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年11月25日 /美通社/ -- 2020年還剩下不足40天,對于餐飲業來說今年的收與獲已經基本定格。對于廣大餐飲從業者來說,這一年如同過山車一樣刺激,在不確定中讓越來越多的人們看到中國餐飲業的韌性到底有多驚人,當一個行業處于健康上升期,當一個企業有足夠的柔韌性,沒什么能夠阻擋其變強變大的步伐。
近日,國內中式高端快餐品牌和府撈面在剛剛完成的D輪融資中,收獲了由騰訊和Longfor Capital領投、華映資本跟投的4.5億元投資,創下本年度業內最高融資紀錄。
高歌猛進中突按暫停鍵
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餐飲連鎖經營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近五年來,國內餐飲業持續高速增長,2019年中國餐飲收入46721億元,同比增長9.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1.3%,消費引擎功能顯著。
2020一開年,九毛九在1月15日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本年度第一家上市的餐飲企業,讓全行業為之一振,而火爆的年夜飯預訂局面更讓各大餐廳喜上眉梢。當大家信心滿滿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一場不期而至空前嚴峻的疫情,給中國社會造成強烈沖擊,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餐飲行業更是首當其沖被迫按下暫停鍵。
不確定中折射出的柔韌性
在疫情緩解前,不少專家預測,被長時間壓抑的消費者將會引發一波報復性消費,實際上,產業界沒有感受到這個好消息,至少餐飲行業沒有,但讓大家安慰的是,人們對美食的追求一如既往地熱烈。
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一場生死考驗后,人們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經過一段時間,人們開始瘋狂涌向火鍋與烤肉,似乎麻辣與焦香可以撫平一切憂傷。蜂擁而至的顧客讓商家既欣喜又發愁,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貼出了自己的排號,最多的可能排了數千桌之外。
據商務部監測,在國慶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同比增長4.9%,大量商戶均已恢復或超過此前水平。當然,頭部的中式快餐因其獨特的標準化更受消費者信賴與青睞,不少品牌更是逆勢大幅開店。敏銳的資本總能嗅到商機,第一時間加快布局的步伐與滲透的力度。融資的細分行業也發生變化,從幾年前的火鍋、咖啡茶飲轉為茶飲、餐飲及餐飲供應鏈領域。
2019年前8個月獲得融資的快餐小吃類企業僅有4家,今年同期則有11家,暴漲了275%,以44%的占比在餐飲市場上力壓其他品類。近日,國內中式高端快餐品牌和府撈面更是展現了超高的吸金能力,在剛剛完成的D輪融資中,收獲了由騰訊和Longfor Capital領投,華映資本跟投的4.5億元投資,創下本年度業內最高融資紀錄。
騰訊投資董事總經理夏堯表示:“我們看好中國市場快餐行業的機會。和府撈面作為連鎖中式快餐的領先企業,注重產品打造和用戶體驗,在門店精細化運營、標準化和信息化方面均積累了成功的經驗。相信未來在餐飲數字化的探索上,雙方將有可能產生更多合作機會,助力和府撈面全球化拓展與布局。”
華映資本主管合伙人王維瑋也表示:“中國餐飲市場‘池大魚小’,和府撈面所處的面食品類,與火鍋、燒烤、米飯,均為全國性的餐飲大品類,具有廣闊全國連鎖化發展前景。對于連鎖餐飲來說,采購、系統管理、餐廳管理等基礎設施的標準化和強數字化能力,是擴張的必要前提條件。和府撈面注重口味和產品研發,能夠在不斷迭代產品、口味同時,穩定和保持標準化能力。除此以外,和府撈面很早便投建中央工廠,引入專業團隊和強大數據后臺,團隊和管理均十分優異。”
掘金萬億級市場
據中國烹飪協會預計,盡管受到了疫情的影響,我國餐飲市場規模今年仍有望逼近甚至突破5萬億元大關,增速繼續保持在9%左右。隨著智慧城市建設進一步推進,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應用,餐飲行業正在快速從外延擴張型向內涵集約型轉變、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升級,一個新的機遇期已經初現苗頭。
不過,要想把握也不容易。像許多人擔心的那樣,中式餐飲往往千人千味,就算是同一大廚出手的作品也各不相同。其實,這適用于任何國家的飲食,即使是歐美餐飲企業,真正規模化的也只有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品牌。中餐規模化的希望同樣在于中式快餐。
按照官方統計口徑約四成的份額計,中式快餐市場價值已經逼近2萬億元。在時下追求健康的浪潮下,營養均衡的中式快餐也比洋快餐更勝一籌,這難怪令各路資本虎視眈眈,但不是誰都可以讓他們掏出真金白銀,資本有著自己的邏輯。
一方面、資本投入的每一分錢最終都是為了快速實現回報最大化,而行業巨頭永遠是最佳投資標的。稍留意一下就可以看到,從團購、外賣、共享單車還是長租公寓、新能源汽車等,各個賽道的前三家創業公司基本上都吸納了60%以上的資本。中式快餐領域也不例外,和府撈面從2015年8月完成3000萬元的A輪融資起,不到六年時間,便將8.5億元收入囊中,又一次證明了行業領導者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風險投資不懼風險,但不代表不希望實現風險的可控性。中式快餐最大的痛點還是快速復制能力及呈現的穩定性。市場上很多中式快餐因其獨特性雖然短期內很吸睛,但是難以復制規模化。
在深耕中式快餐八年后,和府撈面基于服務零售化、獨創的6H運營體系及標準化和信息化運營管理已經實現了可快速復制的商業模式。作為戰略部署,在高品質食材標準之外,和府一直全力打造強大的標準化餐飲供應鏈體系,以保障供應鏈效率和食品安全,并堅持高投入構建基于垂直管控需求下的現代化信息建設體系。如今的和府已經形成了線上外賣、和府商城,并開拓第二曲線財神面、一口撈面等新的業務增長模式,強化和府矩陣。在上個月,和府撈面營收恢復率已超105%。
LFC(Longfor Capital)項目負責人王迪表示:“隨著基礎設施的發展,制約中餐連鎖化的障礙減少,標準化難度降低;同時伴隨上市渠道打通,連鎖中餐的投資價值凸顯;面是中餐除火鍋外的最大品類,和府將中式面條做到了西式快餐的標準化連鎖水平,坪效領先市場,有望成為行業最大的中式快餐標準化集團。”
上市是許多公司的渴望,登陸資本市場后不僅僅可以獲得更高的估值、更多的品牌曝光機會,也彰顯了一個行業的地位。縱觀國內外股市,已上市的中式餐飲只有呷哺呷哺、海底撈、太興集團、九毛九、味千拉面等幾家,這與整個餐飲市場的容量極不相稱。國慶后,海底撈股價接連創下新高,市值一度逼近3300億港元,種種信號表明,中餐市場尤其是中式快餐,未來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