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高質量發展成為中國生命科學產業關鍵詞的當下,生命科學行業面臨的不僅是產品技術的挑戰,更是供應鏈穩定、驗證體系、客戶效率和產業轉化能力的綜合考驗。
上海 2025年7月17日 /美通社/ -- 中國生命科學行業正從野蠻生長的量擴階段,步入以可重復性、數據價值與科研轉化效率為核心的新一輪洗牌周期。
伴隨著整個生物醫藥行業的演化,生命科學市場的“痛點”也發生了質變:從過去“哪里能買到”轉向“哪里買得準、用得穩”;從價格敏感到結果敏感;從一次性買賣向長期合作。面對科研經費收緊與行業競爭加劇,實驗室對于試劑的可靠性、生產可持續性與響應速度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市場上看到越來越多未經驗證、品質不可控的“低價試劑”,這種無序競爭正在反噬科研效率與產業信譽。
“抗體的真實成本,遠不止采購價格。”來自Nature和eLife的研究顯示,每年全球約有3.5億至10億美元科研經費被浪費在性能不佳的抗體上[1]。不合格抗體帶來的不僅是實驗失敗,更是研究時間、人力和資源的沉沒成本,甚至可能誤導科學方向。而2023年一項針對614種抗體的獨立研究也發現,有近20%的蛋白質研究使用了無效抗體。[2]
基于這一現狀,生命科學從業者必須更加審慎地思考:什么樣的試劑供應商才能真正“幫助客戶把錢用在刀刃上”?
在這一背景下,Abcam所代表的“優質抗體”供應模式,正成為科研與產業界更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Abcam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和信心,不止于當下的本地化生產與服務能力,更在于對這一市場未來結構性機會的深刻理解與長期戰略視野。在不確定性之中,真正穩定客戶、贏得增長的,依舊是技術與信任。
在Abcam推進“本土化+創新”雙輪戰略的過程中,Abcam中國區總經理翟建華成為這一關鍵階段的見證和推動者。目前,Abcam正在加速整合丹納赫平臺資源,夯實本地研發、生產與服務能力,邁向更具韌性的“中國增長新階段”。
產業拐點之下:試劑行業迎來價值重估
作為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試劑和工具供應商,Abcam自2023年正式加入丹納赫集團以來,正在中國市場加速布局研發與生產體系,全面推進“創升中國”(In China, for China)戰略落地。借助丹納赫的全球資源與DBS(丹納赫業務系統)管理體系賦能,Abcam不僅在產品供應和服務效率上實現躍升,更進一步強化了自身在高質量、本地化、創新驅動上的綜合競爭力。
總部位于英國劍橋的Abcam近30年來專注于為科研、藥物研發和診斷領域提供高質量的抗體、蛋白質、檢測工具及相關技術。Abcam在中國擁有完整的從生產研發到商務、物流、售后的團隊,共有員工約400人,確保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位于杭州的研發生產基地現有無菌實驗室近1000平方米、綜合實驗室近2500平方米,配備多維生物材料庫(上百種細胞系,鼠原代細胞,200多種組織蠟塊,上千種蛋白,siRNA等),以及涵蓋所有常見抗體應用的世界級驗證平臺,持續拓展ChIP-Seq抗體、功能性抗體等新驗證領域,確保各項科研項目的順利運行。
Abcam目前在中國研發團隊共有170多名專業研究人員,同時積極與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為開創性課題提供新抗體工具,每年有上千個自主研發的高質量兔單克隆抗體進入產品目錄,暢銷全球130多個國家,全球產品覆蓋率達66%。公司也面向高校、藥企、生物科技公司等提供定制抗體服務,為前沿研究提供更有效的工具。
當下,Abcam正通過全鏈條本地化能力和技術創新,實現從“試劑供應商”向“解決方案提供者”的升級轉型。
Abcam 全球現有超11萬種產品,包括一抗、二抗、ELISA試劑盒、抗體對、偶聯試劑盒等多種品類,其中RabMab®平臺的重組兔單抗尤為領先。
圍繞RabMab®兔單抗技術,Abcam中國杭州研發中心擁有重組兔單抗,重組多克隆抗體,ELISA抗體對,直標抗體,嵌合抗體等多個研發管線,以滿足科研界、醫學界及工業界客戶的多樣性抗體需求。每年在研發中心有上千個抗體開發項目啟動,其產品廣泛的涉及癌癥、心血管、表觀遺傳學、免疫學等多個研究領域。在強調產品質量的同時,高通量的抗體發現以及篩選流程確保了研發中心每年穩定的新產品輸出。這一戰略布局不僅增強了Abcam在中國的供應鏈韌性,還能更快速地響應國內科研機構、生物醫藥企業等各類客戶需求,助力生命科學研究。
創新能力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在2025年,Abcam每周平均向市場發布約50個新品,通過不斷的精進與拓展,滿足不同客戶的實驗需求。例如新品重組 Anti-HIF-1 alpha 抗體 [EPR16897-145] (ab308433),就是一款高質量敲除驗證的兔單克隆抗體,助力HIF-1 alpha研究新突破。HIF-1 alpha(缺氧誘導因子1α)是近年來廣受關注的重要腫瘤相關靶點。該因子在多種惡性腫瘤中發揮關鍵調控作用,特別是在缺氧微環境中,通過調節多種靶基因的轉錄,影響腫瘤細胞的代謝、增殖、凋亡及耐藥性。
從覆蓋11萬+靶點的產品平臺,到杭州基地生產的3萬+本地重組抗體,再到AI驅動的靶點篩選與驗證能力,Abcam不僅具備面向前沿科學的研發能力,也建立了靈活應變的本土交付體系。
以“本土化+創新力”錨定未來增長
“我們觀察到三個方向:第一是技術驅動,如前所述的空間組學、蛋白互作研究、臨床轉化試劑需求增長等,都將帶來新一輪產品機會;第二是產業化驅動,Biotech企業的出海、合成生物學等產業應用正在催生新的服務需求;第三是降本增效的趨勢,我們需要更好地幫助客戶把控質量、壓縮試錯時間、減少預算浪費。”
翟建華表示,當前,中國生命科學行業正處于重要轉型期,科研資金結構調整、產業鏈本地化加速、國際合作復雜化等外部因素疊加,使整個行業進入了“高質量競爭”的新階段。尤其在生命科學試劑市場,不僅對產品質量提出更高要求,也對企業的運營效率、服務能力提出新挑戰。
對于市場的需求擴張和競爭變化,Abcam的應對策略不是“卷價格”,而是重構底層體系:將驗證機制、生產邏輯與服務能力全面本地化,建立與科研場景緊密聯動的響應式能力系統。
首先是“產品可信”體系的構建。Abcam通過建立一套“全生命周期質控體系”實現對抗體從研發源頭到客戶使用場景的全流程保障 —— 包括針對不同實驗類型(如WB、IHC、ICC)的場景化多輪驗證。自2020年以來,Abcam與加拿大開放科學組織YCharOS合作,在全球范圍內參與了對多家主要抗體供應商產品的性能驗證。
2024 年最新分析顯示,Abcam的重組單克隆抗體通過率和靶標覆蓋度全面領先:WB應用中,Abcam抗體覆蓋78%的靶標,通過率高達87%;IP應用中,覆蓋靶標65%,通過率為51%;ICC中,Abcam以68%覆蓋率和66%的通過率居領先地位。
其次,是能力平臺的升級。在制造側,Abcam通過丹納赫DBS系統推動智能化改革:自動化率達54%,生產周期縮短60%;訂單交付時間縮短40%,緊急響應能力提升80%。柔性產線體系既支持高通量批量,也支持500+年均定制任務的交付,滿足從微克級研發到十克級中試的廣泛需求。
物流體系方面,Abcam已建立全流程可追溯的智能倉儲平臺,實現研發-生產-物流的端到端本地交付。當前可覆蓋130+國家/地區,并向全球客戶提供穩定交付能力。為滿足更快交付的承諾,Abcam在更為積極地提升現貨庫存數量,預計在2025年8月實現80%的現貨率,大大縮短供貨周期。
更值得關注的是,Abcam正在將其“制造轉型”與“綠色低碳”戰略融合,計劃2025年實現溫室氣體排放減少10%,并實現100%綠色能源使用。
Abcam正通過全鏈條本地化能力和技術創新,實現從“試劑供應商”向“解決方案提供者”的升級轉型。
“Abcam是最早在中國實現研發和生產本地化的跨國試劑公司之一。早在2012年,我們就在杭州設立研發和生產基地,十多年來不斷加碼投入,致力于將海外高質量技術在地化,為本地客戶提供更快速、定制化的產品支持。”
不是“高端品牌”,而是“優質選擇”
在試劑領域,“高端”和“高性價比”往往被視為矛盾。但Abcam想要打破這一預設:“優質”不等于昂貴,而是更值得投入的長期信任。
Abcam的客戶復購率與長期合作意愿,正是對這一理念的佐證。在全球,共有75 萬名生命科學研究客戶使用 Abcam 的抗體、試劑、生物標記物和檢測方法。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Abcam抗體累計被引超600,000次,僅2024年,《Cell》《Nature》《Science》三大頂刊中Abcam抗體被引超400次。在中國發表的科研文獻中,Abcam的抗體產品文獻引用量在過去五年里始終領先,累計引用量超過150,000次。
針對帕金森病研究,Abcam與Michael J. Fox 基金會 (MJFF)開展了長達10年以上的合作,共開發了超過35種獨有重組抗體,涵蓋 4 個關鍵的帕金森病靶標,包括 LRRK2, SNCA, DJ-1, RAB 8 & 10。這些優質抗體為學術界、工業界和非營利組織加速帕金森病的研究和治療方法的開發提供了可靠工具。
圍繞客戶價值邏輯,Abcam在服務端也同步推進體系升級:在杭州基地推進ISO 13485質量體系建設,以支持IVD向臨床應用的轉化通路;推出“靶點到抗體”一站式合作服務,幫助藥企客戶完成從表位預測到驗證、從抗原篩選到細胞系開發的整體流程。這一能力已在多個抗體藥物開發合作中落地實施。
Abcam不否認中國市場存在價格戰,但更強調“優質競爭”。翟建華表示,Abcam在中國并不追求“高端品牌”的定位,而是“優質品牌”的實際體驗。高性價比,不代表低價格,而是用同樣預算獲取更高產出,降低重復實驗和試錯風險。
*該實驗成功率數據引自獨立第三方YCharOS嚴苛的測試結果分析,其它品牌數據假設為YCharOS測試中涉及的所有品牌的平均成功率。
*根據實驗成功率推算,預期要達到90%及以上概率實驗成功,假設實驗不成功即換用相應成功率的同一品牌的其它抗體(如有)。
*以WB實驗2天實驗周期計,預期要達到90%及以上概率實驗成功。
*根據一次實驗成功率推算,預期要達到90%及以上概率實驗成功,分析的試劑成本包括一抗、二抗、蛋白預染marker、SDS page膠、ECL顯色液等。
“尤其是在經費緊張的時候,我們更要讓客戶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翟建華直言,Abcam不僅在抗體篩選、驗證上構建了全生命周期的質量體系,在客戶服務層面,也通過在地響應團隊、技術支持體系、靈活交付方式等手段,降低客戶的“使用成本”。
這一點,在中國當前“價格戰”與“無序內卷”并存的行業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Abcam堅持做正確的事:品質優先,創新驅動,用真實結果贏得客戶口碑。
在翟建華看來,中國市場不是一個輕松的市場,卻是一個最能鍛造企業“內功”的市場。Abcam之所以能在這片土地上扎根、拓展、進化,不僅因為它帶來了高質量的產品,也因為它深刻理解客戶的需求演變。
中國生命科學行業已不再是一個憑價格取勝的市場,而是拼體系、拼驗證、拼響應速度的綜合賽道。從抗體“可信可復現”的行業挑戰,到本地化“可負擔可持續”的戰略應對,Abcam正在用自己的行動與數據,重新定義“試劑供應商”的價值邊界。
正如翟建華所說,抗體只是起點,體系才是壁壘。Abcam通過“本土深耕+全球標準+科研協作”三重路徑,正逐步建立中國生命科學行業“可信試劑標準”。這不僅是Abcam的“在中國、為中國”,更是Abcam對全球科研生態的承諾。
未來,Abcam將持續強化在中國的研發、生產與技術服務能力,以32,000+的重組抗體產品矩陣為基礎,構建面向全球的抗體創新平臺,并以“質量、效率、性價比”的組合優勢,陪伴更多中國科研工作者走得更遠。
這,正是Abcam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也是對生命科學未來的承諾。
歡迎訪問Abcam中國官網 https://www.abcam.cn/ ,查詢您感興趣的產品、學術資料及行業資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