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2017年4月19日電 /美通社/ -- 一直以來,如何運用金融資源服務好“三農”產業是發展普惠金融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今年2月,中央下發了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4份一號文件,其中提到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同時還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
2017年4月18日,旨在通過普惠金融服務三農的海南海金宜創數據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金宜創”)隆重開業。海南省金融辦副主任劉國鑫、海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南金控”)董事長李曉剛、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宜信公司CEO唐寧、宜信公司高級副總裁王威、宜信公司副總裁毛芳竹、海金宜創董事長吳子魁、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品種資源所所長、海南儋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業淵等領導出席開業典禮并發表致辭,共同見證支持海南特色農業的又一普惠金融創新實踐的落地。
海金宜創由海南省唯一一家省級金融平臺公司海南金控與國內普惠金融旗艦企業宜信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專注于農業產業,以農業供應鏈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為主體,旨在為產業發展賦能,以涉農核心企業的基礎交易數據為依據,運用大數據和云服務,面向其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保理融資服務。同時,對于訂單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無法全額滿足的其他融資需求,如購買農機設備、農產品人工采摘和批量運輸費用等,海金宜創還搭載了農機設備融資租賃和中小企業貸款業務作為支撐,覆蓋從農業生產到農產品銷售全流程的普惠金融服務,以“農業+互聯網+金融”的模式,為海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創新實踐。
作為海金宜創的發起方之一,宜信普惠在農村金融領域的諸多創新實踐獲得了業界的一致認可,宜信CEO唐寧表示:“中國的普惠金融主要分三個階段,分別是小額信貸、多樣化金融服務和能力建設三個進程。普惠金融不等于小額信貸,還包括提供其他諸多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存款、理財、支付、保險等等,目前宜信普惠就在全國范圍內做著這樣的事情。”海金宜創作為宜信農村金融第二個五年計劃 -- “谷雨戰略”的又一落地實踐,宜信將持續輸出其金融科技能力,嚴守風險管理底線,把農村普惠金融多年實踐經驗應用到海南農業領域中。
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中對于金融機構探索涉農領域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給予了肯定和支持,海金宜創通過農業供應鏈金融、農機金融全產業鏈服務和農業龍頭企業貸款三條業務線交叉配合,抓大不放小,也是一次完善和豐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探索和實踐過程。后續,在“農業+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海金宜創將著力打通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促進海南當地農業產業升級,助力海南農業騰飛,立足海南,服務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