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ACCA與IMA聯合報告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經濟蓄勢待發

盡管經濟復蘇信心指數相較于一季度略有下降 但總體水平依然較高
區域差異彰顯經濟不確定性將長期持續
2021-08-09 11:54 5965

北京2021年8月9日 /美通社/ -- 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與IMA(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聯合發布的最新《全球經濟狀況調研報告》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的經濟形勢已大體回歸穩定態勢。

全球視角

參與調研的全球1100多名ACCA和IMA會員表示,全球經濟活動關鍵指標出現好轉,例如代表實體經濟活動的訂單數量有所提升。中美兩國經濟快速增長,表明全球經濟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展望中國經濟前景,繼2020年增長2.3%之后,今年有望實現8%左右的增長。

兩項“擔憂”指數,即衡量對客戶和供應商可能倒閉的擔憂指數,在本次最新調研中雙雙下降,證實COVID-19新冠疫情導致的極端不確定性狀態已回落至較正常的水平。

然而,盡管樂觀情緒顯而易見,但由于信心指數的地區差異比較大,依然值得我們提高警惕。歐洲各國信心指數大幅上升,而亞太和南亞地區的信心指數卻大幅下降。因此,ACCA和IMA呼吁各國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努力確保這種差異不會繼續擴大。

ACCA首席經濟學家泰勒(Michael Taylor)說:“這些變化體現了歐洲疫苗接種的速度較快,但亞太和南亞地區的新冠疫情感染病例再度增加。本次全球經濟狀況調研側重的主題之一是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間對經濟前景的預測差異。這種差異亟待解決。”

ACCA行政總裁白容(Helen Brand)補充說:“全球經濟之所以能夠恢復到疫情前的規模,主要是受中美這兩個最大經濟體快速發展的推動。很多地區依然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但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之間的差異較為顯著,仍有待在疫苗接種方面發力,以避免新興經濟體遭遇疫苗短缺問題。”

IMA研究和政策副總裁瑞夫·勞森(Raef Lawson,博士、CMA、CPA)表示,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有望在2021年接近6%,相比2020年下降3.5%的萎靡表現,實現了極為強勁的反彈。許多發達經濟體將實現GDP增長 -- 得益于較高的疫苗接種率,發達經濟體得以放松社交距離限制措施,經濟發展也走上了正常軌道。勞森表示:“此次疫情波及全球,需要世界各國采取短期和長期措施,保障國民健康及經濟的穩健發展。IMA和ACCA認為,這一點與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之間存在著顯而易見的聯系,特別是目標1─消除貧困和目標8─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

“除了迅速實施有效疫苗接種計劃之外,發達經濟體能夠采取大規模財政支持措施,維持家庭可支配收入、支持企業發展,并防止失業率大幅攀升。活躍的房地產市場提振了消費支出。這意味著,隨著經濟發展走上正常軌道,各國經濟有望實現迅速復蘇,”勞森表示。但他同時指出,“在許多新興市場,疫苗接種進展遲緩,為新一波疫情及變異病毒提供了可乘之機,而隨之采取的限制措施將成為經濟復蘇的絆腳石。這一狀況很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勞森稱。

中國與亞太地區

在中國,第二季度全球經濟狀況調研報告顯示經濟信心指數略有上升,訂單指標有所下降。但無論是信心還是訂單指數,繼去年的疲軟之后均呈現強勁復蘇,并與貫穿下半年的經濟顯著增長態勢保持一致。例如,第二季度訂單指數是除2021年第一季度調研外,近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在本次最新調研中,資本支出和就業指數均有所上升。

亞太地區整體信心下降、訂單上升,而中國的情形恰恰相反。信心方面或許受到部分國家新冠疫情感染人數上升的影響。亞太地區的出口狀況呈現健康的增長態勢,與全球經濟強勁復蘇保持一致。調研顯示,未來幾個月這一趨勢將繼續下去,訂單指數將達到三年來的高點。

ACCA中國內地事務總監于翔天認為:“長遠來看,衛生防疫與經濟風險依然嚴峻,特別是一旦某種病毒變種出現并傳播,將迫使出臺新的防控措施,從而延緩經濟復蘇。在全球和國家層面,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助于私營部門實現復蘇,需避免過早撤出。”

IMA副總裁、中國區首席代表李剛表示:“得益于高效的疫苗接種和防疫措施,中國生產和消費活動率先實現了疫情下的常態化,有力地拉動了經濟復蘇。但也應該看到國內外疫情形勢多變,中國經濟恢復不穩固、不平衡。政策上應保持連續性,保障薄弱環節,持續推進結構性改革。”

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經濟狀況調研關鍵結果表明:

  • 信心:北美地區在這方面有所下降,不過在此前的一季度調研中,信心指數曾出現較大幅度增長。發達經濟體目前逐漸復蘇,主要受益于疫苗接種的快速推進和累積儲蓄的支出等。
  • 訂單:西歐各國訂單有所增加,表明正在為下半年的經濟復蘇積蓄力量。受出口需求的推動,亞太地區訂單同樣有所增加。其他地區的情況無明顯變化,但南亞除外,新出臺的封鎖措施影響了本地區近期的經濟展望。
  • 經濟復蘇:北美地區大多數受訪者表示,經濟復蘇已經開始。相比之下,非洲和南亞地區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預計經濟情況最早要到2022年才會有所好轉。亞太地區持同樣觀點,這令人頗感意外。在西歐,預計經濟復蘇有所延遲的受訪者比例在一、二季度的兩次調研中下降了10個百分點,表明該地區經濟前景近期有所改善。
  • 通脹:二季度調研顯示,各地區的受訪者預計未來5年內的通脹將呈現溫和增長。與一季度相比,北美的通脹預期明顯上升,而西歐的通脹預期則略有上升。所有地區的共識是:通脹將在未來幾年溫和上升,最高可達3個百分點。
  • 運營成本:二季度調研對運營成本的擔憂指數有所上升,目前處于2019年三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但受訪者的擔憂程度仍不足以導致通脹持續大幅上升。

《全球經濟狀況調研報告》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定期經濟類調研,面向全球1000多名資深會計師和財會專業人士,持續追蹤并揭示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衰退真實面貌。從疫情開始的信心下降,到疫苗和財政刺激的綜合效應引發的信心指數新發展,均進行了忠實的跟蹤調研。

閱讀《全球經濟狀況調研報告》,請訪問:https://www.accaglobal.com/gb/en/professional-insights/global-economics/gecs-q2-2021.html  或訪問:https://www.imanet.org/insights-and-trends/global-economic-conditions-survey

消息來源: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美通社頭條
微信公眾號“美通社頭條”發布新鮮、有趣、重要的企業與機構新聞,由全球領先的企業新聞專線美通社(PR Newswire)為您呈現。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關鍵詞: 財經/金融 教育
collection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