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年11月7日 /美通社/ -- 在廣州市國際投資促進中心、廣州市科學技術發展研究中心和廣州開發區投資促進中心的支持和指導下,默克中國創新中心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生態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著眼于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布局,促進產業融合及創新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實化,大灣區的經濟實力、區域競爭力顯著增強。其作為中國經濟活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以及中國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不僅在國家戰略布局中具有獨特地位和優勢,更是國內眾多行業發展的先鋒陣地。
默克中國創新中心董事總經理兼默克中國戰略及轉型副總裁孫正潔女士表示:“大灣區是默克在中國最重要的戰略區域之一。默克中國創新中心十分重視與粵港澳大灣區伙伴的緊密連接,并希望通過建立共贏機制,加大創新合作力度,共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生態圈的發展及合作,加速中國科技創新。”
默克三大業務領域及新的業務增長點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的促進新材料、生物技術、醫療健康等領域的規劃高度契合。此次發布的《白皮書》從醫療健康、半導體和新型顯示等行業切入,通過數據與例證展示大灣區的產業優勢,就現有的挑戰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大灣區未來發展的機遇與前景。
調研報告指出,廣東的開放性經濟起始點高,很早接觸海外最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國內外的投資和本地的政策互相結合,是這些產業發展的良好基礎。而且區域內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為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研究發現,大灣區具備獨特的區位優勢,便于連通港澳和內地進行人、財、物的協同運作。大灣區集中了大量優質的教育資源、科研成果豐富,而且當地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和完善的產業資源。這些都是大灣區進一步升級產業的優良基礎。
《白皮書》也指出了大灣區目前遇到的種種發展挑戰和機遇,雖然大灣區的整體產業發展已經逐漸從中低端價值鏈攀升到了更高的位置,但仍需要培育支持創新的完整生態,建設公共平臺以推動產業升級。在提升科研能力的基礎科研的高校建設、增強科研成果轉化、完善跨區域協同機制,以及為企業支持精準的產業資源等方面,大灣區均有機會進一步增強自身能力,突出自身的特點。推動建立開放的創新生態需各方勠力同心,如地區規劃、研究機構和產業界聯手,可全方位支持創新生態的建立。
繼默克廣東創新中心正式運營后,此次《白皮書》的聯合發布也進一步凸顯了默克不斷創新,加速本土化發展的承諾。在大灣區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環境下,通過創新中心,聯合當地政府產業園區、孵化器、學術機構及投資機構等創新生態系統合作伙伴,共同發展創新科技,激發更多創意想法,加快科創項目從初創到產業化的進程,打造創新生態系統,持續助力大灣區以及中國區域的創新發展。
** 如需閱讀完整版《白皮書》,請點擊此處鏈接:https://www.merckgroup.com/content/dam/web/corporate/images/country-specifics/china/st-attachment/%E7%B2%A4%E6%B8%AF%E6%BE%B3%E5%A4%A7%E6%B9%BE%E5%8C%BA%E5%88%9B%E6%96%B0%E7%94%9F%E6%80%81%E7%99%BD%E7%9A%AE%E4%B9%A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