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1月12日電 /美通社/ -- 近日,旅業老將洪清華推出最新力作 -- 《旅游,得IP者得天下》。作為景域集團董事長、驢媽媽旅游網創始人,洪清華在書中提到,“這么多年走過來,我發現自己所有的理性思考和感性審美都可以歸結為一個詞,那就是IP。”
馬化騰在 “烏鎮世界互聯網峰會”上說,“稀缺性是流量的入口,IP登場了,它不是一個被吹大的泡沫,一切才剛剛開始”;在萬達集團2016工作報告會上,王健林坦言稱,IP是萬達文化產業的短板,也是必須要補的短板。“怎么補IP短板?還是兩條腿走路,自己研發和并購都要搞。”
“IP+”的時代已然來臨。
作為“中國旅游IP第一人”和“IP榜樣領袖”,洪清華本人首次系統地將他的IP理論與實戰智慧整理成書,讀者可以在書中一窺到底什么才是IP,如何打造IP,如何將IP成功應用在主題公園、鄉村旅游、特色小鎮、目的地酒店、景區、旅游商品、美食、美行等各種旅游業態,帶讀者進入由IP主導秩序的旅游新世界。
以下為《旅游,得IP者得天下》的部分節選:
縱觀旅游業發展的長河,總有人能夠穿過紛繁的表象,
看透事物的本質,引領出一代潮流。
人和人較大的差距之一,便是認知的不同。
越能夠認知本質,越能夠領悟其中的“道”,
越容易在未來的競爭中運籌帷幄、如魚得水。
中國旅游產業近來二十年的發展歷程,從最開始的景區規劃、景區營銷,到旅游電子商務,再到旅游文創商品,最后到旅游目的地投資、建設、運營,哪些是不斷在變化的?哪些又是始終不變的“本質”?
失控的世界誰是新的商業定義者?
非互聯網時代,信息的紛繁程度是可控的,渠道是中心化的,而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紛繁程度幾乎到了不可控的階段,人們稱之為失控的世界。在失控的世界里,一切商業內容和場景的分發都是去中心化的。受眾都已經被分割在了不同的部落和社群里,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主動的、低成本的(甚至可以達到負成本)、帶著社群情感的商業內容和場景分發機制。
中國商業本質正從“物以類聚”切換到“人以群分”。原來社會結構按“物品”歸類,未來社會按“人群”歸類。相同愛好、志向的人很容易匯聚到一起。這時候,誰是消費者價值觀、社群情感的集合體,誰就具有了命名商業和定義商業的至高權力。
人工智能不斷向我們走來的當下,人類如何保持競爭力,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生態化的技術融合。因為只有人類能夠通過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將不同的技術實現最優化的融合,而機器在這一點上永遠都無法超越人類,“心智創造”將催生未來的超級職業 -- 超級IP幻想工程師。
超級IP掘金文旅市場 新時代 新旅游 新方向
旅游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產業,也有人認為旅游不是產業,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然而,無論怎樣復雜的解釋,旅游在本質上都應該是根植于文化的產業形態和生活形態。其本質就是文化。人類歷史上的很多文化之所以消失,就是因為沒有變成超級IP,之所以那些文化沒有變成超級IP,是因為當時的社群組織條件和技術條件不成熟。
在組織條件和技術條件成熟之后,超級IP 沿著“消費反饋 -- 內容端響應 -- 產品端響應”的路徑應運而生了。所以,超級IP 的根源在于人類的情感和價值判斷。情感和價值判斷上升為社群意志之后,就是文化。而一切旅游的業態在本質上也是文化的表現。由此看來,超級IP與旅游都來自文化。可謂同根同源。
在今天這個時代里,一切文化都可以變成超級IP,從文化到超級IP,可以將文化的內涵進行商業化變現,賦予文化永續存在發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