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25年7月3日 /美通社/ -- 近日,國際能源網攜手國能能源研究院,共同發布了能源行業極具分量的年度報告——《中國能源數據報告(2025)》。
據國能能源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能源數據報告(2025)》依托于國際能源網近40年產業數據庫,以2015年至2024年為時間軸,共計10年產業數據為基礎分析編寫,以數據化的方式,從資源、開發、利用、進出口等維度進行了系統全面的分析與對比,系統梳理出中國能源發展脈絡與趨勢。
該報告涵蓋能源概況、化石能源(煤油氣)、電力、可再生能源(水電、風電、光伏、生物質能)、儲能以及其他綠色能源六大核心領域,精心制作圖表共計228張,力求為產業提供更清晰、全面的數據參考。
能源全景
清潔能源轉型蹄疾步穩
優化成效顯著
基于2015-2024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及增速、不同類型能源占比等關鍵圖表,這份報告以詳實的數據勾勒出中國能源發展的宏觀圖景。
中國能源結構正經歷深刻變革,能源生產結構、能源消費結構均向"綠"發展。
據《中國能源數據報告(2025)》顯示,2024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9.8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4.6%,展現穩健增長態勢。
在近十年中,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從2015年的36.2億噸標準煤,增長到2024年的49.8億噸標準煤,相比2015年增長37.56%。
更為亮眼的結構變化是:電力及新能源發電量占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從2015年的14.5%,攀升至2024年的19.3%。
與此同時,煤炭占比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從2015年的72.2%降至2024年的53.2%,十年間下降26.3%,清潔替代效應日益凸顯。
在能源產品產量方面,2024年全國發電量首次突破10萬億千瓦時大關,達10.0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
其中,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量合計達3.7萬億千瓦時,同比勁增16.36%,占全國總發電量的36.81%,成為電力增長的主力軍。
清潔能源發電量方面,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表現尤為搶眼:風電發電量9970.4億千瓦時,增速12.5%;太陽能發電量8390.4億千瓦時,增速高達43.6%,領跑所有能源類型。
整體來看,我們認為中國能源結構轉型成效顯著,在清潔能源發展和利用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突破,通過持續優化電力生產結構,我國能源體系正沿著清潔化、低碳化的軌道穩步推進。
能源消費結構同步優化。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比,從2015年的17.9%穩步攀升至2024年的28.6%,年均增速達1.07個百分點。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僅2024年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比上年提升2.2%,創下近年來最大年度增幅,清潔能源消費加速滲透。
化石能源
煤油氣演變顯新局
綠色能源探索深
根據《中國能源數據報告(2025)》報告內容,中國煤炭、石油、天然氣三大傳統化石能源在消費方面呈現出兩大關鍵趨勢。
趨勢一:
煤炭消費的增長引擎主要來自電力行業需求的剛性支撐。盡管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迅猛發展略微消弱煤電的部分增量空間,但在全社會用電需求持續增長的拉動下,煤電發電量仍保持一定增長勢頭。
煤炭消費總量尚未達峰,但其增長已顯著放緩,且高度依賴電力行業的波動,煤炭發電在我國電力供應當中始終承擔著兜底作用。
趨勢二:
石油消費增速則因交通領域革命而明顯放緩。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浪潮,特別是新能源重卡在物流運輸領域的快速滲透,正在一定程度抑制石油消費的增長動能,使其增速進入平穩期。
相比之下,天然氣展現出更強的增長潛力與轉型活力。
據《中國能源數據報告(2025)》介紹,2024年,天然氣在替代煤炭和石油方面的經濟性有所提升,進一步刺激了其在工業和交通等終端領域的消費增長。
其中,一個顯著的趨勢是,天然氣的角色正從過去單一的燃料供應,向多元化的低碳綠色能源載體和解決方案轉型。
特別是如玻璃、紡織、石化等傳統高耗能行業,正積極探索和挖掘天然氣在工藝改進、能效提升和減污降碳方面的潛力,工業領域"向新向綠"轉型的脈絡,清晰可見。
電力動脈
裝機結構歷史性跨越
基建投資驅動跨區輸送
電力作為能源系統的核心樞紐,其發展態勢備受矚目。
2024年中國電力裝機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年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33.48億千瓦,同比增長14.6%。與2015年的15億千瓦相比,十年間增長122.2%。
特別是可再生能源,風電和太陽能裝機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2024年底,并網風電裝機容量達到5.21億千瓦,同比增長18.0%;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8.87億千瓦,同比激增45.2%,成為裝機增量的絕對主力。
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點已經到來。
2024年,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歷史性地達到56.86%,首次超越火電裝機,標志著中國電力系統結構優化取得實質性突破。
電力生產方面,2024年,中國清潔能源發電量為3.7萬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36.81%,清潔電力貢獻持續加大。
電力消費同樣保持旺盛需求,2024年全社會用電量達9.8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延續了近年來的較高增長態勢。
預計2025年全社會用電量將超10.5萬億千瓦時。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電力消費將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
在電力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方面,2024年,中國電源工程完成投資11687億元,電網工程完成投資6083億元,水電建設投資1085億元,核電建設投資1469億元。
核電作為穩定的清潔基荷電源,發展穩健。截至2024年底,全國核電累計裝機容量達6083萬千瓦,同比增長6.9%,為能源安全和低碳轉型提供重要支撐。
可再生能源
風光領跑裝機提速
多元化發展格局成型
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已進入規模化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據介紹,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不斷刷新紀錄,2024年新增裝機量3.73億千瓦,占全國電力新增裝機的86%,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已經連續兩年突破了3億千瓦,占全球新增裝機的63.8%。
從不同類型可再生能源裝機結構看,水電占比23.07%、風電占比27.57%、太陽能發電占比46.93%、生物質發電占比2.43%,光伏和風電共同構成雙核驅動,水電穩定支撐,生物質多元補充的格局已然成型。
發電量方面,2024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3.4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占全國總發電量的36.81%。
水電:在大量抽水蓄能項目投產的推動下,水電在裝機穩步增長(年末累計裝機43595萬千瓦,同比增長3.4%)的同時,其發電量增速及在總發電量中的占比亦有所提升,調峰和儲能價值日益凸顯。
風電:保持強勁增長勢頭,2024年末全國并網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5.2億千瓦,同比增長18.0%,已成為僅次于煤電的第二大電源。
光伏:堪稱年度最耀眼的明星。2024年全國光伏新增裝機高達2.77億千瓦,同比增長28%。其中,集中式光伏裝機1.59億千瓦,分布式光伏裝機1.18億千瓦。
全國光伏累計裝機容量飆升至 8.87億千瓦,同比大增45.2%。其中,集中式光伏裝機5.11億千瓦,分布式光伏裝機3.75億千瓦。無論是增量還是總量均領跑全球,分布式光伏的蓬勃發展尤為亮眼。
生物質能:作為重要的廢棄物能源化利用途徑,發展穩定。截至2024年底,全國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599萬千瓦,年發電量增長至2083億千瓦時,發電量同比增長5.20%。
儲能躍升
新型儲能首超抽蓄
企業龍頭競逐藍海
儲能作為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技術,發展突飛猛進。
在抽水蓄能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國累計裝機容量達5850萬千瓦,同比增長14.84%,當年新增裝機容量756萬千瓦,建設步伐加快。
更具突破性的是以電化學儲能為主的新型儲能,繼2022年累計裝機規模首次突破10GW后,其發展速度亦令人驚嘆。
截至 2024年底,中國電力儲能累計裝機規模躍升至137.9GW。其中,新型儲能裝機達到78.3GW,歷史性地首次超過抽水蓄能的58.5GW,標志著儲能技術路線格局發生重大轉變,靈活性調節資源迎來爆發期。
報告最后,聚焦于氫能、充換電基礎設施及動力電池等蓬勃發展的新興綠色能源領域,展現了能源轉型的多元化前沿。
氫能:2024年,中國氫能產量3815萬噸,同比增長3.49%。
充換電:新能源汽車的增長,拉動了充換電基礎設施需求。2024年,全國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到1281.8萬臺,同比增長165%,覆蓋廣度與密度大幅提升,"里程焦慮"有效緩解,為交通電動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動力電池:作為電動車的"心臟",中國動力電池產業持續領跑全球。2024年,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達548.4GWh,同比增長41.4%,巨大的規模和技術進步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成本下降提供了核心保障。
《中國能源數據報告( 2025)》的發布,不僅是對過去十年中國能源轉型輝煌成就的系統梳理與解讀,更是面向未來深度變革的重要參考數據。
如需《中國能源數據報告(2025)》報告,請添加微信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