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眼全球 逐鹿歐洲
北京2012年11月9日電 /美通社/ -- 由荷蘭威科集團 (Wolters Kluwer) 主辦的2012年投資歐洲論壇今天圓滿閉幕,來自大型國內企業、海外知名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以及中外商會的百余名代表圍繞中國企業投資歐洲的時機、策略選擇以及并購后企業重組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會長許善達在開幕講話中說,伴隨著中國企業整體實力的明顯提高,中國對外投資逐漸進入快速發展期。中國企業應當抓住機遇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主動謀求中國經濟在國際產業布局中由低端向高端,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逐漸轉移、提升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
他說中國企業“走出去”首先應從全球資源戰略角度出發,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和效益較大化,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海外投資戰略,提高“走出去”的技術含量。
許善達強調巨額外匯儲備提高了中國的全球影響力,同時也為支持和加快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政府和企業要充分利用外匯儲備,而歐洲是理想的投資目的地。
在為期兩天的論壇上,來自中國歐盟商會、比利時駐華使館、布魯塞爾投資局,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多家大型國際律師事務所和在在歐洲有投資的企業代表圍繞中國企業走出去在政府政策支持、國內審批、融資、外匯管理等方面的的實務操作做了詳細解析,并于與會者分享了實戰經驗。
德勤的主管合伙人朱桉在談到歐元區持續經濟波動和市場不穩定狀況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時指出:自2005年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發展持續增長然而當遇到全球金融危機以及歐洲債務危機時也隨之下挫,但總體保持了上升的態勢。
“中國對外投資騰飛從2005年開始,但還遠未達到未來發展高峰期,”朱桉說。并購對于企業來說快可以幫助其迅速進入一個領域,但對企業自身要求很高,風險也高,企業要對并購的復雜性有充分認識,對如何并購有完整的把握。歐洲的資源總體豐富,但投資歐洲相對運營成本較昂貴,因此企業本身的產品質量、技術和市場等因素非常關鍵。
在談到中資企業在國際并購中的主要問題時,諾爾律師事務所的趙輝列舉了諸如國際化人才不足,缺少專業輔導和支持導致談判中吃虧,以及并購后改組、管理、文化溝通交流難度大、后續資金需求較大等。
趙輝以投資德國為例,詳細闡述了收購德國公司的具體程序以及如何應對德國勞工法等相關法規帶來的挑戰。
論壇上,多位演講人指出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領域上,開始多元化,已經由傳統的以資源能源為主,向技術、品牌和營銷渠道鋪開,同時與大家分享了多個不同行業企業有代表性的并購案例。
本次論壇的海內外嘉賓針對海外投資過程當中的實際操作問題也開展了全面深入的交流。中興通訊知識產權經理黃良才提出圍繞著知識產權的收購成為目前 IT 產業收購及企業發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擴展現有產品種類和研發實力,防御歐美市場知識產權沖突,拓展專利背后的商業機會已經成為國內 IT 企業海外并購的目的。
中企萬盟董事總經理程海晉指出成熟的戰略規劃和整合對于中國企業步出海外并購步伐之前很大程度的決定了海外并購的成功與否。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流程周期較短,大部分企業對于并購后期的整合過程準備不足,往往會造成后期并購的整合失敗。
“合理的管理企業人力資源,有效地避免中外企業的文化沖突,才能避免海外并購出現致命問題,才能真正實現并購項目的全面成功,”程海晉說。
此次論壇是威科集團在中國舉辦的系列針對國內外企業法務管理人員、律師及公司高級管理者的高端會議之一。威科系列專業法律和財稅大會及培訓項目,每年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舉辦的百余場,為各行業法律職業人士提供了中國和國際的法律法規的最新動態,并對相關規則、政策進行深入解讀和培訓。專業法律和財稅會議涉及中國企業在海外以及外資公司在華經營的諸多領域。
關于荷蘭威科集團:
威科集團 (www.wolterskluwer.com) 是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和出版集團,一直竭誠為醫療衛生、稅務、財務、公司、金融服務、法律和法規等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著優質產品和服務。2011年銷售額達33.54億歐元;目前在歐洲、北美、亞太和拉丁美洲地區的35個國家和地區運營,產品和服務面對著近150個國家和地區。威科集團總部位于荷蘭,其股票在阿姆斯特丹泛歐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同時也是荷蘭 AEX 指數和歐洲100指數的成分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