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21年1月18日 /美通社/ -- 由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默克引進的Geri?新生代胚胎培養箱正式在中國上市。Geri?胚胎培養箱(注冊證編號:國械注進20202180490)為Genea公司研發制造,默克獲得授權與Genea Biomedx在中國進行Geri?胚胎培養箱的商業推廣。作為默克輔助生殖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有力補充,GeriTM胚胎培養箱旨在為胚胎創造獨立、無干擾的培養環境,提供個體化和穩定的培養條件,為胚胎發育保駕護航,并以智能化使用體驗助力移植決策判斷,提高實驗室效率。
默克中國醫藥健康業務董事總經理羅杰仁(Rogier Janssens)表示:“孕育生命是默克的目標。默克深耕輔助生殖領域60多年,是全球輔助生殖治療領域的領導者,致力于將藥物治療、實驗室技術和服務相結合,不斷以創新推動行業發展。引進GeriTM胚胎培養箱這一創新技術產品,將進一步充實、強化默克輔助生殖360度一體化解決方案,助力提升輔助生殖的成功率,以幫助更多夫妻實現擁有寶寶的夢想。”
聚焦未被滿足的需求,加速生殖實驗室技術創新
在中國,不孕不育發生率約為15.5%[1]。由于晚婚晚育、生育意愿下降、生活壓力、環境污染等因素的影響,這一數字比例仍呈現增加的趨勢。作為治療不孕不育的一種重要手段,以“試管嬰兒”(IVF)為代表的輔助生殖需求持續上升。
截至2019年底,我國經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共計517家[2]。作為衡量輔助生殖的核心指標,輔助生殖技術(ART)治療的成功率是患者在選擇醫療機構時最關切的問題。其中,實驗室設備及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ART治療成功率。在至關重要的胚胎培養環節,臨床醫生和胚胎學家亟待更多實驗室技術創新,服務臨床需求,提升實驗室效率。默克將這一屢獲國際殊榮的GeriTM新生代胚胎培養箱引入國內,有望為臨床醫生和胚胎學家提供更精準、高效的創新解決方案。
獨立無干擾,優化胚胎培養環境
在實驗室中,胚胎體外培養通常為3-6 天。在此期間,培養箱模擬胚胎在體內的生長環境,為其提供合適的溫度、濕度和氣體環境。傳統胚胎培養箱是多個胚胎共享空間,且需多次將胚胎從培養箱中取出進行觀察記錄。這帶來的環境變化會顯著影響培養液的效果和胚胎的發育[3]。
相較于多個胚胎共享空間的設計,GeriTM胚胎培養箱設有6個配置獨立傳感器、并可獨立控制的培養腔室,可分別容納單個患者的胚胎,為胚胎發育提供穩定的溫度、濕度和氣體濃度,確保安全光照,打造獨立無干擾的“VIP”單間。
連續胚胎監測,助力精準決策
胚胎培養作為輔助生殖的關鍵環節,其技術的進步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實驗室技術和設備智能化及自動化創新進程加快,將具有顯著臨床獲益的創新技術應用到實驗室及臨床工作中,為胚胎發育保駕護航,無疑會進一步幫助改善妊娠結局。
近年來,實驗室技術尤其是胚胎發育觀察有了很大提高。GeriTM胚胎培養箱集成了連續胚胎監測技術。每個專屬腔室均配有獨立顯微鏡和高分辨率相機,提供詳細的時差成像圖像。這一創新設計減少了相機移動和頻繁開蓋,并能記錄胚胎發育細節。胚胎學家可以獲取每個腔室的連續監測情況,識別與胚胎著床潛力直接相關的異常發育模式[4],助力選擇更具發育潛能的胚胎,提高患者的胚胎利用率。
簡化工作流程,提升實驗室效率
GeriTM胚胎培養箱曾榮獲多項國際設計大獎,其中包括2016年澳大利亞優秀設計獎最佳產品設計和最佳綜合獎;2017年第19屆醫療設計卓越獎(MDEA)金獎;2018年澳大利亞年度最佳設計創新獎。
GeriTM胚胎培養箱的設計充分考慮了胚胎學家的使用需求,例如:通過緊湊型桌面式培養箱、模塊化艙室等一系列功能,簡化工作流程,提升實驗室效率;體型小巧,易于整合,節約實驗室空間;模塊化設計,使得每個腔室能夠支持獨立插拔,實現獨立運行。
除了高性能硬件,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也顯著提升了GeriTM的使用體驗,“軟硬兼施”,有助于打造更為高效、靈活的工作流程。GeriTM 軟件可同時連接多臺設備,進行實時遠程監測和評估,支持對患者和胚胎數據的遠程訪問。
“GeriTM新生代胚胎培養箱是在ART實驗室技術領域精進創新的典范,是構建默克輔助生殖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又一力作。”默克中國醫藥健康生殖事業部負責人崔玄表示,“從提升患者的生殖健康意識,到提供優質的咨詢和治療服務,默克始終伴隨在患者的生育之旅左右。為服務中國患者未被滿足的需求,我們將持續整合在藥物、實驗室技術和服務上的專長與優勢,通過創新與合作,推動輔助生殖技術的標準化、自動化和卓越化,助力實現‘成就夫妻,成為父母’的使命。”
默克公司聲明
Geri?胚胎培養箱(注冊證編號:國械注進20202180490)屬Genea公司研發制造,Genea Biomedx負責Geri?胚胎培養箱在中國的經銷,默克獲得授權與Genea Biomedx在中國進行Geri?胚胎培養箱的商業推廣。
[1] Zhou, Z, Zheng, D, Wu, H, Li, R, Xu, S, Kang, Y, Cao, Y, Chen, X, Zhu, Y, Xu, S, Chen, Z–J, Mol, BW, Qiao, J. Epidemiology of infertility in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BJOG 2018; 125: 432– 441.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經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的醫療機構名單,2020年4月21日 |
[3] Swain, JE., et al. “Optimizing the culture environment and embryo manipulation to help maintain embryo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105.3 (2016): 571-587. |
[4] Kovacs, P. (2014) “Embryo selection: the role of time-lapse monitoring.”Reprod Biol Endocrinol 12 (1): 124-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