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6月27日 /美通社/ -- 6月27日,由德國萊茵TUV集團(以下簡稱“TUV萊茵”)主辦的“中德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富力萬麗酒店舉行,來自中德兩國的企業、金融機構、智庫及非政府組織的200多位代表聚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下的企業社會責任話題,展開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討和分享。
中德攜手推進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
2015年9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啟動,呼吁各國采取行動,為實現十七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努力。自議程啟動以來,中德兩國積極采取行動,動員各方力量,促進全球范圍內的可持續發展。
TUV萊茵集團執行董事會成員薛勒(Ralf Scheller)在致辭中表示,“可持續發展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至關重要。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緊密合作,穩定互贏的國際伙伴關系是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中德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密切聯系,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友好關系,為兩國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此外,兩國政府和企業的支持和合作意愿,以及產業價值鏈的互補性,為兩國合作創造了巨大空間和機遇。”
本次論壇得到了全球契約中國網絡、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德國可持續商業論壇、德國可持續發展理事會、中德可持續發展中心等機構的大力支持。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華公使、德國駐華大使館副館長Johannes Regenbrecht、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會長、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副董事長兼總裁王基銘院士分別為本次高峰論壇致辭。
“中德兩國在長期雙邊伙伴關系的框架內共同致力于可持續發展,”Johannes Regenbrecht強調,“兩國政府在環境保護、氣候變化、農業、科學、金融等多個可持續發展議題上開展對話。企業是幫助世界各國應對社會、生態和經濟挑戰的關鍵角色,尤其是中德兩國有很多公司都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業務。這些公司不僅要為本國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也肩負著推動其他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特殊使命。”
論壇上,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趙慶波、全球契約中國網絡執行秘書長韓斌、德國可持續商業論壇執行主任Nadine-Lan Honighaus、中德可持續發展中心德方主任Hagen Ettner等多位重量級嘉賓發表主題演講,分別從“加快能源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議程在中國”、“可持續發展:德國工商界的共同選擇”、“中德合作促進非洲和亞洲可持續發展”等多個角度向與會者分析了目前可持續發展議程在中國和德國的落實情況,并就中德如何攜手推進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發表真知灼見。
與此同時,在中德攜手推進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過程中,越來越多企業提高了對行業發展質量和可持續性的關注,工商界轉型創新與可持續發展也備受矚目。論壇特別組織專題討論環節,邀請來自企業的代表分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踐經驗。
巴斯夫大中華區企業事務部總監陸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黃文生與施蘭格咨詢執行合伙人Joachim Schlange探討了各自企業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遇到的挑戰與收獲;國際金融論壇副秘書長孫軼颋、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安國俊博士、德銀資產管理可持續投資部董事總經理陸美珩博士、安永(德國)金融服務可持續金融總監Robert Emanuel Bopp則在德國可持續發展理事會副秘書長Yvonne Zwick的主持下,聚焦綠色金融助力可持續發展話題暢談觀點。
各領域通力合作,充分挖掘合作潛力
“中德關系建立在戰略伙伴關系基礎上,保持了高水平的發展勢頭。德國40多年來一直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2016年中國成為德國在全球最大的貿易伙伴。” 薛勒說道,“中德在機械、環保、醫藥、汽車等領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和巨大的合作潛力。此外,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等創新領域的合作也在逐步加強。”
在下午進行的平行研討中,來自政產學研的代表們分別聚焦“信息披露促進可持續發展”、“推進綠色制造,實現可持續發展”、“綠色交通與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讓全球價值鏈煥發新活力”、“可持續發展議程下的負責任制造”、“資本市場驅動可持續發展”等各個領域,總結其對可持續發展議題的見解,分享中德兩國的獨特觀察和實踐經驗,探索挖掘中、德及第三國共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過程中存在的潛力。
“TUV萊茵是一家德國公司,在中國有著深厚的根基和30多年的運營經驗。我們深知兩國之間存在的機遇。”薛勒表示,“中德可持續發展峰會致力于搭建溝通平臺,就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經驗、創新等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我們很榮幸舉辦這次活動,以深化中德合作,促進雙方經驗交流,利用我們的技術資源和全球網絡,在中國、德國和其他國家實現我們共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