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2017年5月19日電 /美通社/ --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一直以來各級政府對“三農”工作都極為重視,而如何引流金融活水有效灌溉“三農”,既是發展普惠金融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因此,更需開辟“三農”工作新路徑。作為國內領先的普惠金融服務企業,宜信再次踏進海南,在祖國的最南端踐行企業普惠金融嘗試。海南海金宜創數據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金宜創”)隆重開業。
海金宜創由海南省唯一一家省級金融平臺公司海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宜信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專注于農業產業,旨在為產業發展賦能,以涉農核心企業的基礎交易數據為依據,運用大數據和云服務,面向其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保理融資服務。
作為農業供應鏈金融創新嘗試的服務平臺,利用現代金融科技開展農業普惠金融是海金宜創成立的初衷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基于此,海金宜創將按照“點、鏈、面”開展業務布局,最終打造成農業供應鏈金融綜合服務平臺。
在成立初期,海金宜創將重點布局三個點,一是引進宜信成熟模式,開展農機具,活體租賃等融資租賃業務;二是與核心企業合作,大力開展農業供應鏈金融業務;三是精耕細作,審慎開展小額融資業務。隨著農業供應鏈金融業務拓展,合作伙伴的擴大以及管理架構的搭建,海金宜創也將適時推動業務由點向鏈的轉換,逐漸過渡到以農業供應鏈金融為主的商業模式。最后是打造農業供應鏈金融綜合服務平臺,通過匯集農業相關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數據信息,掌握農業企業的真實貿易情況,為客戶提供融資和一攬子金融解決方案。
作為海金宜創的發起方之一,宜信的普惠金融業務在農村金融領域的諸多創新實踐獲得了業界的一致認可,宜信公司CEO唐寧指出,中國的普惠金融主要分三個階段,分別是小額信貸、多樣化金融服務和能力建設三個進程。普惠金融不等于小額信貸,還包括提供其他諸多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存款、理財、支付、保險等等。“宜信普惠正在全國范圍內做著這樣的事情。也希望通此次合作,發揮彼此優勢,更好的推進普惠金融在更大范圍內的落地。”
事實上,在利用自身優勢資源推進海南省農業普惠金融合作方面,宜信也早有嘗試。通過與國有大型省屬企業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的合作,開展以“融智、融資、融商”的組合模式服務海南中小微企業工作,創新推出了特色農產品互聯網實物眾籌 -- “眾籌海南”品牌,為牛奶蓮霧、清補涼和無籽蜜柚等農產品打開了新的銷售渠道。
區別于眾籌思路,海金宜創將從線上供應鏈金融、農機融資租賃和中小微企業融資等方面切入,打開海南農業產業布局。宜信公司副總裁、宜信普惠融資租賃總經理毛芳竹表示,在本次合作中,宜信將貢獻自身優勢,輸出業務管理經驗、產品模式和風控技術等,結合海南金控的區域優勢資源和海南農業特色產業,促進海金宜創走特色化、獨立化發展道路,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覆蓋、從農業生產到農產品銷售全流程支撐的普惠金融服務,以“農業+互聯網+金融”的模式,為海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創新實踐。
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中對于金融機構探索涉農領域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給予了肯定和支持,海金宜創通過農業供應鏈金融、農機金融全產業鏈服務和農業龍頭企業貸款三條業務線交叉配合,抓大不放小,也是一次完善和豐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探索和實踐過程。后續,在“農業+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海金宜創將著力打通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促進海南當地農業產業升級,助力海南農業騰飛,立足海南,服務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