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12月3日電 /美通社/ -- 2018年12月1日,“中國心血管臨床大數據質控及科研服務平臺”(China National Cardiovascular Data Registry,簡稱CNCDR)在“美國心臟病學會亞太年會”上正式發布。該平臺由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China Cardiovascular Association,以下簡稱CCA)和美國心臟病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以下簡稱ACC) 深度合作開發,飛利浦作為技術支持方協同參與。CNCDR的發布將成為中國心血管行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通過實現心血管領域數據采集標準化,提升數據挖掘和洞察能力,并通過大數據分析驅動醫療質量的持續改善,從而推動我國心血管事件下降拐點早日到來,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目標的實現。
中國衛生信息和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主席葛均波院士,美國心臟病學會首席創新官John Rumsfeld教授,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副主席、心血管健康(蘇州工業園區)研究院院長霍勇教授出席發布會并致辭。
“胸痛中心”建設成果顯現,心血管診療質量和臨床科研面臨雙重挑戰,數據標準化成為首要抓手
葛均波院士表示:“心血管疾病是疾病中的‘頭號殺手’。在中國,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40%,高于腫瘤和其他疾病。據統計,中國心血管病患者人數已高達2.9億,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平均每年約35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隨著社會老齡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影響,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目前仍處于上升階段。心血管疾病消耗了大量的醫療資源,其巨大的開支,給患者和醫療系統帶來沉重的負擔,已經成為影響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必須上升到政府層面來推動心血管這一慢性疾病防治水平的均質化提高。”
他指出:“面對這一重大問題,必須加強心血管疾病診療體系建設。近年來,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積極響應國家倡議,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動各級‘胸痛中心’的建設。截至目前,全國已有669家醫院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認證。數據顯示,自‘胸痛中心’體系建立以來,建設單位院內急性心梗死亡率由5%下降到3%,成效顯著。然而中國心血管領域仍面臨雙重挑戰 -- 一是醫療服務缺乏有效的質量管理;二是高質量臨床研究數據匱乏,科研水平亟待提高。”
在心血管領域,中國擁有龐大的患者群體和最豐富的臨床病例。然而,當前中國在心血管領域診療水平參差不齊、科研水平難以突破。造成這一尷尬局面的瓶頸在于臨床診療過程中缺乏高質量、標準的結構化數據。目前,各級醫院在數據采集方面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手工錄入,缺乏統一的采集格式和標準,采集效率低、出錯率高,造成數據管理困難。相關醫療機構普遍缺乏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缺乏高質量、結構化的臨床數據,樣本庫雖大,卻無法對臨床科研和質量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不僅如此,各心血管疾病醫療機構之間更是相互割裂,壁壘森嚴,缺乏臨床數據共享平臺,科研協作效率不高,制約了中國心血管領域科研和臨床質量管理的整體發展。
將國際標準本土化,建立中國心血管疾病領域臨床管理體系
高質量、標準的結構化數據成為改善心血管領域臨床診療和科研水平的抓手。針對現狀和需求,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 (CCA)與美國心臟病學會開展了深入合作,引入ACC在心血管疾病領域成熟的臨床管理KPI體系 -- 美國國家心血管臨床注冊表單(National Cardiovascular Data Registry,簡稱NCDR),并結合中國本地臨床實際情況進行本土化,經由飛利浦提供的技術支持,創建了“中國心血管臨床大數據質控及科研服務平臺”。
金小桃會長表示:“CNCDR充分借鑒美國心臟病學會等世界范圍內優秀的心血管科研組織在醫療大數據建設中的成功經驗,建立符合我國國情、擁有自主產權、確保數據安全的心血管臨床大數據質控及科研服務平臺,是在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支持下,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和心腦血管‘三位一體’機構取得的重大成果。平臺在投入使用后將通過高質量、結構化的心血管專科臨床數據應用,推動中國心血管醫療質量持續改善和心血管領域的科研創新,促進心血管專業信息化建設和心血管健康事業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從而促使我國心血管事件拐點早日到來,并最終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實施!”
美國心臟病學會首席創新官John Rumsfeld教授認為:“高效的管理體系,可通過臨床操作、科室協作和醫護路徑管理方面的持續改進,提高效率。通過數據建立和分析,臨床醫生可以清楚地發現以往科室無法獲得的信息,在需要時將更多精力集中在臨床操作上。最終,通過確保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醫療各環節都能獲得均質且高質量的醫護和支持,提升患者體驗,縮短心血管患者的住院時間,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好的療效。”
他表示:“我們很榮幸能夠和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開展這一創新合作。通過這一令人振奮的合作,我們能夠與中國心血管界互相學習和分享在心血管臨床大數據建立和利用數據驅動醫療質量改善方面的較佳實踐,并且最終致力于減輕全球心血管疾病的成本與負擔。”
中國心血管臨床大數據質控及科研服務平臺開啟行業精細化管理
霍勇教授表示:“CNCDR平臺的發布將推動中國心血管診療步入精細化管理時代。對于醫院管理者,CNCDR幫助建立精準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數據這種直觀和科學的方式,醫院可以同中國其他醫院及美國醫院的綜合水平進行數據對比,按時獲得質量評估報告,從而更有針對性的進行改善與提高,推動醫療質量持續改善;對于科室醫生而言,CNCDR有助于指導醫生遵循指南的要求提供診療服務,準確、全面的數據可以為醫生的科研工作提供很好的支持。對于患者而言,醫療品質的均質化、醫療系統效率的提高將提高患者體驗,最終降低重復治療帶來的成本。”
總體而言,CNCDR 一方面通過加強心血管臨床質控數據體系建設,驅動醫療質量持續改善;另一方面通過數據體系的建立,提高中國心血管臨床相關科研產出的能力,助力高水平的科研合作, 為國家衛生政策制定和適宜國人的診療策略選擇持續提供可靠數據。
作為CNCDR的技術支持協作伙伴,飛利浦大中華區戰略與新業務發展部和人口健康管理事業部總經理梁建球也出席了啟動儀式,并表示:“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健康科技公司,心血管是飛利浦重點關注的疾病領域之一。我們很榮幸能作為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的戰略合作伙伴,為CNCDR的本土化提供技術支持。我們的目標是與本地生態系統協同共創,將飛利浦在心血管領域全球領先的創新成果,更貼切地融入本地臨床情境中,更好地服務于醫療系統、醫護人員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