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倫敦2019年6月12日 /美通社/ --
關鍵結果
氣候變化方面的要點
暴力在GDP(國內生產總值)/經濟上的代價方面的要點
第13版年度Global Peace Index(全球和平指數,簡稱“GPI”,全球領先的世界和平程度測量指數)報告表示,全球和平平均水平五年來首次提升。不過,盡管情況有所好轉,但是現在與十年前相比,全球依然相當不太平,自2008年以來,全球平均和平水平下降了近4%。今年的報告包含關于氣候變化對于和平的潛在影響的新研究。
在2019年報告中,86個國家的排名有所提升,76個國家有所下降。冰島依然是世界上最和平的國家,該國自2008年以來一直占有這一位置。進入和平指數前五名的國家還包括新西蘭、奧地利、葡萄牙和丹麥。在排名前20名的國家中,不丹取得最大進步,過去12年里排名上升了43位。
阿富汗現在取代敘利亞,成為全球和平程度最低的國家,而敘利亞如今倒數第二。南蘇丹、也門和伊拉克在全球五個最不和平的國家中,占據其它三個席位。自全球和平指數推出以來,今年是也門首次進入全球五個最不和平的國家的行列。
GPI報告由國際智庫Institute for Economics & Peace(經濟與和平研究所,簡稱“IEP”)編撰,在和平以及和平的經濟價值、和平趨勢與如何發展和平社會上面,該報告進行最為全面的數據驅動型分析。該報告覆蓋全球99.7%的人口,利用來自于備受尊敬的來源的23個定性和定量指標,來編制指數。這些指標可以被歸入三大關鍵領域 -- 持續沖突、安全和治安、軍事化。
IEP創始人、執行主席史蒂夫-基利亞(Steve Killelea)表示:“盡管和平狀況在2019年GPI中有所改善,但是更為深入的分析還是發現,積極和消極趨勢共存,難分難解。雖然像伊拉克和敘利亞這樣主導過去十年的沖突開始減輕,但是也門、尼加拉瓜和土耳其出現了新的沖突,這使得居于指數末尾的10個國家的和平程度降幅大大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全球在和平方面的不平等由此有所加強。”
在全球九大地區中,有四個地區變得較去年更加和平。和平程度增幅最大的地區是俄羅斯和歐亞大陸地區,其次為中東和北非地區。在這兩個地區,烏克蘭和敘利亞死于沖突的人數都有所下降。沖突致死人數下降也為恐怖主義致死人數減少所反映出來。
在三大GPI領域中,兩大領域在過去十年里有所惡化,持續沖突惡化了8.7%,安全和治安則惡化了4%。不過,與公眾認知相反,軍事化領域自2008年以來出現了2.6%的好轉。每100,000人的武裝力量人員數量在117個國家出現了下降,軍費開支占GDP比重也在98個國家出現了下降,只有63個國家增加了他們的軍費開支。
史蒂夫-基利亞說:“過去十年來的許多趨勢都突出表明了全球和平的復雜性。很明顯,好消息是由國家支持的恐怖活動在過去十年間顯著減少,62個國家的排名有所提升,只有42個國家有所下降,不過,監禁也展現了相反的趨勢,95個國家提升了監禁比率,只有65個國家有所下降。過去十年來,美國的監禁比率下降了11%,不過在全球監禁比率上面,美國依然排名第二。”
GPI報告還對由氣候變化帶來的安全風險進行了分析。2019年報告的分析發現,約有9.71億人住在氣候災害發生可能性較高/非常高的地區,其中有4億人住在和平程度不高的國家。在這些人中,約有10%的人,即1.037億人住在GPI排名最后的25個國家,包括南蘇丹、伊拉克、利比亞、剛果民主共和國、蘇丹、朝鮮、尼日利亞和墨西哥。
2018年,暴力在經濟上的代價自2012年以來首次下降,降幅達3.3%,降至14.1萬億美元。這一數字相當于全球經濟活動的11.2%,約合1853美元/人。由于敘利亞、哥倫比亞和烏克蘭的沖突強度有所降低,武裝沖突方面改進最大。恐怖主義在經濟上的影響也大幅減少,2018年較2017年降低48%。在十個受暴力影響最深的國家中,平均影響相當于其GDP的35%,而在全球最和平的國家,這一比例僅為3.3%。敘利亞問題最為嚴重,比例高達67%。
地區概況:
垂詢詳情,請訪問www.visionofhumanit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