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3年9月1日 /美通社/ -- 8月31日,由軟通動力主辦,以"智聯未來 科創領航"為主題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論壇暨ConnectCity智改數轉城市行首站在山城重慶成功舉辦。來自政府、產業聯盟、行業客戶、生態合作伙伴等產學研用各方伙伴和先鋒企業的近兩百位嘉賓齊聚一堂,就工業互聯網的產業發展、行業落地、創新實踐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廣泛交流,共謀中國式數實融合發展,共創智能互聯新未來。
齊聚渝都 共繪"智造重鎮"新篇章
作為制造業重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一極,重慶制造業具有產業規模大、產業鏈完整的集群優勢和比較優勢。近些年,在產業轉型升級,數實融合雙向賦能,搶占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的戰略推動下,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逐步走向縱深,"智改數轉"也在加速智能制造跨入深水區。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杜宏瑞對產學研用各界朋友相聚本屆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論壇表達了歡迎。他表示,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在催生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全球制造業注入了新動能。重慶市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網絡基礎不斷夯實、賦能作用不斷凸顯、融合應用不斷深入、產業資源不斷積聚,已成為西部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高地。當前,重慶正在培育"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全面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希望本次論壇進一步凝聚共識,匯聚更多力量全面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科技局副局長許志鵬表示,今年是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收官之年,希望借助本次論壇凝聚的共識,未來重慶圍繞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的創新驅動、標準引領和安全保障能進一步完善提升,也希望更多的數字科技企業與工業制造企業在協同創新、深化合作中勇開新局面,共同為推動重慶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軟通動力董事兼首席運營官車俊河代表公司向與會嘉賓做了歡迎致辭。他表示,近年來,重慶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產業配套資源,已經發展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重要制造業基地。工業互聯網作為推動制造業向上躍升,從"制造"走向"智造"的重要支撐,也為重慶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動力。這與軟通動力的發展戰略和服務能力是不謀而合的。未來,軟通動力將繼續發揮自身特長,結合重慶的產業政策、區位勢能和產業鏈優勢,積極參與到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中來。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慶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張炎結合工業互聯網的現狀和方法論提煉,闡述了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和機會。他在"新時期工業互聯網驅動數字化轉型發展之路"的主題演講中表示,過去一段時間,圍繞制造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的核心方向,我國工業互聯網已逐步實現從"0"到"1"的突破,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價值效益日漸凸顯,諸如在推動數字化研發創新、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傳統產品體系重塑與增值,以及通過高價值環節的模式創新等方面都不斷助力制造企業突破蛻變,也由此帶來了更為深刻的價值鏈變革。但新時期下,工業互聯網則要實現從"1"到"10"的跨越,把產業走深做實,用技術創新變革大力推動產業的規模化落地,還需要在"網絡"、"標識"、"平臺"、"安全"、"工業智能"等層面各個擊破、加速突圍,最終用數字化合力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
智聯領航 以變革之力賦能制造
今年3月,軟通動力正式向外界發布了公司的工業互聯網整體戰略規劃,首份《軟通動力工業互聯網能力建設白皮書》也一并面世,其中,以"使能企業為價值、數據驅動為基礎、平臺賦能為關鍵、軟件定義為核心"的四大內涵,顯示了軟通動力對工業互聯網的理解。基于此,在業務落地過程中,軟通動力也始終強調抓住關鍵要素來為客戶賦能,通過數字技術與工業知識相結合,幫助企業在管理、營銷、產品、服務等領域構建工業互聯網八大服務能力,助力其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本次大會上,軟通動力高級副總裁、工業互聯網業務總裁兼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李向前在"軟通動力數字化創新能力及實踐"主題演講中進一步闡述了軟通動力落地工業互聯網業務的構想和進展。他表示,面向八大重點行業,軟通動力在整合現有產品平臺的基礎上,以"聯創"方式與合作伙伴共同構建包括"核心平臺產品+核心應用產品+場景化解決方案+集成解決方案+軟硬集成設備"等在內的工業互聯網能力圖譜,共同做大市場,助力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他以數字化工廠為例,通過運用成熟的工業物聯網、工業大數據、數字孿生、PLM等技術和解決方案,軟通動力采用"咨詢+產品+服務"的模式已經幫助10余家行業客戶的數字化工廠場景實現落地,很好地支撐了企業的智改數轉。
同時,作為國內數字化轉型引領者的華為也展示了近年來在該領域深度賦能的思考和實踐,華為制造軍團解決方案總監胡余峰在"引領制造業邁向智能未來"主題演講中表示,制造業作為國家競爭的基石,其數字化轉型在全球已形成共識,傳統工業的ISA95架構正逐步轉向工業互聯網架構,ICT與OT的深度融合是產業演進的必然結果。為此,華為明確面向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核心在于打通三個流(工程數據流、生產工藝流、商業信息流),構筑一朵云。通過引入AI、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把數據打通,將所有ICT技術融入場景,形成一體化的數據驅動管理和決策,實現制造數字化系統和物理系統的高度同步與融合,這能有效支撐定制化生產、精準供應鏈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變革的持續發生,從而重塑整個產業價值鏈體系。
產學研引領 智能制造落地擲地有聲
眾所周知,工業具有門類眾多、產業鏈條長的特點。建設新型工業化,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走深向實需要"產學研用"各方力量的共同加持,這也是推動技術創新體系化、落實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核心力量。
從"制造"邁向"智造"是一個融合軟硬件再造的系統工程,涵蓋了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等領域的綜合知識。會上,重慶交通大學工程與產業研究院院長、重慶市機器人與智能裝備聯合會秘書長董紹江就"機器人與產業結合實踐"進行了分享。在他看來,在AI、大模型技術快速迭代,制造業轉型升級等背景下,機器人的產業化應用將日益廣泛,諸如在橋梁、隧道、管涵等高危、瀕危環境或場景中機器人檢測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有助于進一步促進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重慶地區規模最大、兩化融合程度最高的電解鋁供應商,重慶旗能電鋁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可作他山之石。重慶旗能電鋁有限公司生產部副部長李勝在"技術驅動,創新生產——數智化生產管控平臺的功能與應用"的主題演講中向與會嘉賓分享了公司利用數字技術搭建工業元宇宙智慧工廠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他表示,旗能電鋁通過建立設備級、車間級、公司級的數字孿生可視化監控,工作人員能對公司的整體環境、生產狀態、設備設施等運行情況實時感知和控制,確保工廠高效、安全生產,避免安全事故發生。下一步,公司還將繼續沿著產業鏈上下游拓展,通過打造數智能化生產管控平臺,推動產業上下游、跨領域的數據互聯互通,提前預測風險,主動優化管理,適時調整資源配置,用更加精準的目標指引產業不斷升級。
數字時代,數據、算力、算法是三大核心要素,工業互聯網要實現大規模應用離不開電信運營商的助力支撐。中國聯通(重慶)5G融合創新中心首席專家、重慶數字融合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專家工作室負責人翁激在"5G+工業互聯網賦能智能制造產業創新"主題演講中表示,伴隨5G技術的持續迭代和日臻成熟,工業領域對網絡低延時、高可靠、廣覆蓋、高速傳輸、同步精準等高要求已能很大程度得到滿足,這就使得以5G為牽引,疊加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穩定安全的數字化基礎設施賦能智能制造成為可能。自去年4月重慶市與中國聯通共建聯通重慶5G聯合創新中心以來,中心聚焦汽車、裝備制造等行業,通過輸出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創新應用產品,開展集成創新及運用,很好地為各行業客戶提供"技術+標準+產品+資本+測試"等公共服務。
最后,軟通動力咨詢總監王帥針對制造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面臨的通病和挑戰,他以"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新路徑"為題集中揭示了企業轉型的可行路徑——以企業價值為主線,構建數字孿生技術的場景化應用。軟通動力數字孿生高級技術專家張方海則結合軟通動力在數字孿生技術和應用方面積累,重點展示了軟通動力"1+6+N" iSSMeta產品體系面向工廠、園區、賣場等場景中的成果實效,為企業落實雙碳、降本增效提供助力,也為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樣板參考。
面向未來,在中國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路線的背景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將延伸到行業和企業,以產業鏈的數字化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數實融合持續走深向實。軟通動力將緊跟"數字中國"國家戰略,依托全棧數字化服務能力,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增長引擎,持續聚焦行業客戶和新興市場的場景化需求,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同時,我們將聯合產業鏈各端生態合作伙伴開展更加緊密的協作,智聯領航未來,共筑科創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