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1年8月3日 /美通社/ -- 健康界于近日就北京和睦家醫院推動舒適化醫療的情況進行了報道,以下報道全文經健康界授權轉載:
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盤仲瑩的父親生前曾患上帶狀皰疹,且長在眼眶內。病發時疼痛不斷刺激大腦神經,就像是唐僧念咒,緊箍咒開始折磨孫悟空。
看見父親只能生生忍受病發時的疼痛,盤仲瑩多次請求醫生幫忙鎮痛,醫生卻以“怕患者上癮,不符合用藥規范”為由拒絕。
這并不是孤例。2017年陜西榆林產婦跳樓事件,也曾引發業內關于疼痛的關注。在疾病帶來的疼痛面前,人們好像失去了尊嚴。
誰能幫助盤仲瑩們實現這一愿望?答案是麻醉醫生和舒適化醫療。“麻醉科醫生走到臺前,讓中國人對于疼痛的認識,必須且終將發生改變。”盤仲瑩說。
舒適醫療,消除不適
在陜西榆林產婦跳樓事件一年之后,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關于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2018年-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一定數量的醫院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隨后逐步在全國推廣。
作為全國首批開展無痛分娩的醫院,北京和睦家醫院分娩鎮痛可達90%以上,遠超國內平均10%的水平。就在近日,和睦家京北婦兒醫院通過三級助產資質評審,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和睦家麻醉學科對于高危孕產婦分娩的風險應對能力。
不同于大眾“術中打一針”的認知,和睦家北京區麻醉科主任劉薇告訴健康界,和睦家的麻醉服務貫穿產前、產中、產后全階段。產前要患者宣教,麻醉醫生和產婦及其家屬充分溝通,讓產婦及家人對可能經歷的麻醉及分娩鎮痛有充分了解,緩解其焦慮情緒;產中,麻醉醫生、助產士、產科醫生組成多學科團隊,對患者全方位監測及呵護;產后還要進行隨訪,強調對產婦全過程的服務。
正是因為麻醉醫生的全程介入,生孩子不再是一個痛苦過程,“玩著手機孩子就生出來了。”
這一過程就是目前醫療界所推崇的舒適化醫療。
在舒適化醫療理念中,醫生不僅幫助患者消除不適和疼痛,更要給予患者安慰,緩解患者焦慮,讓就醫過程本身變得有尊嚴。“舒適化醫療本身就是麻醉的擴展,減少患者檢查和治療過程中的痛苦。”首都醫科大學第十一臨床學院三博腦科醫院書記王保國解釋道,外科醫生關注的是局部,但麻醉醫生要關注人的整體,利用鎮痛藥物等多種方式為患者減輕痛苦,為生命保駕護航。
有為有位,麻醉價值被認可
7月17日-18日,北京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麻醉專業委員會2021學術年會在北京和睦家醫院召開,這也是第二屆和睦麻醉論壇,近50位三甲醫院的麻醉學科負責人及非公醫療機構的麻醉學科領頭人齊聚,從術后快速康復到醫美麻醉安全,從麻醉護理到困難氣道管理,參會專家們就每一個麻醉熱點話題進行探討。
在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麻醉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姚蘭看來,除了為外科醫生創造最佳手術條件,和確保患者安全外,推動舒適化醫療就是麻醉醫生的另一責任。“麻醉醫生是舒適化醫療的推動者和踐行者。”
在深耕麻醉領域的30年里,姚蘭見證了這一職業在稱呼上從麻醉師到麻醉醫生的轉變,也見證著他們從手術室內走到手術室外,職責版圖不斷擴大:從最初創造最佳手術條件并在術后即刻將疼痛“最小化”的醫生演變為,在術前、術中、術后確保有各種并存疾病的患者得到最佳處理的圍手術期醫生。
以北京和睦家醫院為例,其“麻醉服務50%在手術室內,50%在手術室外。”據劉薇介紹,除了手術麻醉、產科鎮痛,其還要為院內各種有創檢查如牙科、MRI/CT檢查、消化內鏡和支氣管鏡檢查、經食道超聲檢查、介入影像室的檢查和操作等提供鎮痛鎮靜服務。目前,北京和睦家醫院已經連續六次通過JCI認證,劉薇要求團隊每一個流程操作規范和水平在JCI標準上更進一步,關注到每一個臨床細節。
正如姚蘭所說,有為才有位。無論是來自其他科室,還是來自患者,越來越多的醫療需求,讓麻醉醫生的隊伍越來越壯大的同時,麻醉學科的價值被不斷認可。
搭建學科,提供安全基石
“我們是為了讓患者得到更好就醫體驗而誕生的。”劉薇說。
北京和睦家醫院的麻醉學科發展要從人才梯隊搭建談起。盤仲瑩用拼圖來比喻學科發展過程,其中人才是重要的一塊拼圖。“顏色差一點,拼圖就拼不上;麻醉醫生能力差一點,手術的感覺就不對。”劉薇就是剛剛好的那塊拼圖。后來,盤仲瑩笑稱自己“跟追男神似的”追了劉薇兩年半。
2015年,劉薇從執業近20年的北京協和醫院辭職,來到北京和睦家醫院擔任麻醉科主任。劉薇的到來,使北京和睦家醫院的麻醉學科得到快速發展。“實力強,是我們團隊最大的優勢。”劉薇提到自己的團隊時,分貝不禁提高了幾分。“公立醫院能做的,我們不僅能做,而且能做精。”這支讓劉薇覺得非常驕傲的隊伍,一共有21人,一半擁有副高及以上職稱,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占到絕大多數,大部分人都有海外學習進修經歷。
人才配置只是第一步,培養是學科發展的重要一環。目前,科室每月安排一次培訓,并設置繼續教育假期和經費,鼓勵醫生不斷學習,不斷成長。除了能夠獨立為各種手術提供麻醉支持,劉薇引導每個人發展亞專業,或鉆研兒科麻醉,或骨科麻醉,在亞專業上各有側重。
正是這樣一個團隊,給了和睦家醫院從專科醫院轉型綜合醫院的強大助力。
轉型后,北京和睦家醫院的手術種類覆蓋范圍越來越廣,也都對麻醉提出更高要求。而劉薇團隊為這些手術提供了安全的舞臺,“所有外科手術我們都能承接,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劉薇說。
麻醉是手術學科的基石,可以說沒有麻醉就沒有外科手術。北京和睦家醫院在保持產科優勢的同時,還能實現手術難度不斷提高以及不斷嘗試新術式,這其中麻醉團隊功不可沒。
然而,在推進舒適化醫療的路上,麻醉醫生仍任重道遠,人才緊缺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大阻力。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麻醉醫生的重要性會越來越凸顯。盤仲瑩認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人們會更需要醫療手段進行疼痛管理,因此對麻醉醫生的需求會呈指數級增長。
原文鏈接: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10802/content-55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