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2018年1月23日電 /美通社/ -- “雙創”市場的火熱無需贅言,單從我國每天有超過1萬家新增企業的數據就可見一斑。但大量企業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的存活率卻不甚樂觀,這意味著,在機遇與挑戰并存、冷暖交織的時代下,著眼“活下來”比過早思考“走得遠”更為重要。
對此,在由太原市雙創示范辦、賽迪網、中創鴻升聯合承辦的“2017國際雙創大會·創業創新大賽”上,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之所以大部分企業將會在一年或者幾年內相繼消失,一方面是因為核心競爭優勢尚不明顯、行業門檻較低,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過多企業過早思考“遠方”,不切實際的目標只會加速衰亡。所以,市場主體經歷一輪輪的優勝劣汰、殘酷競爭后,最后贏家可謂鳳毛麟角。
破解“活下去”難題的關鍵需要“雙創”市場主體意識到,比講情懷、談遠方更重要的任務是“活下來”。一時的得失并不意味著永遠的宣判,眼前的利益更多需要從長遠影響來衡量,才能最終做出科學決策。
在“新時代的雙創思維”對話環節中,來自學術科研機構、投資機構、行業媒體的多位專家和代表暢所欲言,紛紛結合風云突變的互聯網時代提出了對創新思維的獨家解讀。結合從業經歷和研究經歷,他們認為,利用自身的技術創新和優勢先完成“活下來”的目標,再從長計議“走得遠”的理想更為現實。面對老生常談的熱門領域和最具潛力領域的話題,他們認為各個行業都有機會出現獨角獸,每個市場主體都有吸引社會資本或投資機構的特色優勢,最終決定勝敗的往往還是創新者對目標的堅持和追求,只有上下一心瞄準同一目標才能“活下來”,有機會暢談遠方。
在明確“活下來”的首要目標之后,在場專家、企業代表緊跟著對如何吸引較佳投融資渠道對創業創新者提供了建議。北京大學市場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剛指出,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創新思維”極為重要,國際化產業鏈創新、網格化管理創新、共享資本模式創新是關鍵,這也是阿里集團、騰訊、華為等巨頭實現轉型的背后驅動。
這意味著,創業者尋求投資人支持過程中需要明確自身技術核心優勢,明確和自身對等的競爭對手,尋找技術較佳應用場景、贏得投資青睞。
以金融行業為例,最根本、重要的技術創新則是針對金融風控的技術創新,減少互聯網金融帶來的審核風險,光大銀行太原分行小微金融部總經理寧向明指出,光大銀行特此研發了與企業ERP系統數據對接系統、電子交易平臺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利用人工挖掘大數據形成用戶畫像、實現精準營銷,互聯網金融時代實現較佳“創新”。
對創業者急需的技術服務和咨詢服務,賽迪網戰略發展部總監李文歡指出,針對企業“咨詢難、難咨詢”的問題,賽迪網推出中小企業在線資訊平臺,保障雙方合作權益之下能為企業提供多樣增值服務和多維度風險控制服務,助力創業者技術創新。
展望2018年的信息技術熱點和技術優勢,騰飛資本合伙人任溶指出,物聯網、人工智能、軍民信息融合等領域被廣泛看好,如能在這些領域抓住技術優勢樹立競爭力,則能找到較佳投融資機構,尋求更快成長。
“雙創”的故事還將繼續演繹,相信在2018年還會頻現多種新興技術和技術創新,對于創業創新者來說,既是充滿機遇與希望的一年,也是充滿挑戰和荊棘的一年。對此,利用技術創新的浪潮樹立核心競爭優勢,建立自身行業的“門檻”,著眼當下“活下來”,此后從長計議思考“走得遠”的目標。腳踏實地回歸理性后,“雙創”主體將會煥發出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