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19年4月12日 /美通社/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不久前正式對外發布,提出將實現五大戰略定位,即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在中國乃至世界經濟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緊扣五大戰略定位,作為發軔于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深圳的央企華僑城,目前不僅全面布局廣州、珠海、惠州、中山、肇慶、江門、佛山、東莞等大灣區城市,以文化旅游作為主鏈,從科技、新型城鎮化、金融等多業態出發,推動地方產業升級和城市價值提升,為大灣區城市群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縱觀整份《規劃綱要》,“創新”、“科技”等詞語多次被提及。事實上,華僑城在2016年就已著手圍繞科技與創新兩大關鍵詞,以科技資源加碼文旅產業,打通旅游產業鏈。
基于整個文化旅游平臺,華僑城打造了內涵豐富且具有前瞻性的智慧旅游系統,形成“文化+智慧+旅游”的全新模式。比如,華僑城打造了集智慧景區、文化景區、互動景區三位一體的綜合智慧旅游服務終端,通過景區 APP 系列定制化開發,提供導游、游覽、信息推送、管理支持等一攬子功能服務。
與此同時,華僑城基于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泛布局的優勢,藉由文旅為主鏈,深度挖掘當地資源,大力發展新型城鎮化,一方面著力于提升項目潛在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通過旅游、商業綜合體、酒店、城市基建等產業生態的打造,形成完整的基礎設施配套。通過向傳統城鎮導入“文化+”相關產業,致力于帶動地區產業經濟和人口結構的調整優化以及經濟的轉型升級。華僑城集團總經理姚軍表示,將文化古鎮保護與現代旅游相結合,通過“傳統文化+旅游+生態”的保護模式,讓古鎮煥發生機,是華僑城進行全域旅游布局的一種形式。
在布局文旅生態圈的過程中,華僑城始終堅持“生態環保大于天”的環保理念,秉持“在花園中建城市”的開發理念,致力于實現“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的目標,這也是《規劃綱要》中提到的粵港澳大灣區的第五大戰略定位。
三十多年來,在深圳灣畔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華僑城逐步將旅游和居住進行適當的功能分區,形成集旅游觀光、生態景觀、生活配套、商業過渡和居住為一體的混合布局。同時,通過主題觀光公園、主題樂園、郊野生態度假區、城市休閑體驗區等業態建設,投資進行深圳灣、武漢東湖、南昌象湖、順德桂畔湖等濕地公園的保護性修復及美化,斥資33億元形成覆蓋全國的公益矩陣等動作,推動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生活方式升級。
根據計劃,2019年,華僑城將進一步細化文化旅游、城鎮化和電子科技發展子戰略,加快新戰略從“落地生根”到“開花結果”,并預計于2020年后,所布局的文旅項目將陸續優化升級粵港澳大灣區的文旅生態,從產業布局、經濟收益等方面助推灣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