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4年5月15日 /美通社/ -- 由生成式人工智能(AI)驅動的臨床階段生物醫藥科技公司英矽智能宣布,與復星醫藥(600196.SH;02196.HK)合作開發的潛在"全球首創"候選藥物ISM8207已經完成首例患者給藥。該款創新小分子抑制劑靶向QPCTL靶點,有望用于晚期惡性腫瘤治療。
該開放標簽、多中心I期臨床試驗(CTR20240727)旨在評估ISM8207在難治性/復發性淋巴瘤和其他晚期實體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和初步療效,重點關注患者群體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還將在劑量遞增研究中探索適用于下一階段研究的推薦起效劑量。
谷氨酰肽環轉移酶樣蛋白(Glutaminyl-peptide cyclotransferase-like protein, QPCTL)在"別吃我"信號蛋白CD47的翻譯后修飾中發揮關鍵作用,通過影響CD47與巨噬細胞上的信號條件蛋白α(SIRPα)的相互作用調控腫瘤細胞對于免疫監視的逃逸。此外,多種與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境相關的趨化因子也在翻譯后修飾過程中受到QPCTL調控。
ISM8207是一款靶向QPCTL的新穎、強效、口服小分子抑制劑。在早期藥物發現階段,英矽智能與復星醫藥合作提出腫瘤靶點假說,并在此基礎上利用英矽智能自有生成式人工智能平臺Pharma.AI設計出具有良好成藥性的化合物。臨床前研究中,ISM8207作為聯合療法藥物,針對多種實體瘤和惡性血液瘤模型表現出顯著的協同抗腫瘤效用。此外,該候選藥物還具有良好的體外ADME特性和體內PK(藥代動力學)特性,積極數據支持后續臨床開發。
英矽智能聯合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科學官任峰博士表示,"據我們所知,ISM8027是首個進入臨床階段、并用于治療惡性腫瘤的QPCTL抑制劑。與目前干擾CD47-SIRPα信號通路的策略相比,ISM8027展現了理想的安全性,不僅能增強免疫識別和攻擊癌細胞的能力,還有望提高各種標準療法的抗癌療效,期待ISM8027作為潛在全球首創療法為患者帶來臨床獲益。"
復星醫藥執行總裁、全球研發中心首席執行官王興利博士表示,"人工智能作為發現創新藥物和療法的革命性工具,其對醫藥健康領域的創新賦能正在不斷深化和拓展,我們很高興看到與英矽智能合作開發的首個抗腫瘤候選藥物ISM8207首次完成患者用藥,這是雙方在創新研發及臨床開發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作為一家創新驅動的醫藥健康產業集團,復星醫藥致力于通過持續創新,并與我們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以解決未滿足的臨床需求,提升創新藥物的可及性。"
2022年1月,英矽智能宣布與復星醫藥達成戰略合作,在全球范圍內開展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的藥物發現項目,此次完成首批患者用藥的QPCTL抑制劑是合作項目下進展最快的管線之一。2023年7月,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ISM8207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臨床試驗許可。
自2021年以來,在自有平臺的支持下,英矽智能建立了超過30條豐富的自研管線組合,并從中提名了18款臨床前候選項目,其中7個化合物已經獲得了臨床試驗許可。2024年3月,英矽智能在全球領先學術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表論文,披露了其領先的抗纖維化項目的部分臨床前和臨床階段原始數據和評估結果,這是一款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的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潛在全球首創TNIK抑制劑,目前正在患者群體中展開2期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