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8月3日 /美通社/ -- 現代化的創新農業技術,往往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金鋤頭”、“金扁擔”。尤其是在農業步入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創新的農業植保技術,往往能夠成為解決農業生產新挑戰的關鍵因素。例如,近年來微生物菌肥的發展和創新,就為廣大農戶的精耕細作和作物的防病增產解鎖了新的路徑。
善用微生物菌劑,有效應對根際管理挑戰
以往,很多農戶往往更多地關注地面上的病蟲害問題,卻忽視了地面下的根際管理,從而導致了很多集中發生的挑戰。例如,在很多區域中被視為“老大難”的出苗不齊、保苗困難等問題,多年連作的土壤面臨作物生長和增產瓶頸,以及伴隨不正常氣候發生的根稀、苗弱、愛打蔫等現象,往往是源于在根際管理上的應對失當。
根際指的是土壤、根系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微區域,其狀況良好與否直接關系著植物的生長發育、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利用、有益微生物的存活與繁殖,以及植物對逆境的調節反應。近年來不斷發展的微生物菌劑,則可以化身為農戶的“田間小助手”,幫助有效應對根際管理的難題。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病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琦指出:“微生物本身是土壤根際環境很重要的一環,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人們往往忽視了根際微生物的補充和優化。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合理地利用微生物菌劑,可以有效地補充和優化根際的微生態系統,恢復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可以使一些土傳病害的威脅迎刃而解。”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高級農藝師郭寧也肯定了微生物菌劑在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方面的積極作用,他談到:“當前,通過施用有機肥和功能菌劑來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是重點推廣的一個方向。其中,施用微生物菌劑可以通過改良土壤里的微生物區系,促進健康、有益的微生物的生長,從而形成更好的土壤團粒結構。”
當然,在微生物菌劑的選用上,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項。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員謝學文談到:“在選用微生物菌劑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首先,宜選擇兼具促生和防病功能的微生物菌劑;其次,要注意微生物菌劑對不同土壤、作物和氣候是否具有良好的適應性;此外,微生物菌劑應有好的貨架期,經過上市后的儲運環節,其有效成分仍能保持活性;最后,好的菌劑不能只支持灌根的施用方式,而是要適應滴灌等多種施用方式,以適應當前提倡的農業減工提效的要求。”
拜耳創新菌劑亮相,助農“多快好爽”得收益
針對廣大中國農戶在根系環境管理方面日益提升的需求,拜耳作物科學推出了其創新的微生物菌劑 -- 卓潤®。這是一款集“多、快、好、爽”等優勢于一身的“利器”,具有促進生長方式多、根系定殖速度快、真菌細菌兼防好,以及安全使用無憂爽這四大優勢。
當前,拜耳作物科學已經相繼在全國26個省區和14類作物上對卓潤®進行了探索性試驗和示范。經過在馬鈴薯、草莓、黃瓜、番茄、柑橘等一系列作物上的探索、驗證及田間展示,可以直觀看到在各類作物生長、收獲全生命周期內的各個環節中,卓潤®能夠帶來顯著的改善效果。
與對照組相比,使用了卓潤®的作物不僅可以更有效地促進根系健康,實現卓越的保苗效果,同時還能起到促進作物生長、防病增效的作用。此外,卓潤®還可以幫助促進早熟,顯著提升作物產量,同時改善收獲物的外觀、形狀、顏色等指標,實現“優果優價”。最后,卓潤®還能夠讓收獲物更耐儲存,有效延長其貨架期。這些看得見的優勢,讓卓潤®“根系動力,無限活力”的價值主張展現無遺,有望成為廣大農戶用于實現作物促生防病、增產增收的新利器。今后,拜耳作物科學將繼續向中國引入創新、先進的植保技術,在持續應對農業生產新挑戰的同時,為中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再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