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19年8月28日 /美通社/ -- 伴隨著開學季的到來,各種校園元素都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校服作為近年來被廣泛討論的一個話題,也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如今,由于人們對審美追求和服裝品質的要求提升,校服已經從傳統上千篇一律的“面口袋”,逐漸變化成了體現個性,追求美感的制式校服。受這種變化的影響,校服市場近年來呈現出一個高速發展的態勢,預計到2020年,校服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000億元。
面對這個千億級的市場,校服產業正在發生著一系列變革,自從2015年教育部、國家工商總局等四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簡稱“校服新政”)至今,校服產業改革逐漸進入“深水區”。為更好地解決校服產業發展變革中遇到的問題,8月15-16日,由中國服裝協會主辦,中國校服產業研究中心承辦的“中國校服質量管理及產業優質供給研討會”在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會議針對校服質量安全、市場環境和供給路徑的優化等方面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消費升級 行業亂象亟待解決
目前我國部分省份在校服采購方面依然盛行“壟斷保護”本地企業。地方行政主管部門還在以陳舊“限價”文件干預校服采購,影響公平競爭,迫使學生和家長選用“劣質校服”。
與此同時,在消費升級浪潮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開始追求品質化的生活和精致的服飾。校服不再僅僅是單一的衣服,而是孩子們的美育啟蒙的重要載體,是學生氣質素養和校園文化底蘊的顯性表達。以前的“面口袋”校服無法滿足學子們發現美、知覺美的愿望,更無法滿足家長們品質化的需求。
本次在南京召開的“中國校服質量管理及產業優質供給研討會”,不僅是對校服行業目前亟待解決的各種問題的一次探討,更是對校服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一次探索。
嚴控質量 讓“毒”校服無處遁形
2013年上海“毒校服”事件牽動了每一位家長的神經,校服作為學生的“第二層皮膚”,其質量好壞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安全。因此,對于校服質量嚴格把關,避免“毒”校服事件再次發生顯得至關重要。
江蘇省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副院長黃啟英在研討會上發表主演講時表示,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校服消費的質量安全,國內涌現了一批優秀校服生產企業,讓大家深刻認識到品牌培育對質量提升的重要性,嚴格把控質量關,保證原輔材料優質升級,推動消費產業的品質化和功能化升級,開辟校服消費市場藍海。
四川省纖維檢驗局總工程師陳劍認為,我國校服質量提升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深化協同監管機制,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企業主動、社會參與”的多元共治體系。他指出,在把控校服質量上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要建立問題校服召回和存儲機制;其次,要加大校服監督抽查和行政執法力度,尤其是少數民族和欠發達地區;第三,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建立相關數據庫,市場監管部門要及時跟蹤、掌握項目企業質量信息,并通報學校。只有通過多方協作,共同參與,才能真正地把控好校服質量,讓“毒”校服無所遁形。
凈化市場 營造公平營商環境
要解決目前校服行業存在的種種問題,首先是要破除校服“地方保護”,運用價格監督檢查等反不正當競爭的措施,讓外地企業公平參與競爭,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促進產業提質增效,讓學生和家長擁有選擇優質優價校服的權利。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要協同作用,建立公平的“游戲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校服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教育部門、市場監管部門要清理影響市場競爭的人為干預因素,尤其要避免出臺“限價”文件等行政干預行為,營造公平開放的校服營商環境。
上海一直走在校服行業改革的前沿,近年來積累的優秀經驗也值得全國大部分地區學習。參加本次研討會的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纖維檢驗所副所長姚惠龍認為,在促進校服行業健康發展方面,需要遵循市場規律,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引導行業協會發揮作用,規范校服行業銷售行為。此外,上海市還通過部門協同建立更加務實、有效的校服管理機制,發揮和引導家委會的作用,明確了校服采購需實施家委會協商等制度。同時,校服價格不再設定上限,家委會通過校服的采購收費標準后,由學校上報主管部門備案。
提升美育 美觀與功能性并重
校服是孩子接觸美、培養審美觀最直接的載體,少兒時期形成的審美觀將影響人的一生。我國需要設計、生產美的校服,讓孩子們在成長中學會審美,培養審美觀。
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沈雷教授在研討會上說道:“校服是服裝的一種,包含款式、色彩、面料及功能性等因素。我們請800多個設計師對日本、韓國、英國、美國等校服進行分析比較發現,從校服款式、色彩、面料及視覺效果看,英國、日本、韓國的校服行業起步早,各方面的指標較好,標準較為規范,而美國的校服視覺效果要差一些。從校服功能性看,日本、韓國、英國、美國都在起步階段。我國在借鑒國外校服行業發展好經驗的同時,可以在校服的功能性上加大研究力度,促進校服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未來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優化標準 校服藍海前景廣闊
2015年伴隨“校服新政”一同發布的GB/T31888-2015標準,是中國首個專門針對中小學生校服產品的國家標準。這一標準大幅提高了校服的安全質量要求,為校服質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然而,由于這一標準僅僅是推薦而非強制標準,在各地落地執行的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在校服行業內,除了以南京本土的校服企業伊頓紀德為代表的少數優秀校服企業外,很少有企業生產的校服可以完全滿足這一標準的要求。但是,這一標準的制定,至少為校服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至關重要的基礎。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金純指出,GB/T31888-2015標準頒布之初,是立足于學生安全角度從嚴制定的標準,經過這幾年來各地的執行,行業積累了一些優化思路與建議,相信《意見》要求的中小學校服統一標準,在未來的修訂更新過程中,經過充分調研和分析,吸納現有執行經驗,會更加科學合理。
“校服新政”及GB/T31888-2015標準頒布至今已歷四年,校服產業改革如今已進入了攻堅階段。只有政府、企業、學校、社會多方聯動,共同克服校服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校服產業才能取得更加廣闊的發展機會。正如楊會長所說,中國校服行業是一個具有龐大市場潛力的細分板塊,但當前整體來看供給側依舊無法充分有效地滿足需求側對品質的要求。政府主管部門與企業需要加強溝通與協作,共同推動校服行業進一步市場化,以此促進行業精細化、企業品牌化、產品專業化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