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20年7月21日 /美通社/ -- 近日,粵港澳大灣區的超級跨海通道工程深中通道第一節海底隧道鋼殼沉管,順利完成與人工島的水下精準對接,大灣區城市間的內聯外通將更加便捷。
自《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三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持續發力,便捷高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正在加速形成,通過推動交通一體化發展,如今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已初步形成。
正是看中了粵港澳大灣區為完善產業鏈、供應鏈打下的堅實基礎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契機,全國各地的知名創新企業、高新科技人才都在這里匯聚,李群自動化作為一家專注于輕量型高端工業機器人研發、生產、銷售與應用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其中的一員。
隨著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通行政策的優化,這三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實現了“人暢其行、貨暢其流”,這樣的變化也為居身其中的李群自動化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創始人石金博表示如今大部分的供應商在周邊20公里或者30公里之內都可以解決,這樣產生的效率對一個發展中的企業非常有用。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客戶需求一來就能夠快速響應。除了企業本身研發的快速響應,也需要供應商的快速響應。
除此之外,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趨勢以及企業的應對,李群自動化創始人石金博在接受央視采訪時也發表了一些關于她的看法。
集聚天時地利人和,助力產業發展
對于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李群自動化創始人石金博表示對于健全金融體系,深圳實際上作為改革開放特區,它的冒險精神,它的兼容并蓄,吸引了無數高層次的人才來到深圳,背靠著像東莞這么好的產業配套設施,從單一點來看的話,可能多少都會有那么一點點的不足,但是如果把它變成一個整體來看,實際上這個區域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生態環境來孕育這種科技、創新、冒險這樣的一種產業形態。
從前端到后端,加快基礎科研產業化
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負責人,石金博認為基礎科研,不管是企業自身,其實總體來講是整個國家都要面對的事情,尤其是在面向工業的時候。首先要從最前端開始,你能生產出國際性的產品,能提出國際性的問題,而后再牽動后方技術科研伴隨著產業去解決實際的問題。所以大灣區如果能夠真正實現原本的產業定位,把我們的科技創新,這種世界級的產品做出來,到相應的高端裝備,相應的技術,再延伸到后端的這些基礎研究,比如說材料、比如說物理、甚至很多傳感的技術,這樣的研究支撐,那么就會形成非常健康的生態環境。
融合貫通,共同前進
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創新上不斷發展,但最終可以實現什么樣的一個效果才能說是成功,從而吸引更多人才來到這里,石金博表示最重要的是全面打通。如果讓整個在灣區內的企業,能夠享受灣區各個區域的好的政策,好的環境,好的人才輸送,把它打通的情況下,企業發展起來,以后大家更認同的是大灣區,而不是某一個具體的城市的企業,這樣灣區的概念自然就衍生了。灣區只是說營造一個氛圍,先把一部分的區域能夠帶動起來,其實它反過來也會帶動周邊,所以灣區成功很重要的標志是,有企業能夠走向世界走向更遠的地方,而大家認知這個企業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產生的企業,就可以了。
科技創新力量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依靠,李群自動化作為擁有自主研發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創新發展,如今已擁有全球首創一體機設計以及全自主研發分布式控制系統,今后將繼續堅持為全球制造企業提供卓越的機器人產品和服務的使命,大力發展創新力量,與大灣區建設同向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