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6月8日 /美通社/ -- 日前,由國家癌癥中心、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中國癌癥基金會等聯合主辦,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承辦、輝瑞支持的“2020中國腫瘤健康管理大會”隆重召開,數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與國內外數百位腫瘤診療領域及心血管、內分泌、婦科生殖等跨領域專家線上交流,圍繞腫瘤篩查與早診早治、規范診療與質量控制、跨學科管理等話題深入探討,旨在推進腫瘤“全方位、全周期”管理理念,幫助更多腫瘤患者改善預后,提升整體健康水平。當日專門針對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乳腺癌,召開了“乳腺癌兩全管理首席專家論壇”,以乳腺癌為試點,進行了腫瘤防控模式探討。
根據中國國家癌癥中心統計數據,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癥。在中國,乳腺癌診療仍面臨著“四大”挑戰,平均發病年輕;發現時間較晚;國內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多學科診療、規范化治療落實程度不一;治療花費高昂,甚至出現“因病致貧”的災難性后果。針對乳腺癌診療現實國情,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認為:“近年來,腫瘤規范化診療是社會乃至國家關注的焦點。就乳腺癌單病種而言,構建以患者為核心‘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成為提升預后和生活質量的關鍵。提升規范化診療落實,提升治療均質化程度,彌合城鄉、區域差異,加速轉化醫學與新藥臨床研究,提升創新藥如CDK4/6抑制劑等靶向藥物的可及性,以推進精準化篩查、個體化治療,促進醫療公平性,將乳腺癌真正轉變為對更多患者‘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徐兵河教授表示:以質控指標為把手,以乳腺癌規范診療中心建設為依托,通過各級乳腺癌規范診療示范中心,來規范和帶動各個地區的乳腺癌規范化診療,推動乳腺癌患者全方位全周期管理理念在各地診療中真正落地。同時,依托于國家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平臺,掌握各中心抗腫瘤藥物的臨床應用情況,為制定抗腫瘤藥物管理政策提供科學依據,進一步推動乳腺癌規范化診療和合理用藥,乳腺癌專科水平建設,貫徹落實乳腺癌分級診療要求,帶動國內推動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乳腺癌診療水平均質化,整體提升中國乳腺癌診療水平。
盡管近年來,我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取得長足發展,生存時間顯著延長,更多患者進入到漫長的“慢病期”。但因治療引起的副作用或乳腺癌患者本身由于年齡、激素水平等自身因素的變化導致的伴隨疾病逐漸凸顯,不僅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可能轉化為疾病復發和死亡風險。因此,針對乳腺癌伴隨疾病的跨學科管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以絕經后乳腺癌患者管理為例,絕經后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劑治療的乳腺癌患者易發生骨質疏松、骨折及骨關節疼痛等骨安全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依從性。因此,評估內分泌治療的乳腺癌患者骨丟失及骨質疏松的風險,給予適當的管理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生存率。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何畏教授建議:對于骨風險高危的乳腺癌患者,可選擇對骨影響小內分泌藥物,加用雙膦酸鹽后,可顯著增加骨密度,并且使用5年后停用,效果仍可維持[1]。
對此,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馬飛教授強調:“對腫瘤患者進行全方位和全周期管理,包括血脂管理、骨安全管理、婦科系統疾病管理等,這需要更多學科參與,心血管醫生、婦科醫生、內分泌醫生、心理醫生應該參與進來,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同時,在長期隨訪過程中也應該重視多學科、全方位管理。多學科診療(MDT)是腫瘤診療的未來方向,在協作中實現診療均質化。”
未來關鍵十年里,在提升乳腺癌等常見腫瘤防控水平同時,大力推進單病種規范診療的質控工作、縮小區域差距將是推進腫瘤慢病管理規范化的關鍵。作為企業界代表,輝瑞生物制藥集團中國區首席運營官吳琨先生表示:“肩負‘為患者帶來改變其生活的突破創新’的使命,輝瑞將繼續支持由國家癌癥中心牽頭、相關產學研單位及社會各界應共同推動的‘全方位、全周期’腫瘤健康管理,推動‘以患者為本’的治療理念和領先的治療策略及方案,以惠及更多患者,為‘健康中國2030’規劃實施做出貢獻。”
[1]Hirano A,etal.Asia Pac J Clin Oncol.2018 Jun 22. doi: 10.1111/ajco.13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