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1年3月26日 /美通社/ -- 2021年3月25日,中國食品健康七星公約聯盟以“食安與創新,共建未來”為主題,在上海張江國創中心舉辦星研會。本次活動在星巴克支持下舉辦,從宏觀到微觀,從田頭到餐桌,探討食品安全標準、農業與食品領域的科學突破、數字技術、替代蛋白技術、智能烹飪、健康美味創新、低溫消毒技術應用等行業熱門話題,聚焦食品產業鏈兩端的顛覆式創新,行業大咖共話食品安全實踐,交流前沿觀點,展望行業趨勢,共同預見食品行業的創新未來。
以“金標準”鑄造食品安全防護墻
作為餐飲領域知名品牌,星巴克自1999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以來,通過嚴格執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標準”,確保每一個環節的食品安全和質量。同時以此為基石,通過數字化創新不斷探索食品安全體系建設。星巴克是七星聯盟最高榮譽--“星鉆企業獎”獲得者。作為聯盟引領企業之一,星巴克一直積極參與各項聯盟活動,與行業伙伴共同分享、探討“食品安全與創新”案例及相關議題。
“我們致力于從源頭開始預防不同環節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風險,無論是開設新店還是研發新品” 星巴克中國及亞太區產品創新、食品安全和法規副總裁張玲介紹,“食品安全永遠是星巴克開發設計流程的首要考量。”為此,星巴克以行業最高標準為基礎,制定了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標準”,以確保從源頭供應、倉儲物流到門店營運,從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到伙伴(員工)奉客的每一個環節的食品安全和質量。星巴克激勵每一位成員時刻視食品安全為己任,在日常工作中用實際行動為顧客筑起食品安全的防護墻。與此同時,星巴克運用多種數字化創新,實時管理食品安全風險,全面管控食品安全全過程,并利用數字媒體不斷夯實星巴克食品安全文化建設。2019年,星巴克中國榮獲權威食品安全體系FSSC 22000認證,成為國內餐飲連鎖行業中第一個獲得該項認證的企業。“食品安全,是每一杯的開始。每一杯,將心注入。”
從田頭到餐桌,創新與產業發展同行
有調查顯示,氣候變化/環境惡化、農民教育/農業實踐、獲得金融支持、水資源缺乏、勞動力缺乏、缺乏基礎設施等,被認為是亞洲農業與食品在未來10年中將面臨的最大挑戰。Plug&Play農業與食品科技戰略總監張翼翔基于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聯合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農業與食品研究未來10年的科學突破將集中在跨學科研究和系統方法、傳感技術、數據科學和農業食品信息學、基因和精準育種、微生物五大方面。
面對行業未來發展的機遇,產業鏈企業正在通過前沿技術改變“田頭面貌”,創新探索。星研會上,Bayer 作物科學亞太區數字創新與孵化總監何嘯剛從數字化農業創新的角度,分享通過AI育種、植物工廠、生產數字化和基于數據的決策等創新嘗試,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幫助種植與農產品供應鏈系統變得更加高效、可持續。在健康、環保的大趨勢下,“田頭”迎來新的發展空間,植物基食品開始受到青睞。ProVeg亞太區董事總經理 Shirley Lu和與會者交流了個人對中國植物基未來的洞見。她結合對柏林、倫敦、阿姆斯特丹、北京、上海的考察結果,指出無論在西式、傳統中式,還是中西融合的餐飲中,植物基食品都存在廣泛的消費人群并存在很多創新空間。
而在供應鏈的另一端,面向消費者的創新也在不斷涌現。索迪斯大中華區數字化和創新總監郭昌華介紹了其智慧廚房數字化解決方案,通過智慧央廚、炒菜機器人、自助稱重結算臺、靈活性餐飲智能化設備四個部分搭建模塊化智慧運維,在提升營運效率、節省人工成本,幫助客戶提升滿意度和品牌形象的同時,也讓消費者體驗到了自助取餐、無感支付等創新的數字化餐飲體驗。羅森中國董事、副總裁張晟介紹,通過在新商品、新品類、新技術、新服務、新模式五個方面創新,羅森為消費者打造美味新奇購物體驗,尤其是除了制造、新產品研發,還通過冷凍等新技術讓售賣食物產品更美味、更健康、更安全。
從田頭到餐桌,食品安全的建設和維護,同樣離不開專業、完備的消毒技術應用。針對目前在食品安全和冷鏈運輸過程中的低溫消毒技術,藝康集團大中華區及東亞區快捷餐飲及超市部研發經理于華榮從理論、實踐、法規等三大維度做了全面解析,不僅介紹了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以及有效的消毒劑,還分析了不同應用場景下消毒劑的選型,并對冷鏈消毒相關的法規、合規的低溫消毒劑所需要實驗及資質、中國疾控中心低溫消毒劑等進行解讀。
食品安全和行業進步需要全產業鏈的參與和協作。七星聯盟作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一份子,全力推動食品行業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