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2021年1月18日 /美通社/ -- 38層高的浪潮雙子樓,已成為濟南高新區(簡稱高新區)的地標建筑之一。30年前,高新區成立,浪潮作為高新區企業,堅持技術創新,持續攻堅克難,把握產業趨勢,與高新區共同發展壯大。
不斷攻克技術難關,持續領跑服務器市場
30年前,互聯網開始民用,服務器成為互聯網發展的核心設備。浪潮在PC業務的基礎上,開始大膽探索服務器這一新的產業。
經過艱苦的技術攻關,1993年,浪潮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小型機服務器SMP2000。它開創了中國服務器產業新紀元,大大降低了中國服務器產品的價格,使服務器在中國的廣泛應用成為可能。
不僅如此,浪潮還把目光轉向高端服務器領域,目標是兩座高峰:一座是高性能計算機,主要用于科學計算;另一座是關鍵應用主機,運行著金融、能源、交通等關乎國計民生的業務系統。
2003年中國商用第一臺高效能服務器 -- 天梭TS20000誕生,打破并刷新了之前由IBM保持的全球商業智能計算世界紀錄(TPC-H),創下了中國服務器領域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隨后,浪潮開始向關鍵應用主機發起沖鋒。彼時,這一核心裝備技術只有少數幾家廠商掌握。經過460位浪潮工程師四年多的努力,2013年1月,中國第一臺關鍵應用主機浪潮天梭K1正式對外發布,開啟了中國大型主機從無到有的歷史新篇章。2013年底,浪潮K1實現了金融、電信、能源、交通、政府、稅務、社保的行業突破,打造了多個關鍵行業的樣板應用。
如今,業界一提到“服務器”,就會自然想到浪潮。浪潮服務器銷量多年穩居中國第一, AI服務器中國市占率超50%,云海OS獲全球私有云平臺最高評級。浪潮正在領跑服務器行業。
順應云計算發展趨勢 大步轉向新型互聯網企業
隨著IT產業進入互聯網時代,IT市場從產品時代轉向云服務時代。浪潮提前預判這一趨勢,率先啟動云計算轉型戰略。
2010年,浪潮提出云計算戰略1.0,由傳統的IT產品、方案提供商向云計算、大數據運營服務商轉型。當時,業界還普遍處于“云里霧里”狀態,只有阿里等少數企業試水云計算,主要是幫助中小企業上云。而浪潮選擇了對安全要求更嚴苛的政務云。
2013年,第一朵“政務云”在濟南誕生。上云之后,濟南市不同部門的數據通了,大幅提高了政府效率,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此后,浪潮陸續為全國245+省市政府、30+行業、20000+政府部門、128萬企業提供云計算服務。浪潮基于實踐總結出的業務上云、數據整合、創新應用“上云三步曲”,至今在業界廣泛推行。
龐大的“政務云”背后是海量的政府數據,其堪稱數據中的“鉆石”。在進一步挖掘、釋放數據價值過程中,2014年,浪潮將云計算戰略升級為2.0,再向大數據服務商轉型。如今,浪潮作為國內具有成熟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完整產品的廠商,除了承擔國家公共信息資源統一開放門戶建設外,還為全國100多個省、市提供數據授權運營服務。
2018年,浪潮發布云計算3.0戰略,強調圍繞云中心、云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智慧企業、云生態六大方向,成為世界一流的平臺生態型企業。近兩年來,浪潮不斷深化云計算3.0戰略,一直緊隨產業發展大勢,圍繞“云數智”,加速布局、搶占先機,加快轉型,努力成為世界一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龍頭企業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服務商。
基于“云數智”技術,浪潮積極打造了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一貸通、智慧城市等新型互聯網業務。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工信部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濟南等30多個城市落地智慧城市實踐;數字金融平臺“一貸通”聯合金融機構放款超270億元……
浪潮連續兩年進入“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并躋身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搶跑”的浪潮,正在與各大互聯網企業共同在“云數智”賽道上奔跑前行。
作為一家具有70多年發展歷史的老牌IT企業,浪潮的轉型進化、快速發展順應了IT產業的趨勢,也得益于高新區的支持。高新區將浪潮作為龍頭企業引進,從科技、財稅、建設等方面,提供各項支持,大力扶持新興產業,助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比如,在科技層面,高新區幫助浪潮獲批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等。在財稅層面,高新區提供了財政扶持和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并開通退稅“高速”通道等,簡政放權、提升服務效能。在建設層面,浪潮光電園某項目,從立項到施工許可證僅用時58天;浪潮在建工程科技園S02科研綜合樓建設受疫情影響,高新區通過發放防疫物資、開通返工專車等措施,使項目及時復工;浪潮科技園三期科研綜合樓項目無法接入水電,高新區經批示采取刨掘浪潮路方式接入水電,保障項目開工。
高新區成立30年間,是中國IT產業繁榮發展的30年。高新區的成立順應了IT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需要。浪潮作為高新區的企業,感受著高新區對高新技術企業的重視與扶持,也見證了高新區的日新月異、快速成長。30年來,浪潮等高新技術企業與高新區的共同成長,讓科技之光在齊魯大地上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