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層院長管理能力,做好居民健康守門人
深圳2018年7月12日電 /美通社/ -- 為進一步提升基層衛生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和領導能力,以及基層醫務人員疾病診療能力,推進全科醫學的發展,首個“中法賽諾菲全科培訓基地”今天在深圳掛牌。
培訓基地由深圳市衛生計生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主辦,中國全科醫學雜志社協辦,賽諾菲中國支持。基地正式掛牌運作后,將以全國各社區服務中心管理人員為主要培訓對象,學習先進國家或地區的全科醫學管理經驗,雙向借鑒,助力家庭醫生簽約和分級診療制度的落實。
深圳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孫美華,深圳市衛計能教中心主任賴金明,法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經濟領事石馬天(Pierre Martin)先生出席掛牌儀式。
珠三角先行,建全科醫生繼續教育的示范基地
作為我國五大經濟特區之一,深圳的創新探索不僅在經濟發展層面,在醫療分級診療層面,深圳也走在全國前列。深圳市衛生計生委孫美華副主任介紹:“目前,深圳市已經初步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診療模式,居民兩周患病首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達到70%[1]。深圳也帶動了整個珠三角地區分級診療的發展。”
“深圳市衛生計生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是深圳市衛生計生委直屬事業單位,承擔全市醫務人員特別是全科醫生的教育培訓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已逐步建立起以畢業后全科醫學教育為核心,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相補充、協調發展、比較完善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深圳市衛計能教中心賴金明主任介紹說:“希望此次重新賦能后的培訓基地,能成為珠三角地區甚至是全國其他城市地區的全科醫生繼續教育的示范基地。全科醫生能通過培訓,了解先進國家或地區的全科醫學管理經驗,加強和促進互動學習、雙向借鑒,助力家庭醫生簽約和分級診療制度的落實。”
數字化創新的培訓基地
為保證教學質量,培訓將歷時3個月,分為5期,每期覆蓋80名社區醫院院長。內容涉及分級診療相關政策解讀、香港家庭醫生培養模式與經驗介紹、國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經驗交流、社區常見慢性病管理經驗交流以及“緊密型”醫聯體深圳模式下的社康中心建設。
今后,在“中法賽諾菲全科培訓基地”還將引進機器人醫生助理、人工智能等創新性數字化技術和手段的展示和培訓,將其應用在患者病程管理中,涵蓋初診患者電子檔案的采集,院內及院外患者教育與微信端疾病知識問答,院外管理及隨訪、電子檔案更新、人工智能用藥提醒,患者復診電子檔案提取等各個環節,通過對完整病程全覆蓋的演示,充分打開社區醫院管理者的視野和“互聯網+醫療”想象力。
這些新技術的展示,充分體現了以患者教育管理為核心,在“人工智能+醫療”領域進行基于“硬件+人工智能技術”綜合解決方案的探索;通過醫療語義識別及交互引擎實現人工智能醫療語義識別,和疾病領域“知識庫+對話庫”的建立,項目將實現慢性疾病“患者教育+患者管理”和數字化技術的引入。社區醫院從此擁有了24小時無休的專業醫生助理。不僅全方位患者教育、緩解人力不足的痛點,答疑解惑,緩解醫患關系,更幫助社區醫院加速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完善社區醫院簽約服務。
中法醫療健康“一帶一路”上的新亮點
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堅定地支持者、踐行者,賽諾菲向來積極促進中法兩國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深入合作與交流,此次掛牌的“中法賽諾菲全科培訓基地”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秉承‘扎根中國,服務中國’的信念,作為項目的支持方賽諾菲不僅將高質量創新藥物及健康解決方案提供給廣泛城市地區,更結合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層醫療管理及服務的經驗,積極配合國家推進家庭醫生服務模式的分級診療政策。”賽諾菲中國核心產品事業部負責人金肖東先生說,“作為賽諾菲公司對于‘一帶一路’的響應舉措之一,我們將通過中法全科培訓基地項目加強對中國初級保健、社區保健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展現對中國醫療保健的長期承諾,全力支持‘健康中國2030’倡議。”
“中法賽諾菲全科培訓基地是中法合作的又一創新,翻開了兩國合作的新篇章。這次參與的法國藥企賽諾菲已經深深扎根中國多年, 而早在1994年,深圳市就與法國維埃納省締結成為友好城市[2]。”法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經濟領事石馬天表示:“2018年1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時曾提到,將衛生領域作為中法兩國合作的重點。相信隨著中法全科培訓基地項目的啟動,兩國、兩地在醫療領域,尤其是慢病管理領域的合作會越來越深入,進一步造福中國的廣大患者。”
<完>
關于賽諾菲
賽諾菲致力于幫助人們應對健康挑戰。我們是一家全球生物制藥公司,專注人類健康。我們用疫苗預防疾病,提供創新的治療方案減輕病痛和困擾。我們助力罹患罕見病的極少數人,也支持長期受慢性病困擾的千萬患者。
賽諾菲共有10萬余名員工,遍及100多個國家,致力于將科學創新轉化為醫療健康解決方案。
Sanofi, Empowering Life. 賽諾菲,讓生命綻放。
關于賽諾菲中國
賽諾菲于1982年進入中國,總部位于上海,業務覆蓋制藥和人用疫苗(賽諾菲巴斯德)。集團在北京、天津、沈陽、濟南、杭州、南京、武漢、成都、廣州、福州和烏魯木齊共設有11個區域分支機構,并在北京、杭州和深圳建有三家生產基地。截止2017年底,賽諾菲在中國約有9,000名員工。
賽諾菲在上海設有中國研發中心和亞太研發總部,具備了從藥物靶點研究到后期臨床試驗的整體研發實力,并專注于中國與亞太的高發疾病,如肝病、糖尿病、腫瘤和心血管疾病。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www.sanofi.cn。
賽諾菲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包含前瞻性聲明。前瞻性聲明并非對歷史事實的陳述。這些聲明包括預測和估計及基本假設,對于公司未來計劃、目的、意圖的陳述,對未來財務狀況、事件、運營、服務、產品開發和潛力的展望,以及關于未來業績表現的陳述。通常可以利用諸如“期望”、“預期”、“相信”、“打算”、“估計”、“計劃”等詞語,以及類似表達作為判定前瞻性聲明的依據。盡管賽諾菲管理層認為該篇前瞻性聲明中所反映的預期具有合理性,投資者仍需注意這些前瞻性信息和聲明受制于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其中許多難以預測且通常不被賽諾菲所控制,這可能導致實際結果和發展與前瞻性信息和陳述中所表達、暗示或預測的信息存在重大差異。這些風險和不確定因素主要包括研究和開發中固有的不確定因素,未來的臨床數據和分析,包括產品上市后所獲取的數據和所進行的分析,監管當局的決定,例如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或歐洲藥品管理局關于是否及何時批準任何藥品、醫療器械或可能備案用于候選產品的生物用品上市的決定,以及這些機構關于產品標識和其他可能影響此類候選產品的可用性及商業潛力等事宜的決定,獲得批準的候選產品不能保證肯定獲得商業成功,未來替代性療法的獲批及其商業上的成功,集團受惠于外部增長機會的能力,匯率變化趨勢與普遍利率,成本控制政策及由此帶來的結果,已發行股份的平均數以及賽諾菲在公開呈報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法國金融市場管理局(AMF)的報告中已作討論或明確的部分,其中包括列于表20-F的賽諾菲年度報告(截止日期2017年12月31日)中的“危險因素”和“前瞻性聲明警示”。除非存在可適用的法律規定,賽諾菲不承擔更新和修改任何前瞻性信息和陳述的義務。
[1] 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60517/t20160517_522162725.shtml
[2] 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60517/t20160517_5221627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