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南方基金楊小松:最充滿希望的時候是現在

-- 騰訊理財通《基蕩二十年》基金行業系列專訪
2018-10-29 12:20 9603
近日,《基蕩二十年》圖書編委會走進南方基金,與總經理楊小松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試圖還原南方基金穩健+創新基因背后的故事。楊小松自2012年加入南方基金,至今已有整整六年。

北京2018年10月29日電 /美通社/ -- 近日,騰訊金融科技智庫特約研究員念一為騰訊理財通《基蕩二十年》基金行業系列專訪撰寫文章《南方基金楊小松:最充滿希望的時候是現在》,以下為文章全文:

“全面均衡又不乏亮點”是南方基金在業內的標簽。過去幾年,南方基金在社保、年金領域的領跑優勢愈發凸顯,率先布局首批公募FOF,首批公募養老基金產品;在穩固固收優勢的同時,在權益領域持續發力;以中證500為代表的指數產品出類拔萃,電商APP不斷迭代,與互聯網巨頭的合作日趨緊密,還有近期南方瑞合“賺錢才收固定管理費”的大膽嘗試,無不彰顯著這家位于深圳的老牌公募基金管理人區別于其他大型基金公司的獨特風格。

近日,《基蕩二十年》圖書編委會走進南方基金,與總經理楊小松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試圖還原南方基金穩健+創新基因背后的故事。楊小松自2012年加入南方基金,至今已有整整六年。

南方基金總經理楊小松
南方基金總經理楊小松

基蕩二十年您當初為什么選擇離開證監會而加入基金行業?監管經歷對現在工作較大的價值是什么?

楊小松:在證監會工作的十幾年,我有幸參加過幾次H股在海外的巡回路演,尋找買家。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機構投資者的強大力量。我想,將來如果成為一個機構投資人,站在市場和客戶的角度,給上市公司的價值做一個客觀公正的評估,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

當時南方基金剛好給我提供了一個機會,我認為自己也應該轉換一下職業軌跡了,去一個對自己來說更具有挑戰性的商業機構錘煉。當然中間也有過短暫的猶豫,但事實證明,現在所做的工作,正是我一直以來最想做的事情。

監管經歷的價值在于,它為現在的工作提供了不同的視角。基金公司是站在投資人和市場的角度,其第一動力是為客戶持續創造價值,而監管人員的第一要務是要防止重大金融風險,這兩個目標天然就是有差異的,甚至會有一些矛盾。作為一個監管出身的基金管理人士,對于一些政策,我不會純粹站在純商業機構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也不會純粹站在監管部門的角度來認識,我更多的是融合監管的要求和機構捕捉市場機會的需求,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我覺得這方面到目前為止做得還可以。

基蕩二十年現在國家在大力推進養老體系的建設,這對基金行業意味著什么?

楊小松:毫無疑問,養老一定是中國基金行業未來的戰略風口。基金行業很早就開始服務國家養老第一、第二支柱的建設。養老目標基金產品的發行,揭開了基金行業助力養老第三支柱建設的序幕。

養老對基金行業的意義有多重大呢?假設我們參照美國,美國的IRA賬戶和DC賬戶就是典型的養老賬戶,DC就是確定提取額的計劃,IRA就是個人退休養老賬戶,兩者加在一起有40%投資到公募基金,規模約為8萬億美元。美國公募基金總規模約為16萬億美元,是中國公募基金規模的10倍,其中一半都是養老資金的貢獻。

我國未來的養老形勢十分嚴峻。養老要應對通脹、長壽兩個風險,通脹風險好理解,長壽風險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因為在中國,年齡越老,養老金的替代率越低。所以對中國人來講,未來長壽是一種風險。因為長壽,人們需要更多的退休收入來保證健康和高品質的生活。

通脹和長壽風險對資管機構的投資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基金公司作為專業資管機構,具有較強的主動投資管理能力。而且,基金還可以在全市場、全球范圍、全口徑來進行資產配置。

歸根到底,投資者還是要認清一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例如騰訊的定位是連接器,核心競爭力就是連接人與人、人與服務的能力。那么基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投資管理能力。在養老這件事上,基金公司的歷史使命就是提供回報良好的養老產品,幫助老百姓有效應對通脹和長壽風險。

基蕩二十年中國老百姓可能還沒有形成通過長期的資本市場投資達成包括養老在內的生活目標的意識。現在老百姓的資產主要配置在房子和存款上。

楊小松:對,這是一個財富觀變遷的過程。改革開放四十年,從財富觀的角度,其中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由單一到多元。

在改革開放初期或者改革開放之前,老百姓的錢只有唯一的出路,那就是儲蓄。那時的中國百姓,由于缺乏正確的投資觀和合適的金融產品,基本所有錢都放在銀行存款中。時至今日,即便有了這么多的現金管理產品,老百姓不少錢還是放在存款里,目前居民存款大概還有60萬億左右。

90年代末期老百姓開始配置房子。但和基金相比,一是房產的流動性非常低,交易成本很高,而大部分基金產品可以隨時申購贖回,流動性非常強。二是房產市場和基金市場的進入門檻不一樣,基金是普惠金融典范,是大眾理財的產品,進入門檻非常低,許多產品的申購門檻甚至只有一分錢。三是房產是個天然的杠桿產品。房產投資的高杠桿率讓很多人賺了錢,但時代在變,現在再放大杠桿去投資房產,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

財富累積到一定程度要做資產配置,做配置的目的就是分散風險。投資多元化是一種有效的分散風險的方式。所以除了儲蓄、房子之外,股票、債券、基金也是投資者可以考慮配置的金融產品。

我們做過一個調查,居民財富里,大概只有10%用于投資股票或權益類基金,因此從配置角度來講,老百姓應該多投資一點權益類資產,配置權益資產較好的方式之一就是買風格穩健的基金管理公司的產品。

基蕩二十年怎么看人工智能在基金管理行業的應用?

楊小松:剛才說養老是基金行業未來極為重大的機會點,第二個機會點我認為就是人工智能。對資管機構而言,人工智能在投資端可以把一些大數據因子納入投資考量,有望顯著跑贏人性的貪婪、恐懼,抵抗風險和提高收益;銷售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大數據,對客戶進行精準畫像,精準定位,可以對客戶提供“千人千面”的個性化的服務;而運營端很多現在由人力負責的工作也可以由人工智能來勝任。

南方基金向智能化轉型是一個發展趨勢。未來南方基金一定會變得更加智能化,這是公司不變的戰略方向。

我們現在在投資、銷售和運營體系中都融入了人工智能。比如投研體系在選股中已經開始運用人工智能,還有在交易環節也應用了人工智能。我覺得未來可能AI不會取代人類,但是就投資而言,不懂AI的基金經理或被取代。

同時,我們還在南方基金APP上推出了智能投顧服務。根據客戶的特點給他搭配基金組合。并且,我們還有“智能賬單”的功能,可以根據客戶持倉為客戶分析,推薦客戶配置哪些類型資產的產品。

售后方面我們也引入了人工智能。客戶買了產品之后,我們根據產品表現和市場變化,及時與客戶進行交流,做一個有溫度的資產管理人。

基蕩二十年您到南方基金之后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最遺憾的事情是什么?

楊小松:我加入南方基金也就六年時間,不是很長。南方基金以前的員工打下了很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加入南方基金,做總經理之后,我覺得能夠帶領大家在這個行業里面披荊斬棘,捕捉一些市場機會,為客戶持續創造價值,這是我比較欣慰的地方。

我頗有成就感和遺憾的事都和騰訊理財通有關。我們最開始和騰訊合作,幫助騰訊拿下銷售支付牌照,但最后我們卻沒有成為第一批與理財通合作的基金公司,這是我深感遺憾的事情。后來理財通與我們重新牽手,這是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因為我們的客戶基礎呈現了爆發式的增長。理財通是我們重要的合作伙伴和渠道之一。

基蕩二十年您較早接觸互聯網是什么時候?南方基金在互聯網領域未來將如何布局?

楊小松:自來到南方基金我就開始接觸互聯網。互聯網對我較大的沖擊是2013年,因為我當時沒想到互聯網能夠給基金行業帶來這么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整個行業資產管理規模高達12萬億,而實際上2013年估計也就7-8萬億左右,后來是靠余額寶、騰訊理財通、天天基金網等互聯網渠道將規模增加到現在的12萬億左右。

南方基金很早就成立了“電子商務部”,較早是維護自己的直銷客戶,大概也就二十來萬客戶數量,數量并不多。在與騰訊理財通合作之前,南方基金的客戶數量只有400多萬,現在我們服務的客戶有4000多萬,其中絕大多數客戶來自于理財通等互聯網渠道。

我加入南方基金后,提出了三駕馬車的戰略,對于互聯網金融業務,傾注了很多心血。未來我們將完善APP、官網、微信等自有平臺建設,并積極尋找與互聯網渠道合作的機會,通過“內外兼修”的方式努力觸達客戶,為客戶提供更多理財產品選擇,利用互聯網渠道的大數據為客戶提供個性化資產配置解決方案。

基蕩二十年南方基金在產品創新方面有沒有一些思索?

楊小松:我就講講在指數產品上的創新吧,因為被動投資我判斷也是基金業未來的一個重要機會點。我們跟新浪合作過兩個大數據指數產品,這兩個產品除了在投資過程中要考慮市場交易因子和投資標的財務因子外,還加入了新浪微博討論集中度、討論熱烈程度因子,我們希望這些大數據因子可以反映市場情緒。類似的Smart Beta產品美國發展很快,這將是我們未來的一個主要創新點。

未來我們還將推出符合ESG理念的指數產品。ESG是環境、社會、治理的意思,南方基金已成為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簽署成員,將對ESG投資加大投入。我們對ESG的理解是,投資不能只考慮企業的基本面,比如說收入、盈利,不能只考慮市盈率和交易量,還要考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對環境的友好度,還有公司治理的健全性,把這些因子也作為我們投資考量的一個維度。

基蕩二十年近幾年盡管市場有所波動,但大型基金公司的收入和盈利還是比較穩定,您怎么看南方基金目前的狀態?

楊小松:的確,頭部基金公司一般都有穩定的客戶群和渠道,而且比較容易集中資源抓住市場機會,這個行業的“馬太效應”一直很明顯,但我一直有很強危機感。

一方面,以BlackRock和Vanguard為代表的國際領先的資產管理公司相繼在中國設立分公司,對外資持股基金公司的比例限制也將逐步取消。外資在基金行業曾經折戟,但我相信這次不一樣。另一方面,資管新規下大家站在一個起跑線,基金業固然在制度上、投資能力上有一定優勢,但其他對手在渠道和市場方面有優勢,甚至在投資能力上也各有特色。未來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

這個危機感不是與生俱來的,加入這個行業經歷了這么多事以后,我知道行業不可能再回到以前政策紅利的年代。只有保持危機感才能活下去。我跟員工經常講,人和企業都有三個區域,第一是舒適區,第二是學習區,第三是恐慌區。

我希望我的員工都處在學習區,但只有先進入恐慌區才能進入學習區。南方基金是成立了20年的公司,畢竟有一些過去的慣性很難克服,但我要求員工必須要有危機感,要有競爭意識。

基蕩二十年進入基金業以來,對您影響較大的三個人是誰?

楊小松:對我影響較大的三個人我都沒見過,我只是閱讀過他們的著作。第一個是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他講公司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客戶,你只有創造了客戶,才能創造收入,創造了收入,你才能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才能為股東創造回報。這是我在南方基金當總經理,根植于我心,根植于我領導風格的核心的理念。南方基金所有的產品服務都是客戶至上,客戶是我們的上帝,為客戶創造價值是我們存在的唯一理念。

另外一個是著名管理咨詢大師拉姆·查蘭。他講過一句話,對我印象特別深刻,“不要害怕,勇敢地做艱難的決定”。因為在公司的運作經營過程當中,會碰到很多很艱難的事。比如說開除不合格的員工,給考核不好的員工降薪,這是非常艱難的決定。我就是在這句話的支撐下做出了很多這樣艱難的決定。

還有一個是克里斯滕森,顛覆式創新的提出者,我想這個在互聯網企業中用的是最多的。他告訴這些企業的經營者,要時刻保持危機感。如果沒有危機感,不用創新的方式來經營,后來者有可能用顛覆式的方式把在位企業干掉。

這三個人對我的影響特別大。作為總經理我更多的工作是公司管理。不管是基金公司也好,銀行也好,互聯網企業也好,雖然都有專業性,但管理都是相通的。管理的共同特點就是較大程度激發每一個人內心的善意和潛能,這是德魯克的一句話,我對此深信不疑。

基蕩二十年南方基金在人才戰略上有何考慮?未來將通過什么手段留住核心人才?

楊小松:我們高度重視復合型人才。不是說學了金融、經濟、財政、投資等就可以來做投資。我們最需要有跨界本領的人。可以學工程、技術、哲學、文學、歷史、心理學等等,因為投資最終不是技巧,不是術這個層面的東西,拼到最后,實際上是道,是無形的,是心理狀態和心理特質,這就跟學什么專業是沒有關系的,跟經歷是有關系的。我們曾有一個外科醫生管理基金產品管得很好,這種跨界人才是我們需要的。

還有就是IT人才。我剛才講過,未來AI不會取代我們,但是不熟悉AI的人一定會被取代,所以我們也需要有一定IT背景的。當然還有互聯網人才,互聯網人才我認為是非常擅長站在客戶角度思考問題的人。

我常常講,南方基金一定要將IT人員占比提升到50%以上。現在產品設計、銷售、投研、清算、運營、客服,哪個環節離得開IT?所以我和他們講,你要讓在位的人改變這個觀念是很難的,但通過這種人員結構比例調整,引進一些鯰魚攪和,慢慢地大家就有了IT為先的意識。

對于人才流失,我覺得主要還是一個激勵問題,這是行業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南方基金正在積極改善公司的人才激勵機制,推進員工持股計劃,努力留住核心人才。

基蕩二十年20幾年的職業生涯中,您最充滿希望和最提心吊膽的時候都是什么?

楊小松:最充滿希望的時候是現在。我希望未來南方基金不但在中國基金行業中有一定的影響,在世界上也能有一定的影響,在全球資管行業里有自己的位置。當然現在離這個目標還差得很遠,但看未來十年,我還是充滿信心。南方基金會在人員布局、產品結構、渠道建設方面,包括對科技的應用方面,實現徹底轉型。

最如履薄冰的時候也是現在。為什么呢?因為這個行業是嚴格監管的,容不得出現一點風險事故,尤其是在當下的國內外環境下。南方基金的產品線豐富,產品組合數量也比較多,有公募、專戶、年金、社保,基金經理的風格也是多元的,所以在這個運作過程當中,如何在合理控制風險的條件下為客戶創造收益?每天我都很擔心,擔心IT,因為IT管理著交易,一旦交易出現了問題,那是滅頂之災;擔心流動性管理出現問題,因為公募基金是隨時贖回的。還有合規方面的其他壓力和規則。經營過程中有風險是正常的,但不能碰及合規的底線。

消息來源:騰訊理財通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美通社頭條
微信公眾號“美通社頭條”發布新鮮、有趣、重要的企業與機構新聞,由全球領先的企業新聞專線美通社(PR Newswire)為您呈現。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collection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