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9月11日電 /美通社/ -- 以“新時代的全球并購及產業鏈價值再造”為主題的 SAIF·高金金課堂近日隆重開講,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高金/SAIF)會計學教授陳欣,矽亞投資 CEO 張蘭丁,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李軼梵,澤海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王建郡以及雪松控股集團投行部總經理、雪松控股集團上海股權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吉等并購專家學者先后開講,力圖從理論到實踐多維角度探尋公司金融助力企業未來布局。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黨委書記朱啟貴教授首先致歡迎辭。他說,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時代,究竟應該以什么新的技術儲備、新的管理理念、新的戰略思考來迎接新時代的挑戰,金融應該在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這些需要大家共同探索和回答。他表示,這次邀請到的都是對中國并購領域非常了解的權威,希望聽到大家精彩的分享。
高金會計學教授陳欣作了主題為《金融去杠桿下的財務分析》的專題分享,他先從財務分析的角度,闡述在金融去杠桿的情況下企業所受的多種影響,以及展望未來將會呈何種趨勢。
結合系列研究數據,陳欣表示,從23號文發布以后,也就是從今年的4月份開始到6月份,是金融去杠桿面臨最嚴峻的時期。再加上國家對債權的保護不足,2018年以來出現了大量企業的違約,從中也可看出中國大量的企業經營方式是加杠桿的。
陳欣認為,金融去杠桿對 A 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
一個是上市公司自身的債務風險,因為上市公司自身也是短借長投,如果資金鏈跟不上,對上市公司股票的估值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第二個是大股東質押的風險。大股東在上市公司體外還借了非常多的錢,可能質押了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還不上錢控制權會產生問題,而萬一所質押的股票需要賣出來,對于市場也會造成沖擊。
第三個是對上市公司自身業務的影響。由于原有的業務模式可能是在整個金融市場資金比較松的情況下,采用加杠桿模式進行的。采用金融加杠桿以后原有模式無法維系了,這些都會給上市公司的商業模式、盈利能力帶來影響。
總體上來看,對于整個金融及地產行業這些屬于高杠桿的行業,會帶來比較直接的沖擊。
陳欣最后總結稱,當前所面臨的金融去杠桿實際上是金融危機的體現形式,對于原有的資產估值體系是一種打破,要充分地去理解去杠桿對資產風險和原有商業模式的影響,才能夠充分理解企業未來盈利能力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財務分析在去杠桿的背景下應該變得更強。
矽亞投資 CEO 張蘭丁則詳細介紹了《全球產業擴張與并購》,他說,矽亞研究了全球一百多年來各個國家企業發展的情況,發現中型企業消失殆盡。為什么?因為中型企業有大型企業的架構,卻沒有小型企業的靈活度,不容易轉型。他指出:企業的發展目標并不是打敗競爭對手,而是持續生存。
他結合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圖指出,中國的民營企業無論是并購數量還是在并購金額上都超過了國有企業,但是隨著2016年12月份外匯管制開始,并購金額銳減了40%多。并購的主要行業是與高科技、工業、消費相關的,歐洲、美國是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較大的標的國。
但是并購失敗的案例也在增加,他分析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失敗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無法實現增量價值,因為沒有明確的戰略動機;第二是沒有保留,收購以后人員被別的公司挖走;第三是整合失敗。
他預測中國并購剝離潮已經開始,2011-2020年發生在中國的并購總共超過10萬起,涉及8萬億美元,按照80%的失敗率,未來會涉及到8萬起的剝離,金額6.4萬億美元。
張蘭丁強調,并購是否是一味毒藥,需要所有人拭目以待,在“離婚率”超過“結婚率”的時代,做并購時特別需要小心。
在圓桌討論環節,陳欣、張蘭丁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李軼梵,SAIF 并購重組俱樂部會長、澤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王建郡以及 SAIF 并購重組俱樂部理事、雪松控股集團投行部總經理、雪松控股集團上海股權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吉展開了深入分享與探討。
李軼梵道:“并購70%到80%是失敗的,這個本身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失敗的原因很多。坦率來說,事先在戰略上考慮不夠充分,在交易架構設計上存在瑕疵,在投后整合上準備不足,執行力存在問題,這可能就是一個大的失敗。成功也是因為你在戰略上考慮充分,雙方的磨合、整合做得很好。”
他說,中國企業走出去跨境并購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因為經歷了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企業在現階段也有了積累,“我們自己的產業鏈要升級。新中國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可能也就這七十年,所以我們跟世界上老牌的國家比差距很大,不管是品牌、技術、市場。可能通過并購是一個快速獲取的手段,所以有這個動力在里面。”
“有時候走出去也是不得已,在這兒碰到天花板或者面臨競爭,外面卻有一片新的藍海,何樂而不為?并購這是不可逆的勢頭,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我們也會更多地看到失敗的案例,這也是正常的。”李軼梵表示。
王建郡稱,產業并購是當下乃至未來的主流,積極的產業并購整合將會為我國的產業升級改造發揮正面作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我國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
“同時,我們感覺還是要抱團取暖,要更加貼近國家產業政策,并應與國有資本協作開展相關并購。在近期很多有關上市公司的并購項目中,大家的主要合作方往往也是國有資本,由此可見國有資本近期在股權并購方面的興趣越來越強烈,大家可以抓住機會,充分利用和發揮各自的產業背景、優勢、積極與國有資本展開相關合作。”
陳吉表示,“并購并不是買和賣這樣簡單的事,并購是一個大的范疇,有股權的范疇,也有人力的范疇,還有知識,從結構上我們無法一把做到股權的收購,或者是做到很好資產技術的收購,但是我們可以在項目的合作上,結構性調整上獲得機會。”
他認為,未來的需求和交易的機會、風險都是結構性的,會受各方面很多綜合因素的影響,但是在對中國比較友好的歐洲,包括一些東南亞國家還是有很大的機會,非洲也有一些資源性企業合作的機會。關鍵是要關于把握整個經濟發展的脈絡和企業擴張的脈絡,尋求好的合作和婚姻的機會。
本次活動由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主辦,上海安越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與 SAIF 校友會并購重組俱樂部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