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清華金融評論》始終堅持辦刊的初心與使命

建言金融政策 引領金融實踐
2020-03-31 22:19 13370
3月27日晚,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研究員、《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張偉受邀代表清華五道口《清華金融評論》在“金融學術研究能力提升大講堂”公益直播系列講座上分享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創辦《清華金融評論》的初心與使命。

北京2020年3月31日 /美通社/ -- 3月27日晚,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研究員、《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張偉受邀代表清華五道口《清華金融評論》在“金融學術研究能力提升大講堂”公益直播系列講座上分享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創辦《清華金融評論》的初心與使命(點擊查看視頻回放


張偉在講座中提到,《清華金融評論》正式創刊于2013年11月,但早在2012年初,經過深入的調研和評估,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就決定結合自身辦學特點及中國金融體系特點,創辦一本“專注于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刊物,后來逐步探索,思考,完善,形成了以“建言金融政策,引領金融實踐”的辦刊初心與使命。

張偉在講座中介紹,《清華金融評論》的辦刊原則是“頂天、立地、學術、政策”。所謂“頂天、立地”是指既要有國際視野,又要立足中國國情;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所謂“學術”是指刊物上發表的文章要有一定學術基礎,以規范研究為支撐。《清華金融評論》與一般新聞資訊類、時效性強的刊物不一樣,其發表的文章要有規范研究作為支撐,得出的觀點、結論要有學術作為基礎。所謂“政策”是指刊物以政策為對象,解讀政策或為政策制定建言獻策。因為制定政策離不開理論的指導,實踐中出了問題又需要政策去解決,所以《清華金融評論》以政策為對象,同時貫穿理論與實踐。在辦刊原則的指導下,《清華金融評論》常設1個封面專題、7個固定欄目和N個特色欄目。封面專題邀請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擔任輪值執行主編,組織一個專家團隊針對同一個問題從各自不同角度進行深入探討。7個固定欄目包括“宏觀經濟”“央行與貨幣”“銀行與信貸”“資本市場”“財富管理”“互聯網金融”和“國際”7個欄目。特色欄目則包括“論文故事匯”“道口研究”“道口案例”等。截至2020年3月,《清華金融評論》已累計出版紙質刊76期,匯聚了專家學者2000余位,共發表文章2226篇,累計舉辦線下會議活動137場,線上活動5場,服務讀者100萬余人次。《清華金融評論》全體成員正在為2018年五周年創刊會上提出的“內容觀點化、功能立體化、視野國際化、平臺智庫化”發展目標而不斷努力,進而實現“專注于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智庫型全媒體平臺”的愿景。

另外,據了解,疫情當下,《清華金融評論》前進的腳步沒有停滯,2月19日面向廣大讀者在微信上推出包括政策動態、專家疫情解讀和機構行動三個方面的“戰疫情”資訊欄目;3月12日推出首場品牌“金融大家評·戰疫情”線上直播專題活動,邀請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博士,解讀已出臺政策的內在邏輯與影響路徑,以及疫情在全球擴散背景下,各國央行政策調整對宏觀經濟的影響;3月16日推出“金融大家評·戰疫情”第二期線上直播專題活動,邀請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薛正華,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研究員、《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張偉,聯動優勢(北京)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吳鋒海和通聯數據首席智能投資科學家羅戈共同對話,圍繞疫情對金融科技發展的推動,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的應用實踐等話題進行探討交流;3月21日推出首場品牌“金融大家評·華爾街熱線”線上直播專題活動,以“如何駕馭高波動市場下的資產配置”為主題,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魏晨陽與來自華爾街的海投全球創始人、CEO王金龍就美國疫情發展情況、美國大選、美聯儲救市政策、石油與黃金價格走勢等多個鮮活話題展開了精彩對話。兩位嘉賓都具有豐富的投資實戰經驗和華爾街工作經驗,以獨特視角為觀眾朋友們進行了深入解讀;3月22日推出“金融大家評·戰疫情”第三期線上直播專題活動,以“銀行發展危與機”為主題,圍繞疫情下銀行業對恢復經濟的影響,以及銀行信貸政策助力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恢復發展等話題,邀請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研究員、《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張偉與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小銀行研究基地主任曾剛、廊坊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邵麗萍展開對話;3月26日推出品牌“金融大家評·華爾街熱線”第二期線上直播專題活動,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研究員、《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張偉與基本面指數(Smart Beta)之父 -- 銳聯財智創辦人暨首席投資官、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商學院業界教授、2019CFA雜志Graham & Dodd最高獎獲得者許仲翔博士展開對話,帶來獨具視角的金融市場走勢深度解讀 -- “非常時期的投資智慧”。“金融大家評·戰疫情”專題邀請國內經濟金融領域專家圍繞熱點話題和熱點領域展開分析探討,為支持戰勝疫情,恢復社會經濟秩序建言獻策。“金融大家評·華爾街熱線”專題則是在“全球疫情、美國大選、石油戰爭多重風險疊加,全球資本市場出現巨大波動,復雜的國際形勢到底如何破局?”這樣的背景下,邀請華爾街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投資專家解讀未來市場局勢。

每場直播活動嘉賓們都會對這場活動的主題進行深刻剖析,就目前已經出臺的政策進行解讀,探討未來發展的趨勢。嘉賓們認為:

(1)疫情產生的沖擊或強于次貸危機時期;經濟恢復元氣的第一步是復工復產,基建是歷次投資恢復的主力,而新基建是否能取代舊基建發力拉動經濟還需要再觀察。民企目前處境舉步維艱,融資問題依然突出,已處于歷史上最艱難時期。與次貸危機相比,當前諸多經濟體的總需求政策應對空間顯著收窄。在當前全球化程度顯著提高、各國產業鏈的深入融合的背景下,日、韓等世界重要制造業國家都受到了病毒沖擊,其中電子通訊行業受疫情的影響對中國將最大,目前我國財政、貨幣政策刺激力度遠低于非典時期,為了經濟復蘇,或溫和擴張,預計財政會出現更大赤字。

(2)技術的發展存在客觀規律,本身是一把雙刃劍,沒有好壞之分,既可以為業務帶來高效,提供很好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可能會被濫用。從監管者的角度而言,要加速科技的發展進程,既要鼓勵創新、正確引導技術向善、包容錯誤,又要適度監管,防止技術被濫用。當下最考驗金融機構的管理能力和風控水平,信貸規模的放大,不良貸款容忍率的放寬對金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疫情影響下,商業欺詐、惡意違約、騙貸者等可能會出現一個高峰,利用金融科技可以最大限度服務好疫情一線普通民眾,同時遏制惡意失信行為。未來,金融科技比較有前景的發展方向是信用科技、投資科技和供應鏈科技。

(3)對銀行業而言,根據客戶習慣的改變,銀行要去發展新的觸點,而不是對原來模式結構的調整,同時高額投入對銀行也是很大的挑戰。如果成本降下去,效率能提高,就是機遇。下一階段的主要政策將會轉向刺激內需、擴大地方基建等方面,都需要較大的融資支持,這也正是作為融資支持主體的銀行業務拓展的重點方向。另外,通過這次疫情,也帶來了一些收獲和思考,政府的執行力和國民的配合力,彰顯了中國力量,引發了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很強的信心;企業將逐步培養重大事件來臨時的動態應變能力和觀察未來的能力,把握機會,迭代升級;個人需要審時度勢,未雨綢繆做好家庭理財,如工資性的收入保穩保息、不超前消費,生意型投資要找準行業趨利避害,投資理財尋求專業的機構,同時注重保險的重要性。

(4)對于當前資產配置的思路,首先是不要恐慌,因為很多情形是因為流動性沖擊引起的技術性的熊市。其次不要做大規模的調整,做適當的、相對完整的資產配置。例如當前美聯儲的超常規降息,使得投資者重新涌向避險資產,新興市場債券指數有所回升,可以適當考慮;而因為海外受到疫情沖擊,對于股票的配置需要謹慎;同時,對于專業投資者,在另類投資方面可以考慮增加避險資產配置,如對沖基金等。

(5)以2001年的911事件和2008年次貸危機作為歷史借鑒,可以分析本次疫情引發的一系列市場動蕩,破解當下迷局。在博弈攻略中投資一定要看得長遠,大類資產長時間持有,都會獲得收益。就算災難出現,資產通常不會一起跌,因此要做好大類資產配置,理解什么在未來十年內是有機會的,這是戰略性配置。而戰術性配置,是在短期大波動情況下,及時管控避險工具,價格下跌后,未來收益可能變高,可以去通過戰術調整。但想要完美抄底是難度極大的,太過激進反而會造成投資上更大的虧損。

“戰疫情”資訊欄目和“金融大家評”線上直播專題(點擊查看視頻回放)推出以來,累計觀看人次超100萬。在疫情特殊時期,《清華金融評論》依然堅持“建言金融政策,引領金融實踐”的辦刊初心和使命,發揮了智庫平臺功能,通過收集、整理專家觀點、定向約稿、舉辦線上活動等多種方式,實現了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智囊服務,為經營決策者提供咨詢服務,為教學研究者搭建交流平臺,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投資參考的目標。

消息來源:清華金融評論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美通說傳播
美通社專注企業傳播,為您分享全球范圍內市場公關、品牌營銷、企業傳播領域的最新趨勢、動態,介紹相關知識、經驗、技巧、案例和工具。
collection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