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21年4月15日 /美通社/ -- 蠔油,是粵菜廚師最重要的醬料之一,其獨特濃郁的味道能誘發和提升食材本身的鮮味,不論山珍海味或家常食材,都能提鮮增色,豐富菜肴色香味。李錦記制作蠔油已經有130多年的歷史,作為行業先鋒,李錦記早著先機,發展海外市場,把優質美味的蠔油產品帶到全球各家各戶,無論身在何處,一瓶李錦記蠔油就能讓消費者品嘗到“蠔華”的滋味。
李錦記,借平價蠔油打開發展天地
蠔油是李錦記的發家之作,也是其招牌產品。蠔油不是油,而是用“天然鮮蠔”蒸煮后的汁液濃縮而成的調味品。1888年,李錦記的創始人李錦裳在廣東珠海南水設立李錦記蠔油莊,開啟了制造及出售蠔油的業務。1932年,李錦記將蠔油生產點由澳門向香港擴展,借由貿易自由港,將蠔油出口海外,大跨步走出國門。20世紀50年代,李錦記蠔油產銷兩旺,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較雄厚的經濟實體,產品在港澳地區和東南亞一些國家打開了局面。不過,當時的蠔油對普通人家而言,是一種昂貴的調味品,一百斤的生蠔才熬成兩斤左右的蠔油,被稱為“海底牛奶”,很多人平時很少吃蠔油,只有逢年過節才淋上幾勺。
1972年,李文達開始全盤執掌李錦記,這年他做了個大膽的策略轉變,推出工薪階層也吃得起的平價蠔油。當時,恰逢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建交,中國向美國贈送了兩只大熊貓。在那個年代,極少美國人見過熊貓,熊貓在美國展出的第一個月,參觀人數達到110多萬人。正在苦苦思索如何在美國擴大市場的李文達看到了美國的“熊貓熱”,靈機一動,以此為契機順勢將這個平價蠔油產品,取名為“熊貓牌蠔油”,首先于美國市場推出。當時港口貨運開始采用集裝箱,熊貓牌蠔油在中國香港的工廠生產出來,裝進一個又一個集裝箱運往美國。“人家要一個柜(集裝箱),我就發兩個柜;要五個柜,我就發十個柜。”這是相當冒險的舉措,李文達說:“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誠信。結果那些經銷商過不久又拿著錢來找我,說賣完啦要再拿貨,沒想到這么好賣嘛。”
原本美國人沒有吃蠔油的習慣,也沒見過熊貓,借助“熊貓熱”,李文達讓蠔油在美國扎根。如今李錦記“熊貓”系列產品已然蜚聲海外市場,“熊貓”也成為民族企業李錦記在海外的品牌象征。
李錦記蠔油,打開世界味覺新境界
李錦記致力在全球推廣蠔油,將蠔油融入海內外的菜式之中。李錦記與各國烹飪大師及名廚合作,推廣各式蠔油烹煮美食的食譜。為了讓這種色深味醇的蠔油產品登上全球盡可能多的餐桌,李錦記開發適合當地口味的新產品,在世界各地開展蠔油推廣活動,除了通過報紙、雜志、網絡宣傳外,更制作烹飪教學短片,向消費者示范蠔油的用法。李錦記把美食知識的普及作為一項重要的長期戰略,帶著使命和愿景在全球推廣中華優秀飲食文化。如今,李錦記的蠔油已由單一產品發展到約20個品類,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世界各地廚師及消費者喜愛,越來越多亞洲菜及西餐均用上蠔油調味。
李錦記蠔油成功跨越國界,實現互通美味的真諦,讓人類探索美味的共同目標沖破國界和文化差異,在中西餐飲之間建起融合之路。李錦記在蠔油的包裝上也持續創新,除了原有的玻璃瓶包裝,新開發了牙膏型軟管式包裝和擠擠裝,不但給消費者的烹飪帶來便利,減少了食物浪費,也成為了醬料及調味品行業在包裝設計上的一大改變。
源自1888年,傳承百年的李錦記蠔油,采用祖傳秘方,運用傳統工藝與現代先進科技相集合的鎖鮮慢煮工藝,提煉醇正蠔汁,腌、炒、蘸、拌樣樣全能,不論山珍海味或家常食材,它都能在最恰當的時候,扮演最恰當的角色。肉類食材在烹調前,先用蠔油腌制,不但將鮮味滲透肉內,更能去除冷藏味,烹調時肉類更容易上色;在熱炒時,將蠔油作為炒醬加入,可以使菜肴提鮮增色,豐富菜肴色香味;用西式烤焗或煎炸食物時,可將蠔油作為蘸點,不但能為這些較干的食物增加濕潤口感,更可增添中式風味;焯蔬菜或蒸海鮮時,以蠔油或蘸或淋或拌,都能為清淡的菜式提升鮮味。集咸、甜、鮮、厚于一身的李錦記蠔油,一料百搭,讓生活更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