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2025年7月8日 /美通社/ -- 7月6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AI創智時代的最好投資"主題論壇暨交大高金MBA全新課程升級發布會在交大高金樓隆重舉辦。活動圍繞"投資自己、投資交大、投資AI、投資中國"四大篇章展開,邀請政府領導、專家學者、產業先鋒和高金校友齊聚一堂,探討人工智能時代下教育變革、產業重構與人才發展的新邏輯。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長、上海高金MBA項目執行主任倪海英在論壇上正式對外發布了全新升級的高金MBA課程體系。
活動伊始,來自政府、高校的領導圍繞本次論壇的現實意義與未來期許發表致辭。徐匯區科委副主任林樂表示,AI是當下最受關注的科技風口之一,徐匯區將從科技策源、創新創業、產業聚焦、要素、生態與治理方面持續加大政策扶持,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上海交通大學產研院副院長許文平教授強調,高金推出的科技金融實驗班是實現科研成果轉化、推動產教融合的重要嘗試,科技金融既是MBA教育方式的改革,也是上海交通大學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一種創新,希望高金的科技金融項目越做越好。
投資自己:做 AI時代的"產業架構師"
在首個篇章"投資自己"環節,上海高金MBA項目執行主任倪海英以"怎樣的學習在AI創智時代是有效的?"為題,正式發布了高金MBA全新升級的課程體系。
倪海英指出,"在 ‘技術涌現'的大背景下,傳統的工具使用者已無法勝任復雜的管理場景,而傳統MBA教育也正面臨系統性挑戰,我們要培養的,是能以金融杠桿撬動科技創新、具備原理認知和整合能力的‘產業架構師'。她引用頂刊的實證論文分析道,高等教育仍能實現可觀的終身回報率。高金此次課程全新升級,正基于"可遷移能力"和"底層框架"的新舉措,以應對AI時代的不確定性。
全新發布的課程體系以"風險共擔、躬身入局,培養可遷移的技能,構建有價值的生態"為宗旨,在高金原有的金融核心與實踐導向課程體系基礎上,增加了"技術顛覆預警方法論"、"科技估值模型"、"風險共擔實踐"等關鍵模塊,從方法論、產業應用和治理結構三方面著力,打造面向AI時代的復合能力框架。
不同于碎片化的知識堆砌,新版課程以認知圖式為基礎,融合認知、經驗與情感,通過內容結構的深度整合,提升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與實踐效果。
在課程設置上,必修模塊聚焦從"會用工具"到"懂原理、善整合、控風險"的進階路徑,設置了涵蓋AI戰略思維、AI通識、AI交互系統、AI倫理治理與項目管理等8大課程。選修模塊則圍繞"從了解案例到制定決策,引領企業變革"的邏輯,聚焦智能制造、醫療研發、金融科技與行業AI融合等真實商業場景。
同時,高金深化實踐教學方式,推動學生從"聽案例"走向"解痛點"、"提策略"、"建模型",通過參與真實項目,承擔真實角色,嵌入企業決策流程,在項目推動中習得"預判趨勢的洞見力、產業落地的共創力、面對不確定性的抗險力"。例如,在科技成果轉化實踐中,學生將以實戰方式深入AI創新項目,完成從0-1的商業驗證、模型搭建與融資方案設計,項目時間跨度長達一學期。
此外,課程設計還特別融入"學習型社群"機制:通過AI交叉學科論壇、AI行業俱樂部、金二代暑期AI夏令營等活動和平臺,建立由學生、校友、企業導師共同構成的知識共創網絡,為學生提供可持續成長的生態土壤。
倪海英強調,"在這個時代,我們不僅要教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更要幫助他們建立認知體系、理解邊界、明晰責任,成為能在變化中創造確定性的人。"SAIF MBA,正是在這一教育理念指引下,以不斷演進的課程體系,引領未來管理教育范式革新。
隨后進行的圓桌論壇以"個人發展歸因:自身、大勢還是MBA?"為題,特邀三位高金MBA校友分享成長體會。中國工商銀行臨港新片區分行行長王扉表示,選擇高金MBA是一次"重整再出發"的過程,"把自己抽離出來,放在一個全新的平臺,嘗試一些從未嘗試的事情" 。上海國家應用數學中心辦公室主任、重慶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程芳用"找自己,找團隊"6個字概括選擇高金的初衷,力求補齊金融知識短板、尋找AI項目團隊。菲零靈巧手聯合創始人、上海交大弗勞恩霍夫智能制造中心副主任邵鑫則分享道:"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我需要來到高金來補這一課" 。
投資交大:產學協同構建 AI原生生態
在"投資交大"篇章中,上海交通大學工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交大人工智能校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佳梁以"AI時代的創新"為主題展開分享,結合個人從微軟到創業、再到推動AI教育的歷程,闡釋了交大工研院在創業孵化方面的獨特優勢。
他指出,交大通過人工智能學院、算法創新研究院、工業創新研究院三位一體的體系,打通原始創新、概念驗證與產業孵化的全鏈條,探索AI時代的創業新范式,為應用型創業者和AI原生人才提供創業土壤。他強調:"工研院的生態正是連接校內和校外、國內和國外、AI和產業的橋梁" 。
在由邵鑫主持的圓桌論壇"為什么上海交大是科創時代首選院校"中,三位長期參與交大科技生態建設的嘉賓展開交流。上海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分中心)副主任徐振禮表示:"數學家始終站在技術創新一線,如今在AI驅動下,這種基礎優勢正轉化為產業優勢" 。紫竹小苗基金副總經理楊海忠分享了交大科創生態建設的三個階段,指出:"目前交大創業生態越來越成熟,質量越來越高,大家越來越理性" 。上海交大科技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商令則介紹了交大孵化器,強調"學術+企業+市場"三重協同的成果轉化模式。
投資 AI:走進科技變革的核心現場
在"投資AI"單元,論壇特別邀請人工智能領域的知名科學家,就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技術發展前沿展開深入講解。該嘉賓指出,AI正在從工具階段邁入"多元架構的互補協作"階段,智能技術的體系化、智能形態的多元化、智能的高階化將成為未來幾年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
隨后,由堆棧科技總經理、高金MBA校友郝夢杰主持的圓桌論壇"AI產業發展帶來超級個體突破"展開討論。交個朋友(01450.HK)董事、中科院計算所上海分所前所長孔華威表示:"超級個體都是會AI的,不會用AI的人將被淘汰" 。愷英網絡(002517)大模型負責人譚凱指出:"AI生成游戲已成為現實,且游戲具有商品屬性" 。 同花順(300033)iFind AI運營總監祝睿銳介紹了公司通過AI Agent和工作流形式設置SOP,從而實現AI應用場景落地。階躍星辰生態總監關志盛分享:"超級個體已從過去的‘善工具者'演變成現在的‘善調配者',它完全可以成為公司團隊里的一個角色"。
投資中國:新質生產力重構增長動能
在"投資中國"板塊,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特聘教授朱啟貴發表主旨演講《新質生產力:緣起、標志、任務》。
朱啟貴教授從新質生產力的緣起、標志、任務三個方面開展分享。他指出,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大背景下,要使經濟能夠有效高質量增長,必須按照新的模式、新的動能,就需要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實現方式,其核心標志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關鍵任務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為此,朱教授特分享了堅持永續發展、樹立新的財富觀、壯大內生動力等10條高質量發展的觀點。
最后,由王扉主持的圓桌論壇"投資中國科技的未來"邀請了多位產業一線領軍者。張江產業工程院院長張愛平指出:"作為‘高能產業組局者',張江正推動科研、投資、服務三方整合。"北斗西虹橋基地副總裁孔吉認為,AI時代的北斗將從大型G端、B端走向廣泛的工業界和產業界,期待未來有更加豐富的資本和平臺參與。颯智智能CEO張建政表示:"AI時代下的強工業或強科技類公司,急切需要不但懂產業、懂市場、還懂金融的同學" 。上海超級計算中心副部長郭培卿指出:"作為算力基礎設施的提供方,我們希望能跨越想法和平臺的鴻溝,更好發揮算力的性能" 。荃信生物(2509.hk)執行董事、高金MBA校友林偉棟認為:"中國的生物醫藥產業已嶄露頭角,未來必然走向全球"。
與 AI共生,與未來同頻
本次論壇不僅是一次高金MBA教育自我革新的集中呈現,更是一場穿越學術與產業邊界的深度對話。隨著全新MBA課程的升級發布,交大高金已開啟面向AI時代的商科教育新范式。
"最好的投資,不是追逐風口,而是構建可以跨越技術周期的能力底座" 。在AI重塑世界的今天,高金選擇以知識體系的重構回應未來,以教育責任的擔當推動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