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年7月24日 /美通社/ -- 2020年開局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人民生活和工作產生嚴重影響。在全國上下努力下,社會生產生活在快速恢復,展會作為所服務產業的中間環節,為企業恢復活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20年下半年國內的展會展會紛紛重啟,有效促進行業上下游的溝通與交流,進而提振業務合作。由上海荷瑞會展有限公司主辦的廣州、上海兩地泵管閥展在行業的熱切期盼下也陸續重啟。
展會是所服務產業鏈的中間環節,于國于民凸現重要性
展覽業在經濟貿易、技術、信息交流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從國家層面看,據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展覽經濟直接產值近6000億元人民幣,直接拉動經濟產出達到5萬億元人民幣,GDP占比達6%。2011年至2019年間,中國納入統計的展覽城市由83個增至181個,境內展覽總數由7330場增至10889場,展覽總面積從8173萬平方米增至14456萬平方米,年均增長率分別為5.81%和8.49%。
展覽業已成為構建現代市場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在推動技術進步、產業升級轉型、促進城市發展、帶動經濟增長、增加社會就業以及服務國家經濟、外交和產業發展戰略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從企業層面看,短短幾天的展覽,聚集了產業鏈幾乎所有重要企業與代表人士,它既是參展企業展示自身實力、宣傳品牌形象、尋找商機、推廣產品、拓展市場、贏得訂單的高效平臺,也是捕捉行業技術與應用發展趨勢、促進交易與投資、結識潛在合作伙伴、為新一輪技術創新奠定基礎的良機。
上半年展會行業停頓,相關行業困難重重
新冠疫情曾經一度讓展會停擺,更是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其中遭遇最大困難的,是數量龐大、抗風險能力弱的中小型制造企業。雖然政府在資金、政策、稅收方面出臺了很多措施,積極幫助這些企業渡過難關,但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它們的困難。
長沙市會展辦黨委書記、主任陳樹中認為,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一些產業,對會展的依賴度比較強。他們期盼著展會的訂單,獲得未來市場的信息,可以說,展會主辦方對產業發展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價值。
但是,上半年新冠疫情所導致的展會全面停擺,阻斷了這些企業通過展會取得資源的可能。據全國會展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會展供應鏈創始人兼CEO吳菲介紹,今年上半年57個城市共有901場展會延期、74場展會取消,西部一個會展城市的統計數據顯示,2、3月份取消展會面積約30萬平米。
雖然各級政府在倡導線上線下展覽的融合,業界也認為未來展館布展、展館展示、直播可能是線下展的標配,但線上觀眾質量與觀眾結構有所欠缺,工程、技術人員、企業決策人員、業內專家參與度不夠,無法提供線下展覽的觀展體驗,實體會展作為搭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平臺不可或缺,疫情也讓產業鏈越發感覺應該更為珍惜線下會展。線上展覽,只是為了維持對外貿易供應關系、維持產業鏈上下游的供應關系的迫不得已、沒有選擇的選擇。
常態化的疫情可防可控,下半年展會爆發性呈現業界需求
隨著中國政府與全國民眾同心同力,絕大部分地區的疫情風險已經降低到無限接近零,并在第一時間開始恢復生產、生活,從中央高層、商務部、各級地方政府、展覽行業上、中、下游在內的各方努力推動展會行業繼續向前,終于迎來了近期展會的重啟,各方對于經濟復蘇的迫切心情,此前受到壓抑的投資、采購與行業交流需求,在展會中得到爆發性的呈現。
以4月30日-5月5日于湖南長沙成功舉辦的2020年“全國第一展” -- 湖南車展,被業界視為新冠疫情以來,會展業重啟的標志性事件,6天展會銷售車輛2.391萬輛、金額52.68億元,創下“每三人觀展,一人購車”的記錄。
隨后,6月3-5日SME蘇州機床展、6月9-11日成都美博會、6月10-11日廣州國際防疫物資展覽、6月11-13日山東國際水展相繼舉辦,各次展會現場人頭攢動,無論是展商還是觀眾,熱情洋溢,盛況超出了行業預期。7月14-16日舉辦的廣東國際泵管閥展覽會更是泵閥行業內的一大盛事,到場參觀人次較去年還有所增長,觀眾的垂直度也更高,許多參展企業都在展會現場簽訂了訂單。
之后8月31日-9月1日即將在上海國際泵管閥展覽會也正在緊張有序的籌備中,數萬行業人士熱切的期盼著展會開幕的時間。
上述各展會主辦方與所在地各級政府積極配合,秉持“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的精神,積極檢查、落實、演練防控措施,做到現場安全防范無遺漏,極大提振了展會參與各方對今年市場的信心。主辦方加強了專門工作人員和觀眾防控,并制作觀展手冊。所有這些積極的舉措,為展會行業的順利發展提供了支撐。
品牌展會的主辦方早已進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包括通過隨申碼和身份證,實名追蹤每位觀眾的狀況,確保入場人員健康;二維碼簽到、移動互聯LBS、人臉識別在內的新技術,已被用于完善并提升現場服務;而3D影像、直播互動、VR、AR、MR等手段對展會現場的再造,為展會參與者提供了全景式感受,不僅能提升參展的安全性與體驗度,還能節約交易成本并提高交易效率。
積極服務主題展會所在產業,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產業會展促進中心主任姜淮認為,展會主辦方重視每一個展覽會所服務的產業,以展覽業作為載體,服務產業、服務經濟。無論是展覽方式,還是載體、路徑、制度設計,都要圍繞合當下經濟發展、產業發展的真正需求。
南京因泰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衛剛反映,近些年參加過國際國內很多展會,對于企業形象、產品推廣、產業鏈的合作起到了促進作用,也通過展會結識了國內外客戶及國際同行。新冠疫情期間,因會展活動不能正常開展,作為參展商感同身受,在實際中工作中,大多只接洽熟悉的供應鏈,不熟悉的基本不接觸。
4月份,商務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創新展會服務模式培育展覽業發展新動能有關工作的通知》,支持企業線上辦展、線上參展。“作為企業,我們也在積極調整思路,線上參展可能降低成本,但不僅對會展業,也對參展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直播狀態下展示自己,企業需要完善的組織、宣講能力、做到在線溝通、及時響應、多部門協作。不過,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參展商最關注的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商務連接。”
中國計量大學流體裝備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所長、中國水利企業協會流體裝備分會會長牟介剛教授認為,企業特別喜歡參加能帶來實際效果,有助于促進技術、商務、信息交流的展會。
新冠疫情常態下的品牌會展企業,也在努力總結、重塑、升級展會流程與服務,盡力利用手中掌握的展會資源,通過創新會展服務,幫助生產企業、營商企業、中小企業,促進中國經濟更好、更健康地發展。
全方位綜合利用展覽數據與資源,實現參展效率最大化
品牌會展企業本身就是一個平臺經濟,掌握了大量的行業、參展商、客戶資源,他們專注于某一個行業所努力創造的機遇社交信任的高效撮合價值難以取代,比如中國國際美博會在美容行業的影響力,上海國際泵管閥展對流體機械行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各級政府與企業也充分認識到,展覽會是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在帶動企業與經濟增長、促進開放合作、增加社會就業、推動城市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新冠疫情也促進了品牌會展企業與參展企業全方位的合作,如,立足行業市場需求,與產業鏈進行深度結合,從理念到技術手段、商業模式、合作方式、展示方式,進行全產業的創新;通過新的技術手段、數據管理方式,提升專業觀眾的質量、參展商和專業人員交流、洽談的效果;進行基于數據的創新,通過數字化手段幫助客戶提前規劃行程、合理安排時間、簡化交互步驟、提供參展數據分析;開展線上展示預約、配對、交易等形式,為展商提供除了展位以外的其它云發布、云交流、云學習、云營銷、云逛展等數字化增值服務,持續提升參展的綜合效率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