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1年6月29日 /美通社/ -- 2021年6月28日,第15個“國際癲癇關愛日”如期而至。與此同時,由中國抗癲癇協會主辦,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提供媒體戰略支持,中國抗癲癇協會青年委員會、中國抗癲癇協會病友工作委員會承辦,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提供支持的“抗癇守護者”首屆癲癇科普大賽歷經三個月的各場次比賽,終于在北京吹響“決戰”號角。
中國抗癲癇協會會長洪震教授、秘書長張慧女士、青年委員會主委梁樹立教授、中國抗癲癇協會病友工作委員會副主委丁玎教授,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總編助理李晨玉先生、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巍女士等嘉賓受邀出席現場,健康中國·癲癇關愛宣傳大使萬茜女士則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共同助力這場萬眾矚目的決戰紫禁之“癲”總決賽。中國抗癲癇協會秘書長張慧女士代表中國抗癲癇協會向萬茜女士授予“癲癇關愛大使”的稱號。萬茜女士對中國抗癲癇事業的熱心助力、對癲癇患者的真誠關懷、對癲癇科普大賽賦能助力,讓更多的人關注到癲癇、了解到正確的疾病知識,希望中國癲癇患者得到全社會的理解和關愛,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本屆科普大賽于2021年3月正式啟動,動員了全國超過300名癲癇領域的醫護工作者圍繞癲癇科普知識、就醫常見誤區、患者故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用藥、合理膳食、合理鍛煉、心理健康、日常照護等)等相關主題,進行科普視頻創作。借助線上平臺及數字化技術向患者、家屬及大眾普及癲癇的科學知識,充分擴大中青年優秀醫生的影響力,助力提升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以及對于規范治療的依從性。在普及臨床知識的同時,參與大賽的各方人士也全力呼吁全社會正確認識癲癇疾病,消除歧視與誤解,營造關愛與理解癲癇患者的友善氛圍,從而真正改善癲癇患者的生活質量,全面推進人民健康事業發展。
中國抗癲癇協會會長洪震教授在本次大賽上發表了致辭,他回顧了比賽的舉辦過程,鼓勵了廣大抗癲癇醫務人員的創作熱情,肯定了大賽在推動癲癇科普方面的重大意義,表達了中國抗癲癇協會攜手各方伙伴為癲癇患者恢復正常生活而不懈努力的堅定決心。洪震教授表示:“幫助更多癲癇患者獲得科學合理的治療,是中國抗癲癇協會的重要使命。同時,我們也希望社會各界能加強對中國癲癇患者的關注,重視癲癇患者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擾,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幫助患者提升生活質量,重塑社會對癲癇患者的認識。”
據估算中國約有900萬癲癇患者[1],癲癇患者過早死亡的風險是普通人群的三倍[2],其生活質量與工作也遭受著疾病的影響。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的《全球癲癇報告》指出,25%的癲癇可以早期預防,70%的癲癇患者可以通過低成本和有效的藥物來實現無發作[3]。中國抗癲癇協會青年委員會主委梁樹立教授指出:“醫生是癲癇患者規范治療中的最為重要的一環,我們要充分利用新興技術和平臺,向患者及其家人傳遞科學規范診療、長期治療的重要信息,同時不斷推進大眾科普事業,切實提高癲癇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疫情新常態下,線上平臺以及媒體等成為癲癇患者及其家人了解信息的一大重要渠道。《“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也明確了各級各類媒體加大健康科學知識宣傳力度,積極建設和規范各類廣播電視等健康欄目,利用新媒體拓展健康教育等的重要規劃。本次比賽的戰略支持方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總編助理李晨玉先生表示:“此次科普大賽的圓滿舉辦是聚合協會、專家以及媒體各方效能的有效示范,我們希望充分發揮媒體的宣傳優勢,將癲癇健康科普信息覆蓋到更多的患者及大眾,推進健康科普事業的發展,也為癲癇患者打造充滿關愛與溫暖的社會環境,實現他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抗癇守護者”首屆癲癇科普大賽已圓滿落幕,但是社會各方代表對于癲癇疾病的關注和對癲癇患者的關愛將持續向前。隨著國家腦科學研究的深入,癲癇學科發展將更加迅速,今天的難治性癲癇,明天就可能被攻克。不斷發展的診療技術、新型藥物的研發引進也將為癲癇患者帶來嶄新的希望和光明的前景。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有朝一日,“共建無癇未來”的美好愿景終將實現。
[1] 2011年抗癲癇藥物應用專家共識
[2] 《全球癲癇報告》(2019)
[3] 《全球癲癇報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