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營收回歸高點,產品頻現刷屏,李寧是怎樣拯救李寧的?

李寧
2018-08-16 16:11 8156
近日,《21世紀商業評論》(《21CBR》)撰文對李寧公司的轉型及業績進行了點評。

北京2018年8月16日電 /美通社/ -- 近日,《21世紀商業評論》(《21CBR》)撰文對李寧公司的轉型及業績進行了點評,以下轉載自原文:

李寧2018年中期業績發布會
李寧2018年中期業績發布會

 

“‘中國李寧’形成獨立產品線生意,需要時間”、“我們要改造的東西很多,渠道、產品和運營方面,要改造”、“南區做得不好,接軌市場或對標競品,差得很遠”……

8月13日,李寧回答提問時,不回避、也不遮掩,而他領導的公司,營收創出新高:2018年上半年,營收47.13億元,毛利22.94億元,均超2010年的峰值,賬上現金27億,大體為8年前的2倍,全年營收增速預估為15%,首次達到百億量級。

6年前,李寧公司啟動轉型,收入一度下降4成,一年報虧20億。商業上,成功實現困境反轉的,非常有限,而李寧領導的李寧,歷史3年半,不只是扭虧,業績全面復蘇,成為幸運的少數。

體操冠軍出身的李寧,如何騰挪起躍實現翻盤的?站在新起點,李寧公司又正迎來怎樣的機會?

教科書式的拯救

大眾印象中,溫厚的體操王子,不是一個生意人,這是誤解。

2014年底,李寧出任代理總裁,接手一線運營,局面非常棘手:公司連虧3年,現金“留血不止”,資產負債表岌岌可危;資本市場看空,宣布配股融資時,每股定價只有2.6港元,不足高峰期1/10,股價跌到10年較低。

第一急務,必須扭虧為盈,談何容易?

2014年,公司收入67.28億,凈虧損7.81億,行業告別高增長,競爭激烈,2015年,李寧收入增長11%,毛利增加4.75億,扣除銷售相關的運營、物流支出,僅增加2.5億左右收益,以業績自然增長填平巨虧,不可能。

李寧毅然決定出售紅雙喜股權,加之壞賬撥備轉回,共獲得2.38億收益,但是,尚缺整整3個億,從哪里來?

答案是,嚴格的成本控制。

對照費用支出細目,可以清楚看到,相比上年,2015年廣告及市場推廣費用下降2.11億元,出差成本、管理咨詢等運營費用硬壓了9600萬。該策略執行得非常徹底,以業績發布會為例,即從香港的香格里拉酒店,挪到中環一棟寫字樓的會議室,延續至今。

李寧公告細節
李寧公告細節

過往3年多,成本意識始終如一,相對有彈性的營銷支出、管理咨詢和業務招待費用,一直嚴格控制,始終沒有超過2014年的水平,業務規模持續增長的同時,費用占比大幅減少,以廣告及市場推廣開支為例,2014年占比19.3%,2018年上半年只有10.5%,比例下降接近一半。

節流空間終究有限,扭虧后,李寧改進的重點是內部運營效率。

以人力資源為例,工資薪酬總額吻合上漲,但是,人均產出的增長更為迅猛,2014年,雇員總數3735名(總部2158名,其余為附屬銷售公司),人均產值180萬,2017年,雇員總數2182人(總部2008名),人均產值高達408萬,若純粹以總部人員為統計口徑,營收連漲三年,雇員人數也在減少,直到2018年上半年,總部人員才趕上2014年的水平。

2012年,高企的庫存直接迫使公司轉型,李寧主政后,格外關注資產效率指標,尤其是庫存和應收賬款。

過去3年半,李寧公司收入規模上升約50%,存貨絕對值從14.18億下降到12.94億,且存貨結構大為改善,“6個月以下的新品”占比,從57%提高到69%,“12個月以上”的存貨占比,從24%下降到11%;應收賬款絕對規模,也從18.39億下降到14.41億,“90天以下”的應收款從54%上升到61%。

絕對值的大幅縮減,助推資產效率指標大為改善。平均存貨周轉期,由109天下降到83天,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從71天下降為42天,現金周轉期96天縮短到45天,通俗地說,從花錢購買原材料到出售成品回收現金,以前超過3個月,現在一個半月就可以,資金周轉效率大大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資產運營效率上,李寧公司長期落后安踏,如今,存貨周轉速度大體相當(安踏83天),現金周轉速度上,勝出安踏一籌(安踏為69天),受益存貨和應收賬款嚴格管制,李寧公司收入增長的每分錢,全部轉為真金白銀,而不是只掛在賬上。最直接的體現指標是“凈現金”(現金及等價物+短期存款+理財產品-借貸),2014年,公司凈現金為-1.05億,2018年上半年,飆漲至30.52億,沒有一分錢的貸款。

過去42個月,李寧公司的整體體量穩健增長,談不上快速,但是,運營非常健康、高效,如同一個人的體量增加,增加的全是肌肉,這種結構的好轉,公司運營前所未有的輕盈,與2008年北京奧運之后的那輪增長,性質也截然不同。這部分解釋了股價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收入規模增長50%左右,股價整整上漲了2倍有余。

在大眾眼中,李寧或許不是典型的商人,但是,嚴厲的成本意識、有效的運營管控,李寧拯救李寧的行動,就像當年賽場的體操動作,張弛有度,到位規范,表現一樣堪稱是教科書式的。

關鍵時點的先手優勢

2018年3月,李寧自我評價工作表現時,坦誠成績主要來自于效率優化,直面了李寧的問題,“5.8%的凈利潤率我覺得很低,效率不行,有很多空間要改善,也說明我們模型有問題。”

8月的中報發布,多數時候,他的表情嚴肅,提及要改進的地方也比成績多。就公司而言,首先要改善的是收入增速,2015-2017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別是17%、13%、11%,2018年全年預計15%(紅雙喜業務不再納入報表,壓低了核心業務的實際增速),更重要的指標是凈利潤率,目前只有5.7%,也低于理想水平。

業績全面復蘇后,趨勢上,顯然在朝李寧有利的方向演變:營收增速重現加速跡象,特別是推廣支出開始增加后,后續也會帶動作用;由于規模效應的提升,李寧的凈利潤率正處于爬坡狀態,以經營利潤率指標為例,2016為4.8%,2017年為5%,上半年達到6.2%,下半年預計會進一步攀升,雖然,大量投資新成長業務,客觀上會壓制了利潤率的表現。

綜合來看,現在的李寧,站到了一個全新的起點,尤其從更長期的視角,可以發現,李寧已經擁有不少“先手優勢”:

1)領先的主品牌。

2018年,李寧會是中國體育界“唯二”的百億級國產品牌。要說明的是,外界多以李寧、安踏兩家公司的營收指標,代以兩個品牌的規模比較,其實,安踏集團奉行多品牌戰略,FILA等非母品牌的業務占比,預計已達三四成,以此推算,“李寧”、“安踏”核心主品牌的業務規模,體量上差距有限。

難能可貴的是,“李寧”具有中國本土運動品牌罕見的溢價能力,擁有品牌護城河,目前,國內體育用品品牌,在中高端價位段能實現穩定商業化規模的,只有李寧,比如,韋德之道6基礎款的價格達到1099元,巴黎時裝周亮相的“烈駿ACE”定價999元,“極光天性”899元。李寧本人在回應《21CBR》提問時,也格外強調品牌力,“未來絕對不會陷入價格競爭的泥潭。”

2)專業的品類優勢,

專業運動是李寧品牌產品的基調與定位,核心品類在零售流水的占比,達到96%,其中,跑步28%,訓練22%,籃球23%,運動時尚23%,這意味著,核心品類均已是20億以上的生意,站穩腳跟,且上半年均保持20%以上增速。尤其籃球這樣的重要品類,并占據CBA、詹姆斯·韋德等核心體育資源,且研發投入也正快速增長。

相對時尚行業,主打功能性的專業運動品類,需求更穩定,生意更穩健,這都會增強李寧公司業績的可持續性。

3)進化的零售能力。

轉型以來,李寧一直以產品力和效率為核心,致力于建立符合零售效率的“精準+快速”經營模式,采用訂單精準化策略,完善店鋪分級管理,存貨周轉速度等指標的迅速改善,體現了零售能力的進化。

即便現在,李寧的零售渠道和運營,一直處于動態調整的常新狀態,比如,在店鋪方面,會根據購買習慣、商圈聚集、租金價格等不斷優勝劣汰,2018年上半年,即調整超過300多個店鋪;獨立組建的南區團隊,也已開始根據中國南方市場的特點,針對性地進行產品設計、組貨、折扣等精細化管理,這種不計繁復、低調扎實的努力,會有效保障其業務擴張的品質。

4)鮮明的年輕氣質

年輕人群是體育生意的關鍵。從紐約的“悟道”,到備受關注的“中國李寧”,2018年以來,李寧多場營銷活動成功“刷屏”,昭示28年的體育品牌,正以一種全新的氣質回歸年輕人的主流視野。在向95后、00后的年輕人群滲透方面,李寧已然有了感覺,這是其他本土運動品牌都未有的。

李寧紐約時裝周后臺圖片
李寧紐約時裝周后臺圖片

李寧年輕化戰略正在漸入佳境,紅利收割才剛剛開始,比如,“悟道”等時尚產品線,已在助推業績,2018年上半年,服裝分部的收入達到23.0億元,增幅達到30.7%,“中國李寧”發力,也會在下半年提現在業績上。

狀態全面回升的李寧公司,也開始大力投資有成長性業務,促進旗下品牌組合的多元化,重點發力童裝業務“李寧YOUNG”以及主打女性人群的Danskin,前者業務已覆蓋29個省份,共有店鋪631間;Danskin則定位為高端女子時尚運動品牌,現以一線城市發展為主,循序漸進,預計2018年會發展至15-20家店鋪。

事實上,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已進入“淘汰賽”,市場集中度正不斷提升,以在港上市的4家體育用品公司為例,開始呈現“強者恒強”的態勢,2013年-2017年,李寧營收超過70%安踏實現倍增,而361度增長44%,特步只有17.7%,可預見的將來,中國本土體育用品的市場份額,會持續向頭部企業聚集。而日本等國的消費研究表明,經濟越發展,民眾消費取向上的本土意識越強,從這個意義上,贏家的獎賞會是雙重紅利。

在這樣關鍵的時間窗口,李寧公司的業績重新回到歷史高點,且在年輕化、品牌力、專業品類等多個關鍵維度,成功卡位,顯得格外有價值。這或許也能解釋,正如此充裕的現金儲備下,李寧一直堅持不派息的原因。

“我們不是做工廠的,關鍵是將品牌做到更有價值,走價值競爭的經營策略,對品牌、研發、市場營銷會加大投入,不會因為某一項投入減少而保留資金,而是要努力開拓新生意機會和空間。”李寧這樣告訴《21CBR》。

原文鏈接:http://www.21cbr.com/article/79448.html

消息來源:李寧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知消
微信公眾號“知消”發布全球消費品、零售、時尚、物流行業最新動態。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collection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