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專家組成"金牌導師團",全新升級 48 小時沉浸式賦能營
蘭州 2025年7月9日 /美通社/ -- 2025年7月4日至6日,歐萊雅中國?新浪揚帆公益基金會"科技女生賦能計劃"攜手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于甘肅蘭州隆重開啟了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學探索與人才培養盛事。本次周年賦能營,旨在深入踐行科技強國戰略,精準賦能懷揣科技夢想的中學女生,為她們鋪就通往科學殿堂的堅實階梯。
本次活動由著名氣候學家、中國科學院黃建平院士,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獎者、蘭州大學陳思宇教授領銜擔綱,匯聚海內外頂尖導師團隊,傾力打造"院士的科學第一課"、"實驗與發現:女生們的科學夢想從這里開始"及"我的科學演講"等系列創新科學教育精品課程。導師們以深厚的學術造詣和熾熱的育人情懷,為學員開啟智慧之門,點燃科學夢想。
來自臨夏廣河四中、臨夏廣河一中、蘭州五十九中、蘭州五十八中等覆蓋縣域到市域多所中學的20位女生,作為代表齊聚金城蘭州。在導師團和助教團的全程悉心引領下,她們開啟了為期48小時的沉浸式、高強度科技賦能營之旅。學員們深度參與了6場聚焦全球科技前沿的高端講座,從南極臭氧到多圈層耦合再到可持續發展,極大地拓寬了科學視野。隨后,分組圍繞前沿科學問題展開探索,親身實踐"發現問題-科學探究-解決方案-成果展示"的完整科研閉環,并且將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先進工具應用于課題研究中,不僅汲取了豐富的科學知識,更錘煉了具有實戰價值的科學思維與創新方法論。同時,200余位科技女生和蘭州大學學生也于結營日當天共同聆聽院士公開課,并見證營員的成果匯報。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部生態安全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黃建平,蘭州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曹紅,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一級巡視員馮永成,甘肅省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婁華,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黨委書記田旭龍、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黨委書記趙春暉,蘭州大學婦聯副主席、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唐瑜,蘭州大學泛第三極環境中心教授劉勇勤,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張東菊,蘭州市第五十九中學校長王玉,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Salman Zare,歐萊雅北亞及中國公共事務總裁蘭珍珍,新浪揚帆公益基金理事長阮向榮等領導共同出席并參與結營儀式。
蘭州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曹紅 表示:"近年來,蘭州大學著力推動‘科教融合'‘產教協同',不斷優化學科布局,強化教育資源統籌。在推動女性科技人才成長方面,學校也積極發揮學科與人才優勢,探索科研賦能女性發展的有效路徑,涌現出一批擔當重任的女性科研骨干。通過此次賦能營,我們希望在成長關鍵期點亮同學們的科學夢想,激發未來女性科技人才的無限潛力。"
"此次活動是一場接軌前沿的科普之旅,更是一次點燃夢想的精神激勵,讓同學們能夠近距離感受科學之美,創新之趣。"甘肅省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婁華對此次活動給予充分肯定,并強調了婦聯在推動女生科學教育方面的堅定決心:"甘肅省婦聯將始終作為女生們逐夢路上的堅實后盾,持續發揮聯系優勢,聯合教育、科技等部門進一步深化‘科技女生賦能計劃',支持更多女學生參與科普競賽和科研實踐,讓科技女生加快成長。"
首次引入院士公開課,實現高校資源下沉
賦能營期間,黃建平院士以"如何成為杰出的科學家"為主題,為蘭州多所中學的科技女生以及蘭州大學學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公開課。他講述了蘭大大氣科學專業的發展歷程。從丑紀范院士創建我國現代長期數值天氣預報理論,到黃院士回國后的半干旱研究的科研故事,他通過親身經歷和實例,展示了科學家在面對挑戰時的堅韌與毅力,以及不斷追求真理的精神。在現場"科學對話,點亮未來"互動交流環節中,黃院士對中學女生們的積極提問進行逐一解答,并鼓勵她們追尋科學夢想,也讓此次公開課成為科研火種與榜樣力量的雙向奔赴。
"中學階段是打好全學科基礎的關鍵時期。在此基礎上,同學們可以進一步鍛煉通過觀察發現問題、通過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黃院士分享道。談及如何應對科學學習中的挑戰,他鼓勵道:"只要找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去熱愛、去堅持,去持續進步,就一定能有所收獲。"
前沿課題閉環實踐,激發女生科學潛能
"我們發現榆中校區午后PM2.5濃度比清晨高12%!",手持移動監測設備的科技女生們激動地分享著她們的科學發現。為了確保活動的高質量與科學性,我們特別依托蘭州大學的科研資源,在該校榆中校區的高端實驗室及科研平臺中開展項目。這不僅讓學生們深入接觸了國內頂尖高校的科研設施,也突破了傳統"教室-課堂"的教學模式。高校資源的下沉,是此次賦能計劃設計的核心之一。
蘭大大氣科學學院的導師團隊精心設計了四個前沿項目,涵蓋大氣污染、氣候變化、環境治理等課題。"用數據守護藍天"的學生們在導師的指導下,親手操作氣候與環境監測設備,進行真實的數據采集與分析。"你是AI我是沙"項目讓學生們使用AI小模型識別沙塵天氣,并通過氣象儀器采集數據,驗證沙塵暴的形成過程;"云圖先知"項目則讓學生們通過真實的氣象數據,親自體驗云的不同類型與天氣變化之間的關系;而"環保設施建設中的科學決策"項目創新性地采用情景劇形式,讓學生們模擬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聽證會過程,體驗科學決策中的公眾參與、民主協商與科技力量。四個項目層層遞進,從技術操作到數據分析,再到科學決策的社會實踐,培養了學生們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感。
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萃英博士后連露露在介紹科研項目設計時特別提到,"在此次賦能營活動中,我們還專門設計了我的科學演講環節,鼓勵學生們用自主采集的數據和分析成果進行展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展示了自己的科研成果,還鍛煉了表達和溝通能力,培養了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協作精神。這一創新性設計讓科研實踐從單純的操作演示,升級為問題驅動型的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們深刻感受到科研探索的復雜性與挑戰性。"這些項目的開展不僅將學生們帶入了實際的科研世界,還為她們打開了一扇通向科學世界的大門。
除了前沿課題的深度實踐,鍛煉科學表達力來加強知識的內化也至關重要。在閉營儀式上,女生們首次站上學術平臺,用自主采集的數據、制作的模型闡述科學發現。現場,黃建平院士等專家也就女生們的科研成果首秀進行了專業點評與指導,將科學教育從"演示性操作"升級為"問題驅動型探究",真正實現從知識科普到科研實踐再到成果轉化的科學賦能閉環。
來自甘肅臨夏廣河縣縣回民第四中學的科技女生代表,初二學生馬如萍表示此次賦能營之旅給她帶來了諸多啟發,她分享道:"這次賦能營的經歷不僅加深了我對科學的向往與追求,更讓我領悟到,只要心懷熱愛,人生中的一切皆有可能。我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也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
強大導師陣容護航,助力多元科學探索
作為計劃自成立以來首個在高校落地的"走出去"活動,此次賦能營不僅開設了院士課堂,更集合了聚焦大氣科學、人工智能、資源環境等研究領域的博士生導師、研究員和博士后等組成強大導師陣容,以及包括自媒體科普博主、優秀研究生代表在內的多元助教團,為營員提供從科學理論到實踐操作的全方位指導。這其中就包含了同樣出身在甘肅的清華大學化工系博士、科普博主——畢導。他以自身的成長經歷和豐富的科普創作經驗為基礎,鼓勵女生要始終保持熱愛,帶著好奇心與探索精神行萬里路,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科學之美,并幫助她們將晦澀的科學內容拆解為易于理解的趣味內容輸出。
在過去一年中,歐萊雅中國的"科技女生賦能計劃"不斷創新賦能模式、拓展科教場景,這次科技女生賦能營的舉辦便是計劃實施中的又一次成功探索,為女生帶來了一場全方位、沉浸式的科研旅程。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六月,中國的科技女生首次登上國際舞臺,受邀為世界杰出女科學家頒獎。典禮上,歐萊雅企業基金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達成戰略合作,正式將科技女生賦能計劃由法國、中國的本土項目擴展為國際項目。
歐萊雅北亞及中國公共事務總裁蘭珍珍 表示:"很高興能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25周年之際,再次回到‘科技女生賦能計劃'的起點。甘肅,作為這一偉大戰略的"重鎮",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合作都有深遠的意義,同時作為"蘭州倡議"的教育策源地,也為我們的項目注入了更為深遠的使命。我們也期待攜手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將這份事業推向新的高度和格局,讓青春的力量生生不息!也祝愿科技女生們,和所有的同學都能‘乘長風,上青天',未來有一天能夠以中國青年的創新之姿,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光芒,也成為未來一代年輕人的榜樣,讓青年精神繼續一代耀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