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1年6月21日 /美通社/ -- 疫情改變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和工作的模式,但無法改變人們對創新的追求和渴望。尤其進入后疫情時代,科技創新仍持續煥發出活力和生機,引領全球經濟和商業環境邁向新階段。
福布斯中國始終關注中國最具創新力的企業和企業家,追蹤他們如何抓住機遇,落實舉措,推動中國經濟率先走出疫情陰霾,聚焦他們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創新,邁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易觀分析是中國數字化市場領先的數據和顧問服務商,專注于數字經濟的發展研究,是“互聯網+”概念的首創者,通過多元數據基礎洞察各行業數字用戶行為,助力企業高效運營,實現精益成長。經過十余年的努力,易觀分析已幫助4000多家企業,通過有效洞察數字用戶,打開數字化應用的通路。
今年福布斯中國再次攜手易觀分析,推出“2021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榜”,依舊從商業模式、研發投入、自主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及自身成長性等維度出發,針對不同領域的發展現狀、競爭情況以及發展趨勢進行分析,量身定制特有的評判體系及標準,以評估企業的創新力,最終發現每個領域中最富有創新力并持續成長的企業。
今年榜單共計提名50家中國最具創新力的企業,覆蓋新基建、半導體及電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智慧農業、高鐵等10個領域。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去年,上榜企業更新率超80%,并聚焦更多細分領域和傳統行業,挖掘出更多潛力企業和“隱形冠軍”,詮釋中國的創新精神。
在疫情催生新應用和新模式層出不窮的同時,也推動了“新基建”的飛速發展。其中,以5G、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為代表的創新科技和應用正不斷改變著人們的方方面面,推動全社會邁向數字經濟的新時代。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在全球131個經濟體中,中國排名第14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在其中的重要指標中,中國在專利、實用新型、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量和創意產品出口等重要指標上名列前茅,并且中國有17個科技集群進入全球科技集群百強,數量僅次于美國,排在世界第2位。
易觀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逐步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實現轉型,作為未來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重質量的發展模式正在取代過去重速度的發展模式,創新成為驅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之一。
即使在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依舊保持著良好的勢頭。根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第1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達到10.3億人,同比繼續實現增長。其中,移動電商、教育、辦公等領域在疫情催化下用戶規模呈現爆發式發展,并且直播電商、社區團購、C2M等創新模式不斷涌現,這表明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繼續引領全球。
在應對全球氣候問題方面,中國展現出大國責任,“碳達峰”“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綠色”、“生態”成為“十四五”規劃的關鍵詞。
21世紀初,中國光伏產業還處于簡單引進設備,加工出口的階段,而時至今日中國在光伏技術的發展和創新能力排名世界前,中國的多晶硅產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自給率超過50%,國內光伏制造裝備的90%已經國產化;在光伏制造技術上,中國已經超越了全球所有發達國家。而在新能源出行方面,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5年居全球首位,并且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技術水平得以快速提升,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配套環境也不斷完善。實現了從關鍵零部件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的攻關、全產業鏈布局到充電樁配套布局等多層面的突破。另一方面,隨著新能源產業的高速發展,上游終端電子產品的市場需求不斷激增,促使中國企業在車用MCU、傳感器、IGBT等領域實現快速的技術突破,并且中國有望在第三代半導體技術上實現彎道超車。
從技術跟隨者到技術提供者,中國不斷提升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經濟內循環,在全球創新事業中,“中國聲音”日益凸顯,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制榜說明:
福布斯中國聯合易觀分析對企業創新的評價維度包括創新能力(企業研發投入,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轉化(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的營收與研發投入比值)、企業治理(企業的數字化程度,管理水平)、企業成長性(企業的成長性,過往三年的核心財務指標表現)以及企業社會形象等方面,以關注創新力為核心評估企業發展與組織擴張。
資料來源 :Forbes China Research、易觀千帆、Wind 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