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1年9月23日 /美通社/ -- 云原生的飛速發展,掀起了云計算時代一股新的浪潮,為企業數字化轉型開辟了絕佳路徑。IDC預測,到2023年,云原生應用占比將達到80%。從“ON Cloud”到“IN Cloud”,如何轉型為“新云原生企業”成為熱點議題。
9月17日,創原會·云原生技術精英沙龍在杭州千島湖成功舉辦,來自云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中國信通院、華為、軟通動力以及銀行、汽車等行業的云原生技術精英,就云原生與業務融合的無限可能進行了深入探討。軟通動力副總裁謝睿受邀出席沙龍,CTO劉會福出席沙龍并發表主題演講,分享軟通動力和云原生的故事。
劉會福表示,企業數字化轉型,就是要建立響應變化的能力,建立敏捷企業,來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云原生作為讓應用最大程度利用云能力的最佳路徑,恰恰符合這一需求,云原生在基礎架構、應用、行業等層面加速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賦能業務應用云上遷移,促使各個行業的生產力得到全面提升。隨著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非云原生企業必須要通過數字化轉型將企業發展為云原生企業。可以說,云原生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必經之路。
邁向“新云原生企業” 樹規模化標桿實踐
“自己造的降落傘自己先跳”,這是軟通動力長期以來始終堅持的服務理念,也是從知到行的實踐核心。從2017年開始,歷經3年時間,軟通動力采用“云原生+應用”的策略,更大范圍地將基礎設施、業務、管理等全面云化,網站、產品與解決方案、辦公核心系統以及研發環境等均實現上云,變為一家云上公司,也成為大型集團基于華為云平臺轉型為云原生企業的規模化標桿實踐之一。
作為華為云同舟共濟合作伙伴,軟通動力基于華為云原生技術底座,建立了支撐數字企業的云原生基礎設施,打造企業新基建;管理數字化方面,打造平臺化企業、生態型企業,持續增強供給側能力;業務數字化方面,持續創新數字化的產品和服務,適配客戶數字技術的高要求。目前,軟通動力在管理數字化方面PaaS層級的云原生技術應用比例高達52%,大量云原生技術和理念的應用,有效地推動軟通動力一步步走向智能化。
云原生助推升級換代 鍛鑄數字新利器
通過云原生技術的廣泛應用,在軟通動力內部,企業數字化技術架構的迭代升級頻次明顯加速,使得項目在開發態的效率大幅提升。數據顯示,版本迭代從1個月縮減為1周,部署從1天減少到10分鐘,開發效率提升30%以上,運維成本降低60%以上,在運行態,資源動態擴容、應用性能管理、可用性和災備、應用運維管理等都實現了巨大提升。
云原生賦能軟通動力的產品和交付,并加速創新。基于云原生技術底座的DevOps 敏捷工程管理平臺,在敏捷交付、安全可信、在線透明方面優勢顯著,形成了安全可信的云上數字服務交付流程,實現管理一平臺、應用一架構、業務一拉通、安全一策略。以意健險核心產品為例,通過結合華為云原生能力升級,在彈性、擴展性、智能化等方面都邁向了新的臺階。
作為一家數字化企業,軟通動力的自身數字化系統全面基于云原生,覆蓋數據驅動決策管理、銷售管理、專業服務自動化、企業服務、人才供給等平臺,實現了人員、技術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全面提升了管理效率和運營效益。比如通聘寶,通過融合華為云的CCE、AI、CSS、RDS等一系列云原生服務所進行的升級改造,讓招聘變得更快速、更智能。基于華為云原生容器引擎、服務網格和軟開云工程平臺,軟通動力疫情寶僅用一周即完成上線,服務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時,也為其他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充分體現云原生模式下的敏捷和彈性。
“云戰略”落地 打造全棧式云服務能力
云原生作為華為云的核心戰略,在其看來:沒有云原生,就沒有真正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軟通動力基于云原生的規模化數字化轉型實踐,充分佐證了華為云原生具備資源高效、應用敏捷、業務智能和安全可信4大特性,這對于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至關重要。
軟通動力技術能力堅持生于云、長于云,在“數字軟通”戰略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云戰略”,強勢切入云服務領域。基于“云原生+”的策略,軟通動力與戰略合作伙伴將對客戶的數字化支撐從原來的研發、營銷、IT服務延伸到咨詢、解決方案等高附加值領域,構建了一套全棧式、端到端的云智能服務。
作為領先的數字技術服務商,軟通動力在云原生和數字化轉型方面所做的探索,對其他企業是借鑒,也將沉淀為扎實的服務能力。未來,軟通動力將助力云原生技術紅利全面釋放,加速各行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