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2018年1月11日電 /美通社/ -- 2017年12月21日,“聚勢創業、筑夢創新”2017國際雙創大會·創業創新大賽活動在山西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此次活動由太原市人民政府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太原市雙創辦、賽迪網和中創鴻升聯合承辦。
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羅清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紀委書記牟宗慶,太原市委副書記、市長耿彥波,太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立剛,山西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李中元和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助理周平軍出席了活動。
同時還有浦江金融論壇、微軟中國、百度搜索生態等產、學、研各界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匯聚一堂,共同探討新時代下的“雙創”發展現狀和前沿趨勢。
為期兩天的活動包括“2017國際雙創大會”和“2017國際創業創新大賽”。本次活動是全國范圍內城市級規模較大、規格較高的“雙創”大會及大賽,其中,大賽決賽參賽隊伍來自內地和中國香港,美國,加拿大,英國,芬蘭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樹立了太原市“雙創”國際名城的名片效應。
據初步統計,投資意向將超過3億元,目前已有5家投資機構將對大賽各組第一名實施意向投資,并在頒獎典禮上簽署投資意向,對促進太原“雙創”的發展具有較強的提振作用。
另據統計,還將有20個來自全國的參賽項目將與太原市簽署落地意向,為太原市創造招商引資的創新模式具有積極的典型示范意義。
“創新驅動發展”成為共識“雙創”迎來重要機遇期
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羅清宇代表太原市委、市政府和430萬太原人民,向大會和大賽的開幕表示熱烈祝賀,向參會的各位來賓表示誠摯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太原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他指出,本次盛會以“聚勢創業、筑夢創新”為主題,交流雙創經驗、探討雙創路徑,致力于產學研一體化,為我們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加強合作交流,共同創業創新,搭建了良好的平臺、提供了寶貴的機會。
進入新時代后,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進入新階段,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成為社會共識。
為加速實現創新驅動升級,我國積極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和基礎設施,為打造升級版“雙創”產業發展注入動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紀委書記牟宗慶指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以高效支撐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快速發展,為新生代市場主體提供網絡設施的堅實基礎,因此,我國有望打造先進開放的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產業生態以支持實體經濟創新發展。
山西省在轉型升級的機遇期中高度重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貫徹落實成為最關鍵的“最后一公里”。為此,太原市按照“抓引導、抓載體、抓服務、抓改革、抓保障”的總體思路,深化政策引導、加大財政扶持、提高服務水平、加強載體培育、創新融資模式、強化宣傳引領,促進了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據太原市中小企業局局長、太原市雙創示范辦主任高屹城在題為《轉變職能引領雙創》的主題報告中表明,太原市近年來以轉變職能為抓手,不斷優化創業環境,特別是在推動商事制度改革、簡政放權、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切實助推中小微企業發展。
太原市針對小微企業、創業創新者面臨的資金、場地、服務、政策等瓶頸問題,提出了“平臺+資金”、“空間+補貼”、“放權+增效”和“扶持+落實”的具體做法,太原市高新技術企業占山西全省的56.2%,截止到2016年成立小微企業14萬余戶,連續四年超額完成增長指標。
首次權威發布《2016-2017年度國際雙創報告》、首創發布“國際雙創·太原共識”聯合宣言
此次活動“國際化”特色不僅體現在國際化的參賽項目,還體現在首次發布《2016-2017年度國際雙創報告》和“國際雙創·太原共識”,從全球視野縱覽“雙創”產業發展,多維度分析各國“雙創”發展經驗,為太原市產業升級和轉型提供支撐,樹立太原市國際雙創示范名稱的名片效應。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融資服務處高級經濟師姜梅在發布的《2016-2017年度國際雙創報告》中指出,全球“雙創”產業發展模式進入全新時代,作為效率型驅動經濟體的中國,“雙創”產業的發展近年來高速增長,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時更是逆勢增長,截至2016年底,我國的眾創空間超過4000家,勞動力生產效率不斷提升、產品創新不斷加快、能耗逐漸降低,這都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驅動的直接成果。
較引人矚目的網絡零售銷售額是中國“創新”的較佳代表,2016年我國實現網絡零售銷售額51556億元,而且仍保持穩步高速增長。因此,新零售、O2O、無人店等成為最具創新影響力的“中國聲音”和“中國方案”。
放眼全球來看,亞洲成為最具活力的“雙創”之地,印度、新加坡、韓國等地成為“雙創”產業增長亮點,未來有望成長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興經濟體。不過需要看到,歐洲仍舊是創新強國,在創新思維、社會意識、社會環境、政策支持等方面對全球提供借鑒和參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國的“雙創”發展具有了更大助推力。
正是看到中國“雙創”的潛力和活力,此次活動上,太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立剛代表活動主辦方和承辦機構,以及國家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山西省智庫協會、太原市雙創協會、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海信集團海信研究發展中心、騰訊眾創空間(楊浦)、納什空間、優投空間等單位共同發起了“國際雙創·太原共識”宣言,共同做出“培育雙創文化,弘揚雙創精神,分享研究成果,加強交流合作,加大雙創投入,提供雙創服務”的承諾,將持續升級創新創業服務,孵化培育“雙創”企業,全方位夯實“雙創”發展后勁,共同形成全社會推動“雙創”的時代強音。
未來,借助聯合宣言簽署單位導入各類相關資源,將為全國乃至全球“雙創”企業、團隊和個人提供服務,為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各項目標,做出更大貢獻。
金融創新、數字化轉型制勝互聯網下半場
在探討“雙創”發展所需的社會要素和支撐時,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從各自角度提出了獨特見解和看法。“雙創”產業發展在政策利好之下,同樣離不開社會資本和其他要素的支撐,其中金融資本和實體產業融合、重塑創新之路成為當下熱點。
浦江金融論壇秘書長李國旺指出,日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金融風險和紅線控制尤其重視,這也意味著“創新”進入2.0版本,嚴控金融風險,守住金融底線成為創業創新者尋求金融資本時的首要原則。
結合山西省發展現狀,他認為,金融創新可通過九大路徑助力山西新四化:政策創新,推動資源創新,管理創新,引導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推出產品創新,產品創新才有品牌創新,品牌創新才有市場創新。
關于品牌創新,最關鍵的則是提升用戶體驗、實現高轉化率,人工智能、物聯網、邊緣計算的強大分析挖掘、互聯互通成為利器。以新興技術為用戶、企業服務,搭建“數據、內容、連接”的全鏈條平臺,成為制勝互聯網轉型的關鍵。
對此,百度搜索生態總經理謝天指出,人工智能成為新興技術的代表,日益成為驅動產業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點。在人口紅利、流量紅利逐漸削減背景下,百度“熊掌號”以高效信息搜索和流量變現能力提供“內容保障、流量拓展、品牌曝光、用戶運營、技術支持”服務,人工智能技術創造內容與用戶連接的多種維度,構建“內容、服務、用戶”三位一體的有機整體。
“創新”的本質不僅是產業升級,更需關注個人用戶的個性需求。微軟中國首席安全官邵江寧指出,“人+流程+技術”的智能化、數字化提升滿足個人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實現智慧升級、智慧創新。
在“新時代的雙創思維”對話環節中,山西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李中元、北京大學市場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剛、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董事、鳳新資本董事總經理陳宇、海口紅樹林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總經理李雪、呼和浩特聚咖啡總經理郭偌寧、北京科創空間管理合伙人呂少輝、太原三晉文旅文創空間董事長郭凱和賽迪網總裁兼總編、《互聯網經濟》總編劉興波共同探討了“雙創”思維和“雙創”產業發展前沿趨勢,為創業創新者提供了全新的審視角度。
在上午主論壇的尾聲,在主辦方代表、大賽評委會主席團成員等嘉賓的共同見證下,2017國際雙創大賽正式啟動,300支國內外優秀參賽項目團隊將會在為期2天的比賽中激烈比拼,最終決出100支優勝隊伍并舉辦頒獎典禮。
技術優勢最為市場看好
在下午進行的“產業創新與投融資”分論壇中,在場專家、企業代表對如何吸引較佳投融資渠道對創業創新者提供了建議。北京大學市場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剛指出,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創新思維”極為重要,國際化產業鏈創新、網格化管理創新、共享資本模式創新是關鍵,這也是阿里集團、騰訊、華為等巨頭實現轉型的背后驅動。
百度創新中心投資總監馮曉非結合自身投資經驗指出,創業者尋求投資人支持過程中需要明確自身技術核心優勢,明確和自身對等的競爭對手,尋找技術較佳應用場景、贏得投資青睞。
結合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的火熱背景,金融行業則需要主力研發金融風控的技術創新,減少互聯網金融帶來的審核風險,光大銀行太原分行小微金融部總經理寧向明指出,光大銀行特此研發了與企業ERP系統數據對接系統、電子交易平臺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利用人工挖掘大數據形成用戶畫像、實現精準營銷,互聯網金融時代實現較佳“創新”。
對創業者急需的技術服務和咨詢服務,賽迪網戰略發展部總監李文歡指出,針對企業“咨詢難、難咨詢”的問題,賽迪網推出中小企業在線資訊平臺,保障雙方合作權益之下能為企業提供多樣增值服務和多維度風險控制服務,助力創業者技術創新。
展望2018年的信息技術熱點和技術優勢,騰飛資本合伙人任溶指出,物聯網、人工智能、軍民信息融合等領域被廣泛看好,如能在這些領域抓住技術優勢樹立競爭力,則能找到較佳投融資機構,尋求更快成長。
智能制造是產業互聯網下新機遇
產業互聯網發展下,中小企業成為經濟發展主體,賽迪智庫中小企業研究所龍飛認為,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智能智造升級成為智能制造發展的共識。
野村綜研(上海)咨詢有限公司主任咨詢顧問王文結合供給側改革熱點提出,以“人”為本的消費理念倡導創新更加關注“人”的本性和需求。因此,預判“人”的消費趨勢,以供給引領消費,帶動產業升級成為“雙創”必須關注的趨勢。
面對供給側改革和共享經濟、分享價值觀的熱潮,個性化消費需求不斷被催生。西安渭北工業區專職副主任金乾生認為,企業成為整合社會資源的平臺,實體經濟與互聯網平臺加速融合,因此智能制造成為現代產業重構的關鍵,也是多個傳統企業實現創新轉型的驅動。
鼎捷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增瑞認為,制造+數據+服務+金融新商業模式的創新可實現制造現場設備自動化、生產資源管理智能化、產品工程開發虛實化和供應體系運籌協同化,在云計算平臺支持下完成智能制造創新。
對于智能制造驅動產業創新的話題,聯想云高級副總裁高志國指出,云是一切智能連接的基礎,通過服務器虛擬化、桌面虛擬化、開發測試、容災備份、數字化轉型等場景下發揮重要作用,用云計算聯通大數據、推動智能制造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