -- 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共同支持承辦的“2018中國金融科技產業峰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峰會旨在梳理分析金融科技產業的生態脈絡,推動金融科技產業交流與合作,助力金融行業完成新一輪產業升級。宜信翼啟云服供應鏈金融首席創新官劉灝受邀出席,并以“FinTech:實體經濟發展智慧引擎”為主題進行了演講。
金融科技是信息技術和金融的深層融合,是數字經濟的典型代表。從2016年開始金融和科技實現快速融合,當前中國的金融科技正在進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的新階段。目前看來,金融科技在消費金融領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在企業級服務領域還處于初始階段。“企業客戶往往擁有一個更為復雜的交易鏈條,從采購、生產、經銷,最后到達終端消費者,這其中需要解決的節點問題非常多。”劉灝認為,“依靠技術,在驅動傳統金融業轉型升級的同時,讓金融服務解決產業縱深發展的問題是未來的重要方向。”
科技為供應鏈金融賦能
提到供應鏈金融多數人將其理解為“供應鏈融資”,認為這是一個簡單的借貸類型的金融服務。其實供應鏈金融的主體結構不僅是融資方和借款方,而是包括了產業鏈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包括上下游企業、管理部門、各類金融機構和信息服務商,同時從供應鏈金融的管理流程看,供應鏈金融是涵蓋了交易流、物流、管理流和信息流的綜合組織和管理。“供應鏈金融不僅僅是承擔一個債權產品的作用,核心目標是在于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劉灝認為。
數據顯示,中小企業創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增加值,卻沒有得到金融機構應有的支持,主要原因是中小企業普遍信用缺失,在傳統信貸業務下屬于“高危客戶”。如今,技術的應用正在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比如以供應鏈為基礎搭建區塊鏈平臺,在區塊鏈技術實現的多方信任環境下,企業真實的交易數據就可以成為其獲取融資的信用數據。“通過區塊鏈平臺可以掌握整個產業上下游企業在真實貿易場景中的交易、運營情況。在區塊鏈搭建的信任環境下,通過真實貿易而產生的數據便可成為企業獲取融資的憑證,實現基于產業鏈上的數據即信用。”劉灝評價到。
目前,在翼啟云服和鋼鐵B2B電商平臺大大買鋼網的區塊鏈系統合作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供應鏈協同企業加入進來,包括倉儲、物流、金融機構等均成為該區塊鏈中非常重要的節點。這樣做的一個重要價值就在于,平臺交易往來所形成的訂單、運單、收單、融資等貿易行為數據都會被實時計入區塊鏈平臺,通過算法實現的“去信任”后,實現以區塊鏈為基礎,低成本多維度的風險控制。
依靠大數據,構建智能風控體系
大數據技術具有數據挖掘、量化存儲、快速處理等特點,在大數據背景下,許多原本不相關的數據可以成為信用數據,進而轉化成信用價值。以供應鏈金融為例,供應鏈金融的推進主要依托于中小微企業與核心企業之間真實的貿易行為,利用大數據對供應鏈上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數據進行分析和綜合評價,這與傳統金融服務需要依賴企業財務報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對于翼啟云服而言,大數據等金融科技的運用正在幫助翼啟云服建立智能風控體系,即,通過跨平臺和自身數據的積累,實現基于大數據的三層動態風險管理體系,包括第一層外部數據風控(市場數據、行業數據)、第二層企業主體數據風控(企業征信等),和第三層企業動態數據風控(訂單數據,物流數據,資金流數據等)。“通過多維度的數據獲取,交叉驗證和持續監控,翼啟云服正致力于打造從線上到線下的數據閉環。”劉灝介紹到。
金融科技是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的產物,無論其服務形態、業務模式如何發展變化,本質還是有技術驅動下的金融創新,無法改變金融本身的邏輯。作為宜信旗下企業級金融科技云平臺,翼啟云服一直堅持對金融科技的探索和應用,以技術為推動力,以實體經濟為服務基礎,提高對于中國廣大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效率,拓展服務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