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21年9月22日 /美通社/ -- 2021年9月16日上午,由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廳、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指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四川省機械工業聯合會、成都工業經濟聯合會等單位主辦,四川國際會展有限公司、成都立嘉會議展覽有限公司承辦的“2021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高質量發展企業家高峰論壇”,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園區招商引資大會”(以下簡稱“論壇”),在“2021首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業博覽會”開幕首日,以線上視頻直播形式舉行。“論壇”通過新華網、網易新聞、微博、快手、裝備嘉族等平臺,開展多平臺、多渠道直播,共計吸引53.0368萬人次觀看。
本次論壇以進一步突出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協同帶動,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加速打通資源共享渠道,實現資源互通為目標;圍繞產業協同、企業創新等方面展開交流探討。
會議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智能制造分會副秘書長-陳家良主持,首先他介紹了本次論壇由成渝地區30余家行業協、學、商會共同主辦。以“川渝協同制造共謀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通過本次論壇加速推動成渝地區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共同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鏈條互補、社會事業共建共享、產業協作抱團發展。
在致辭階段,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伍定,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織成員、副主任涂興永分別代表川渝兩省市工業主管部門致辭。
伍定副廳長:希望川渝兩地攜手,政、產、學、研、用各方加強合作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伍定在致辭中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將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低、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四川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大力推進“5+1”現代工業體系建設,著力強核心、補短板、提價值,聚力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現代化,促進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經過多年發展,四川已成為我國重要的重大技術裝備制造基地,3大動力設備制造基地之一,擁有3000多家裝備制造產業的科研院所、生產制造規上企業,在國內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2020年,全省裝備制造產業實現營業收入7327億元,同比增長2.3%,實現利潤415億元;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774億元,同比增長12.7%,實現利潤211億元,同比增長29.9%,裝備制造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伍定副廳長衷心地希望川渝兩地攜手,政、產、學、研、用各方加強合作,大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完善、基礎行業轉型升級、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共同提升裝備制造業在全國的競爭力,推動裝備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
涂興永副主任:賦予成渝雙博會,3個“必將”時代責任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涂興永致辭時提到:在今年上半年的川渝黨政聯席會議上,四川**彭清華提出要共同打造特色產業集群。這都為我們川渝兩地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當前,川渝兩地正在協同構建先進制造業集群,強化川渝產業鏈、創新鏈融合,加快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川渝制造業鍛長板、補短板、促融合、強示范,促進川渝制造業協同發展。通過舉辦2021首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業博覽會,集中展示川渝兩地制造業優勢,深化川渝兩地制造企業交流互鑒,必將更好搭建合作共贏平臺,必將更好地推動川渝乃至整個西部地區的區域合作,必將更好助推川渝經濟高質量發展。
謀局高質量發展,解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機遇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院所助理研究員-李智博士,通過遠程視頻分享“謀局高質量發展,解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機遇”的主題演講。李博士認為:從區域經濟總體布局中,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關鍵詞,首先從區域經濟總體布局中,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總結出“西部內陸、增長極、大開放、大保護、高質量、強核/構圈/筑群”等關鍵詞。他提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需要更加注重抓好大保護、更加注重抓好大開放、更加注重推動高質量發展;更要聯動關中平原城市群,促進西北與西南合作互動。
從新發展格局中,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戰略機遇,李博士提出以下三點:第一,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第二,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第三,創新驅動戰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從協作共建中,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形成發展合力,李博士提出:川渝相向發展、同頻共振的核心關鍵詞,是提高密度(集聚度、能級)、縮短聚力(與核心區的時間距離)、減少分割(大開放)。總結得出4個“共”:規劃共繪、交通共網、產業共鏈、平臺共建。
企業高峰對話會:川渝協同“智”造,共謀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在以川渝協同“智”造,共謀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企業高峰對話會環節,邀請到中國船舶重慶長征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研究院級高級工程師-林江,重慶迪科汽車科技集團副總裁-江暢,四川省機械研究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副院長-王健,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成都德恩云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謝龍德,四川普什寧江機床有限公司營銷總監-蔡春參與對話。5位來自成渝地區重點產業代表,從企業、從政府、從行業3個層次,從過去、從當下、從未來3個維度,深度闡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裝備制造業如何趕上行業的快速列車,全面融入高質量發展進程。
議題1:從行業和企業的角度,如何打造裝備制造業集群提升川渝地區核心競爭力?
林江表示:第一,要充分利用川渝地區優勢,揚長避短。從歷史角度看,改革開放以后,重慶和成都先后發展了汽車制造業、計算機、北斗應用、醫藥食品、智能制造,沉淀了良好的工業基礎。從區域角度看,西南地區占國家國土1/3以上的面積,且川渝地處西南地區中心處,在制造業發展上有自身優勢;從人口宏利來看,工業制造業的關鍵在于勞動力,而川渝兩地是勞動力的重要輸出地,擁有勞動力的優勢。第二,要協同川渝活力,充分發揮川渝兩地制造業優勢,實現優勢互補,例如中國船舶的主要布局在重慶,而四川主要是航空制造業,因此川渝兩地需要互惠互利。第三,搭建平臺,信息互享,為川渝制造業信息疏通,構建信息輸送渠道,搭建平臺。
江暢表示:成渝兩地應思考如何去把握核心競爭力,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光靠企業自身提升核心競爭力過于緩慢和散漫。在產業集群中,需要較強的專業化分工、降低創新成本、深化生產要素配置,才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核心點。在當今經濟大融合的格局下,推動兩地一體化發展是戰略實施的關鍵之舉和必要之路。總而言之,川渝地區只有相互依存、抱團發展,形成互利共贏的產業集群,才能提升川渝地區核心競爭力
王健表示:從國有單位和政府層面。第一,提高市場認識。充分認識成渝地區的優勢,意識到發展中的困難和挑戰,從解決問題中提升競爭力。第二,明確智能制造是必要之路,西部地區對于智能制造之路的認識,相對于沿海地區是不足的,現今政府對于智能制造都有提供大力支持,引導企業朝向智能化發展。第三,企業應以自身優勢為基礎,再通過企業和政府引領做“示范企業”。
謝龍德表示:第一,為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企業應該積極作為,尤其是龍頭企業應該帶頭推動本地化的產業配套體系建設,形成成渝地區產業集群綜合競爭力。第二,企業應該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提升自身競爭力;第三,走平臺化、智能化的道路,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產業鏈線上的協同。
蔡春表示:川渝兩地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其根本是如何提升產業智能化能力和柔性化能力,集中打造川渝兩地裝備智能化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方法;以無人化、少人化為主要目的的智能化裝備,在解決人的問題的同時,也能夠極大的提升制造的能力和質量與效率。未來的制造,是以柔性生產線為基礎,到大規模集成柔性制造能力,到最后實現大規模定制的制造形態。
議題2:從行業和企業的角度,推動川渝地區裝備制造業協同創新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差距。
林江表示:首先應認識短板,相比江浙一帶有以下差距:第一,產業鏈不健全、供不應求的問題;第二,高級技術和技能人才相對短缺;第三,川渝兩地的交通網不完善,運輸成本較高;第四,川渝地區地處內陸,與國際需求和交往較少,相比江浙一帶具有時間差,在制造業上缺少一個共有的平臺和網絡。第五,在服務意識上不強,創新意識不夠。
江暢表示:川渝兩地傳統低成本優勢逐漸消失,精益制造能力、高品質產品生產能力和質量管控能力不足,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川渝兩地產業結構相似度較高、互補性不強、內部競爭較為嚴重,以上明顯短板,制約著兩地聚合發展。
王健表示:2020年長三角經濟達到24.47萬億,成渝地區經濟達到6.82萬億,在經濟實力上有一定差距。近年來,成渝地區產業發展速度較快,擁有包括德陽、重慶等高端裝備制造業集群,行業發展快速變幻對于企業來說市機遇也是挑戰。但成渝地區在裝備制造業有高速發展的勢頭,例如成都在航空航天、能源裝備有一定優勢,在汽車領域緊隨重慶,再加上政府的支持,成渝地區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之路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
謝龍德表示:以德恩精工自身發展來說,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去實現少人化,提高產品的質量;如何做到高質量化的轉型對于企業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在成渝地區涉及數字化轉型的服務商,相對能力較弱,過于依靠江浙、港澳地區的服務;面臨轉型慢、轉型難的挑戰。現今,成渝地區企業技術創新呈現出漫長式現狀,很多企業在構建創新化體系上,介于本地化的服務較弱,導致發展轉型上的阻力。
蔡春表示:第一,創新人才的缺乏阻礙了目前裝備制造行業的技術創新,近年來行業市場競爭、行業調整的大幅增加,都導致了裝備制造企業的利潤率持續下滑,導致企業無法引領高端技術創新人才,以及自身人才的流失現象。第二,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的合作不夠,產學研合作的效果不好;科研機構和高校創新的落腳點和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差異性較大;科研成果的效果意義并不大,價值認可度不高;對于有經濟價值的科研成果不太愿意轉給企業。第三,創新的政策激勵不夠;創新工作本身就是花錢、花人、花時間,并且短期之內無法形成有效收益的工作,企業大力的投入創新將對企業當期的運營帶來比較大的影響,因此政策的激勵和扶持在創新的階段就顯得尤為的重要。
議題3:從行業和企業的角度,優化川渝地區裝備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的期許和建議。
林江表示:第一,政府出面搭建共享的平臺,保證川渝兩地信息的互通,共享成果。第二,從國家戰略來看,國家現在擴大內需,也需要我們建設一個西南地區完整的產業鏈,這需要兩地互補短板,不能競爭去建設。因此,基于川渝一家情的理念,需要政府主導,多補短板,發揮長板。第三,降低運輸的成本。另外在川渝兩地發展中,要注意環保,走健康發展之路。
江暢表示:第一,有效落地創新鼓勵政策,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競爭產業集群。第二,加強區域協同,促進營商環境一體化;同時,將過去園區招商向集群招商轉變;將過去以政府和園區推進產業為主,變成通過集群的促進機構為推進產業的發展。第三,與東部地區當下開放格局相比有一大短板,在營商環境建設上有一定差距,與成渝雙城經濟圈內在要求相比,存在制度環境協同困難,希望出臺產業優化的有效政策措施并落實。
王健表示:對于大型國有企業來講,要牽好頭、做好體系、培育集群;對于中小企業來講,要做好引人才、練內功、成鏈條。對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上,建議兩地畫好同心圓,做好市場細分,協同共享產業基礎;可以利益為紐帶,建立市場共同體;在人才方面,堅持舉巴蜀旗,打成渝牌。
謝龍德表示:第一,在大數據、智能化在制造企業中的廣泛應用,市場對產業相關的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要求更高,因需要成渝地區的職業教育學院,能為企業流入更多的職業人才;同時,也希望在政策上也更加對職業教育工作的支持。第二,政府對于工業服務商、互聯網平臺的支持力度要持續,促使更多的云端平臺應用在工業制造中。第三,希望鼓勵制造業企業上云上平臺的政策要繼續加大,持續的推進下去,堅定的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保持扶持、激勵政策的延續。
蔡春表示:第一,從兩地政策上,打造雙城經濟圈為基礎,鼓勵兩地組成有創新技術的聯盟,構建上下游企業的創新鏈,建立新興的合作機制;并對有一定創新力度的企業給予政策上的扶持。第二,成渝兩地協會應廣泛的開展技術創新交流,構建良好的信息溝通的平臺。第三,成渝兩地應該合理的梳理自身的產業供應合作體系,在坦誠合作、共利的原則上,打造川渝地區裝備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
論壇對話環節由成都百源機械有限公司信息化主管、成都市工業經濟聯合會資深主持人-易情情主持。
本次論壇的舉行,得到了成渝地區30余家裝備制造領域相關行業協、學、商會的大力支持。同時“2021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高質量發展企業家高峰論壇”,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園區招商引資大會”,也作為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西部博覽會期間舉辦活動之一,得到四川國際博覽集團的大力支持。
“十四五”期間,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成渝地區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制造業提質升級是其中的重要一環。打造中國制造“第四極”,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裝備制造業開放型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本次論壇及同期展會以全面謀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解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機遇,展示川渝兩地裝備制造業最新成果,以“展+會”模式,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裝備制造高質量發展,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對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觀看會議視頻回放,請登錄:www.mpick.cn/live 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