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18年10月26日電 /美通社/ -- 十月中旬,“新深圳人”阿花帶著兒子游覽深圳市龍崗區的甘坑客家小鎮。阿花的老家是廣東梅州客家,她覺得小鎮里的腌面、釀豆腐味道格外地道。“為在深圳奮斗、成長的新深圳人打造一個看得見、回得去的故鄉。”阿花深刻地感受到,承載這一愿景的甘坑客家小鎮正在煥新綻放。
甘坑客家小鎮是2018華僑城文化旅游節中的靚麗風景之一。今年的10月-11月,華僑城文化旅游節開展了近200項形式多樣的活動,覆蓋了全國近50座城市,為全國人民帶來一場跨時間、跨空間、跨業態的全景生態的旅游節慶活動。
(一)創新旅游節慶新模式
2018華僑城文化旅游節推出九大類文旅產品,有布局全國的“文化+”特色文化小鎮;“文化+科技”、“文化+‘一帶一路’”、“文化+美麗鄉村”的云南全域旅游。無論是在華僑城歡樂海岸“樂享生活”主題下的“歡樂深活節”,還是在云南云陽哈尼梯田進行農耕體驗,或是在OCAT藝術空間駐足吸取靈感與創意,九大類文旅產品營造的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體驗,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是體驗的主體,更是創想的源泉。
活動主題上,2018華僑城文化旅游節定位“歡樂在一起”,通過倡導歡樂、感恩、陪伴等普世價值觀,拉動消費,提供幸福與歡樂產品。這不僅符合華僑城“優質生活創想家”的品牌定位,也凸顯了華僑城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而不懈追求的初心,同時也展現出華僑城根據時代發展、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以人為本,積極進行創新發展的作為。
從以錦繡中華、世界之窗為代表的微縮景觀型主題公園,到互動體驗型歡樂谷連鎖主題公園,再到生態旅游度假區、到全域旅游、特色小鎮及美麗鄉村的建設發展,華僑城伴隨中國旅游業的發展而不斷成長,為人們推出了系列豐富、高品質的旅游產品與服務,其中“歡樂谷”連鎖主題公園榮獲國內主題公園行業中國馳名商標,已在深圳、北京、成都等七地開放運營。
(二)提升公共文化生活品質
近年來,華僑城提出了“文化+旅游+城鎮化”、“旅游+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發展模式,加速全國布局,培育核心產業,打造標桿項目,孵化文化IP,提升特色小鎮“生長力”,讓人們切實感受到“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生活圖景。
目前,華僑城在全國參與運維和管理的特色小鎮數量已達30余個,在此次文化旅游節中,各地特色小鎮均推出具有本地文化內涵和時代感結合的特色活動:四川安仁小鎮有全球旗袍設計大賽、文化名鎮博覽會、天府古鎮藝術節;黃龍溪古鎮推出匠人藝術季;洛帶古鎮舉行“我心歸處,洛帶為安”首屆中國客家文化節;深圳大鵬所城推出首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以此來感受“深圳文化之根”的韻味等,展示中式田園生活方式的美好和吸引力,為小鎮持續培育獨特、真實、美好、有品質、有細節的本地文化。
多年來,華僑城持續在各地積極開展大量文化藝術活動和展覽,促進文化旅游融合,提升公共文化生活品質。2018華僑城文化旅游節,從以積極推動當代藝術發展,落地深圳、上海、北京、西安、武漢等區域核心城市的OCAT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館群,到由舊工業廠房改造而成,囊括創意設計、藝術文化、時尚休閑等多樣文化的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佛山順德盒子美術館等均有大量內容豐富的文化創意及公共藝術活動呈現。以《金面王朝》《夢幻騰沖》《絲路傳奇》《天禪》為代表的演藝劇目等,華僑城以實踐探索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水平。
華僑城以公共藝術的形式,為旅游賦予了更加多樣的深層次內涵,為文旅融合發展拓寬了路徑;并以種類繁多的藝術展覽、活動,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藝術氛圍。
作為優質生活創想家,華僑城不僅著力產業發展,還致力于用藝術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用生態連接自然,用公益回饋社會,傳承和保護民族文化,構建充滿人文關懷、綠色低碳、歡樂和諧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