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百位業界精英齊聚貴陽 七大議題探路醫改

2014-06-30 19:56 11966
6月2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報社主辦,貴州信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協辦的“2014年中國(貴陽)醫療改革資本論壇”在貴陽盛大召開,集思廣益以摸清改革方向、了解產業前景。

2014中國醫療改革資本論壇盛大開幕

貴陽2014年6月30日電  /美通社/ -- 2014年被稱為改革元年,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作為作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排頭兵,其疑難雜癥的解決之道備受社會各方重視。

去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政策助力社會資本參與醫改盛宴試圖涉入醫改“深水區”,但圍繞公立醫院改制出路何在?混合所有制醫院能走多遠?民營醫院盼望的改革方向又包括什么等問題的答案仍然不夠明朗。

6月2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報社主辦,貴州信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協辦的“2014年中國(貴陽)醫療改革資本論壇”在貴陽盛大召開,集思廣益以摸清改革方向、了解產業前景。

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何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副司長宋葛龍, 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楊靜,貴州省推動醫藥產業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龍超亞,貴州證監局上市公司監管處副處長龍曉軍,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九鼎資本合伙人吳清功,貴陽醫學院副院長,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王小林,貴州信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觀福,貴州信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安懷略,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執行秘書長尹立志,以及50余名醫療醫藥企業高管,30余人公私募機構投資者高管,20余名券商、基金的醫療行業分析師出席了此次論壇。

醫改成重頭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部署了包括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7個方面的任務,其中醫療衛生改革也是其中的一大重頭戲。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副司長宋葛龍表示,今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意見,比如有關“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中,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便屢被提及,提出了加快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建立科學補償機制,廢止以藥養醫等具體目標。

宋葛龍在致辭中表示,社會資本在當前的大環境下能夠自下而上,通過市場的作用令一些好的企業脫穎而出,發揮其典范效應引發其他企業家共同追逐,上下共同合力推進社會辦醫,進而推動醫改。

在論壇開幕式上,貴州省副省長何力也致辭表示,當前貴州正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在這一過程中,新醫藥產業被放在重要戰略上推進,同時,還計劃發展包括大健康、醫療在內的現代服務業。他還邀請與會嘉賓積極參與貴州深化改革,共同推進這一進程。

貴州是一個中藥資源非常豐富的省份,現在動物藥有4802種,植物的4100多種,礦物類300多種。其中,貴州苗藥為四大民族藥之一,據貴州省推動醫藥產業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龍超亞介紹,2013年貴州苗藥產值達150億,高于其他三個民族藥產值之和。

“目前貴州在醫藥資源上有一定優勢,但資源與產值遠遠不匹配。”龍超亞說,貴州政府計劃未來對市場上一百多家藥企進行整合,最終形成50—80個的規模化企業。

在貴陽醫學院副院長王小林看來,結合國務院國發2012年2號文件精神,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建立和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體系,貴州要達到該標準差距還比較大。

對于接下來貴州醫藥產業要如何布局,龍超亞介紹說,“目前貴州在民族藥方面在全國擁有比較好的影響力,今后會繼續加大對苗藥的發展,同時還會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和化學醫藥,使貴州新醫藥產業成為主導產業。

社會辦醫尚存“玻璃門”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去年以來,國家衛計委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社會辦醫的推動政策,同時,包括北京、上海、重慶、四川等20多個省份也相繼出臺了地方相關的配套鼓勵政策,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社會辦醫在政策層面的春天已經來臨。

“2009年的醫改方案中包含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的內容,隨后在2010年、2012年、2013年分別又出臺了與此相關的配套文件,今年很可能還要再出一個;此外,目前大多數省份也出臺了配套文件,試圖鼓勵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這說明政府在推進醫改上非常迫切。”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說。

不過行業桎梏仍然存在。顧昕認為,醫改的關鍵在于民營醫院要得到發展、公立醫院要深化改革,但在民營醫院方面,其整體現狀是政策給力、發展乏力。

“近年來衛計委進一步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高水平,規模化的大型醫療機構向醫院集團化發展,現在投資醫院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機遇都比較好,信邦制藥已經介入醫療領域,但在社會資本參與辦醫過程中,還面臨著辦醫模式、收購后管理的現實問題。”作為此次論壇的協辦方,信邦制藥董事長張觀福也表示,目前信邦制藥已成功形成全新的集醫藥工業、醫藥商業、醫療健康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鏈。

不過引人關注的是,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在機構數、床位數量以及衛生技術人員數量的比例卻并不一致。

據顧昕介紹,目前公立醫院數量在全國所有醫院中占比不到50%,總床位數中公立醫院占比71%,醫藥衛生技術人員則有多達79%集中在公立醫院,診療人次、住院人次有86%-89%均集中在公立醫院。

不少與會專家認為,對于民營醫院而言,在當前的環境下,專科醫院、高端服務醫院的發展比較迅速,但在綜合醫院領域還面臨不少“玻璃門”。

“綜合醫院難做的原因就在于它要與公立醫院直接競爭。”顧昕表示,公立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就在名醫的品牌效應,醫師定點執業,雖然現在放開多點執業,但步伐很慢,有編制、有職稱、有科研基金的名醫在退休前很難放棄公立醫院去民營醫院。

有私募基金人士認為,雖然目前國家針對社會資本辦醫已經開放不少,但還是存在不少‘玻璃門’,這些頑癥不破解,也會阻礙民營醫院快速健康發展。

“背靠大樹”成投資法則

在國家出臺的政策里,曾多次提及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非營利性醫院。而公立醫院改制不給力、資本的逐利本性等也令不少投資人士認為非營利性醫院是一塊燙手山芋。

醫院是一個知識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九鼎資本合伙人吳清功便認為,醫院的核心資源是醫生,如何把好的醫生引進來,或者如何讓好的醫生更好的發揮作用,更好的看病,這是收購醫院成功與否的關鍵。

不過由于公立醫院在編制、科研等方面的天生優勢也令社會資本介入醫院投資時遭遇人才尷尬。包括顧昕在內的學者均認為,在固有體制短期難以改變的前提下,“傍大款”無疑是一條捷徑。

“作為投資機構,我們選擇投資方時,會更傾向于考慮跟有優質醫療資源的機構合作,比如地方醫學院附屬醫院、或者一些國家龍頭醫院,進而以它們為平臺進行全面的擴張。”吳清功表示,目前九鼎資本正在進行這一探索,投資醫院后,讓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到頂級醫院接受培訓,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所投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從而解決醫院的品牌吸引力。

事實上,這一“背靠大樹”模式在信邦制藥收購科開醫藥旗下數家醫院時便有所體現。

“比如我們收購的烏當醫院,去年它才開始運營,現在的盈利效果非常好。”張觀福表示,烏當醫院成功的背后就在于有貴陽醫學院這一重要支撐。

貴陽醫學院副院長王小林介紹,2002年,貴陽醫學院將原來貴陽醫學科技開發藥品銷售部進行改制為科開公司,主要依托醫療的上下游產業,將藥品和耗材的銷售、醫療器械消毒服務和養老保健服務產業發展,又相繼收購了一些醫院,運營情況都還不錯。

“我們之所以和信邦合作,是因為我們產權明細完全是按照現代企業來進行建立;第二,醫院這個行業是一個重資產行業,在股本金上面資金有限,導致旗下幾家醫院,有比較大的貸款,一旦國家金融政策發展生變,資金鏈也會面臨比較嚴峻的問題;最后,作為上市公司來建設、發展不同所有制的盈利性或非盈利性醫院也是一大方向。”王小林說。

七大議題探索未來方向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醫療衛生費用GDP的比重為5.1%,2013年為5.1%左右;而發達國家醫療衛生支出占GDP比重上,美國為16.7%,瑞士11.3%,德國11.3%,日本8.3%,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吳清功認為,我國醫療衛生市場發展空間很巨大。

不大多數參加此次論壇的與會人員均認為,社會資本參與醫療投資的寒冬已經過去,春天正在到來。

持上述觀點的支撐依據在于當前我國醫療衛生產業正面臨著包括疾病轉型、醫療技術提高、人口老齡化、國民收入提高以及保障制度完善等變化。

“目前年齡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年輕人數量在減少,60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在增加,而健康支出是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行業的市場機會巨大。”吳清功說。

吳清功表示,當前社會資本投入醫療領域有三類值得關注。“一是專科醫療機構,其中相對規范、發展清晰的標的可朝著上市公司公司方向努力;二是綜合醫院,將來綜合醫院數量會更多的釋放,朝著區域龍頭方向發展,另一方面突出科室功能、獨立發展也是一個方向;三是職工醫院。

此外,在昨天下午舉行的閉門論壇上,包括私募大佬、上市公司翹楚等業內人士還圍繞中國醫改癥結之痛、社會辦醫模式之選、醫院并購難題之解、資本市場借力之路、民營醫院盈利之源、醫療服務未來之路、價值投資機構之策等七大醫改熱點難點進行了思想碰撞。

對于醫改癥結之痛,多位與會人士均指出“政府管控過多,市場機制缺位”是當前最為緊迫的改革項,正是因為這一點,導致了其他頑疾。

“現在醫藥上市公司大量涉足公立醫院改革,但他們是否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增量服務?”一家私募高管如是說道。

消息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醫藥健聞
微信公眾號“醫藥健聞”發布全球制藥、醫療、大健康企業最新的經營動態。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關鍵詞: 健康護理與醫院
collection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