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2018年1月24日電 /美通社/ -- 當前“雙創”的本質驅動力是什么,又該如何合理合規調用社會資源為“雙創”所用,振聾發聵的話題值得行業內外的每個人深思,雖然未來的趨勢難以預測,但技術創新是亙古不變的源動力,“雙創”市場退去浮躁后的修煉內功過程,正是依靠持續不斷的技術升級,這也是技術優勢成為市場主體走向遠方法寶的原因。
日前,在由太原市雙創示范辦、賽迪網、中創鴻升聯合承辦的“2017國際雙創大會·創業創新大賽”上,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雙創”產業發展在政策利好之下,新興技術融合成為重塑創新之路的必備。面臨重大歷史機遇,合理引導社會資源支撐“雙創”相關的技術創新成為關鍵。
同時,浦江金融論壇秘書長李國旺以去年年底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金融風險和紅線控制舉例說道,當前“創新”進入2.0版本,嚴控金融風險,守住金融底線成為創業創新者尋求金融資本時的首要原則,這也是技術創新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風險因素。
人工智能成為數字化轉型重要助推
“雙創”戰略的貫徹落實和推進不僅需要市場主體的熱情和勇氣,更需要不斷提出技術創新、理念創新、思維創新,只有適時抓住數字經濟時代下的熱點,用技術驅動創新模式發展,才能搶占消費升級中的市場高地。
因此,技術創新被稱為推動創新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我國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切入點。而當下最為看好的前沿技術當屬人工智能,這也是與會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大為看好人工智能推動“雙創”轉型的重要原因。
人工智能大展拳腳的必備是“大數據”支持,而這正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積累的寶貴財富,用戶量激增為平臺高效獲取用戶數據和使用習慣提供基礎,擁有獨立入口的搜索平臺成為人工智能開花結果、落地服務的重要一環。
對搜索生態和人工智能借力結合的未來發展話題,百度搜索生態總經理謝天指出,人工智能已成為新興技術的佼佼者,不斷驅動著產業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
在人口紅利、流量紅利逐漸削減背景下,百度“熊掌號”以高效信息搜索和流量變現能力提供“內容保障、流量拓展、品牌曝光、用戶運營、技術支持”服務,人工智能技術創造內容與用戶連接的多種維度,構建“內容、服務、用戶”三位一體的有機整體。
人工智能的滲入不僅是在日常辦公,而且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能制造、產業升級等方面更可造福人類。
以智能制造迎來的新契機為例,西安渭北工業區專職副主任金乾生認為,企業在不斷整合社會資源之后,將會加速實體經濟與互聯網平臺融合,因此智能制造勢必成為現代產業重構的關鍵,也是多個傳統企業實現創新轉型的驅動。
在商用模式的探討上,鼎捷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增瑞認為,制造+數據+服務+金融新商業模式的創新可實現制造現場設備自動化、生產資源管理智能化、產品工程開發虛實化和供應體系運籌協同化,最終完成智能制造創新。
人工智能當然不能獨木成林,同樣需要結合云計算等發展較為成熟的既有技術,對此,聯想云高級副總裁高志國指出,云是一切智能連接的基礎,通過服務器虛擬化、桌面虛擬化、開發測試、容災備份、數字化轉型等場景下發揮重要作用,用云計算聯通大數據、推動智能制造深度融合。
展望未來,“創新”的本質、技術的發展趨勢不僅是驅動產業升級,更需體現終極關懷、關注個性需求。微軟中國首席安全官邵江寧對此指出,“人+流程+技術”鏈條正可以通過智能化、數字化提升滿足個人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實現智慧升級、智慧創新。
因此,正如野村綜研(上海)咨詢有限公司主任咨詢顧問王文說的那樣,結合供給側改革熱點、以“人”為本的消費理念成為創新的宗旨。未來預判“人”的消費趨勢,以供給引領消費,帶動產業升級成為“雙創”必須關注的趨勢。
創業創新的故事還在精彩演繹著,在消費升級、數字經濟時代下,宏觀環境不斷出臺利好政策,市場資本競相布局前沿行業,讓我們時刻感受到創業創新的熱情和魄力,在未來,相信還將涌現更具潛力的創業創新獨角獸,在“雙創”的藍天下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