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2023年9月27日 /美通社/ -- 聚焦全球醫藥研發熱點,搭建國際交流合作舞臺,9月25日,第八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以下簡稱“創投大會”)在蘇州盛大召開。秉承“推動社會資本與醫藥創新相結合,提高醫藥創新能力”宗旨,歷年來,創投大會累計吸引了來自6,800余家國內外醫藥相關企業及金融、投資機構參加,累計參會近26,000人,共68個創新品種在大會進行了臨床數據全球首發,800多個國內外創新項目進行了路演展示。
本屆大會聚焦源頭創新活力,探討我國醫藥產業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的資本融合創新。來自國內外投資機構、醫藥創新企業及研究院所等百余家機構和政府領導、業界領袖、專家學者、知名企業家、投資機構負責人及媒體齊聚一堂,共享生物醫藥行業盛宴。
由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2022-2023年度會長、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李佳主持,大會正式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農工民主黨主席何維,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慶文,香港交易所聯席營運總監陳翊庭發表致辭,對各參會領導、專家和醫藥界、投資界同仁致以熱烈的歡迎。
何維主席表示,當前,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邁入新征程、面臨新形勢,應開放技術探索路徑,推動技術產業化走向世界前沿水平。同時,還應發揮生物醫藥產業的拉動和輻射作用。此外,要加強生物醫藥創新鏈和產業鏈的建設。何維表示,生物醫藥在醫藥領域具有其特殊性,要充分挖掘,并開發出適配這種特性的產業鏈。何維認為,生物醫藥已成為傳統醫藥轉型升級的主流方向和發展重點,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戰略制高點。中國應當在鞏固發達國家藥品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為“一帶一路”沿線、“南方國家”等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高質量藥品供給,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增進人類共同利益。
吳慶文市長首先向現場觀眾表示熱烈歡迎,他提到,蘇州是一個有福氣、有底氣、有未來的城市。他介紹,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區域競爭的焦點賽道。十多年來,蘇州持續深耕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全力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地標。目前,全市已集聚醫藥企業超3800家、相關從業人員近6萬人,去年產業產值達2188億元,五年產值規模實現翻番,年均增速超過11%,成功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獲批建設全國生物醫藥領域唯一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吳慶文表示,自2016年起,創投大會在蘇州已經舉辦到第八屆,為蘇州乃至全國醫藥產業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未來,蘇州也將通過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更加完善的創新體系、更加高效的親商服務,大力推動產業與資本對接,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集群。
陳翊庭總監指出,2018年香港交易所推出的上市制度改革大大激發了香港市場的活力,使得香港迅速成長為全球領先的醫療保健融資中心。近年來,醫療保健行業已經成為香港IPO融資額前三大行業之一。在此基礎上,香港交易所于今年3月又增設了特專科技上市章節,即18C章節,以支持更多擁有創新理念的科技公司的融資需求。作為連接中國和世界的“超級聯系人”,香港交易所持續對互聯互通機制進行擴容和優化。陳翊庭表示,香港資本市場已培育出專屬于醫療保健行業的生態圈,針對這一行業的投資群體也在逐漸擴大,相關的二級市場產品日益豐富。未來,香港交易所將通過不斷改革與創新繼續提升市場活力,更好地發揮香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門戶作用。
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秘書長馮嵐主持大會主旨演講階段。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于旭波帶來“發揮央企優勢 賦能醫藥產業創新發展”主題報告。他介紹,通用技術集團具備建立臨床研究一體化平臺、實現臨床試驗業務協同發展的先天優勢,可以為廣大醫藥企業開展新藥臨床試驗提供一站式和標準化的服務。同時,通用集團擁有強大的商業網絡支撐,是國內重要的醫藥商業流通企業,與眾多國內外醫藥頭部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國際化方面,于旭波介紹,通用集團具有豐富的經驗,開展項目集成和貿易出口,服務亞洲、美洲等新興市場,助力中國品牌國際化。于旭波表示,在需求牽引和政策支持下,我國本土創新藥行業迎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未來,通用集團將攜手廣大醫藥及醫療器械企業,充分發揮集團自身優勢,打造國際化的一流醫藥以及醫療器械研發創新服務平臺和應用平臺,為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深圳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理事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以“醫藥創新投資圖譜與資本結構”為題做主旨報告。王忠民從當下醫藥創新投資所受的流動性沖擊出發,提出中國醫藥創新投資需要思考接下來應當用什么樣的新投資圖譜和資本結構繼續前行。王忠民闡述了國資的相關財務約束以及lPO的退出選擇等關鍵因素。面對當前的全新形勢,王忠民緊密結合國資屬性展示了新資本圖譜,并指出,地方引資的核心,在于能否打造全新的產業鏈。結合社保基金的工作經歷,王忠民詳細闡述了國資GP的交易邏輯。他建議中央產業引導資金和地方國有資金不要輕易做GP,如果迫不得已要做母基金的GP,則要引入激勵機制。此外,王忠民提到了新時代的CVC邏輯,他認為,如今創新藥研發企業害怕IPO中止,可通過CVC回購等方式形成新的退出通道。王忠民表示,當前市場正涌進了諸多“新玩家”,更多的“新玩法”正等待企業和投資者共同參預。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主任孫磊圍繞“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器械審評體系,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進行報告。孫磊表示,近年來,醫療器械產業蓬勃發展,諸多高端醫療器械獲批上市,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器審中心持續鼓勵創新,深化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為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了多項舉措。孫磊介紹,自2014年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實施以來,截至2023年6月底,共收到創新產品特別審查申請2265項,審查通過454項,217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自2017年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程序實施以來,截至2023年6月底,共收到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申請214項,審核通過71項,53個優先審批醫療器械產品獲批上市。他深刻剖析當前業內存在的“卡脖子”難題,建議產業各方應重點圍繞有可能實現關鍵技術、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突破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有可能完成國產替代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醫療器械開展工作,并提出加強頂層設計、政策扶持等建議,助力產業發展。
專題討論第一階段“爐邊談話:寒冬之下話未來”由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健,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百濟神州全球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吳曉濱,中國藥促會2020-2021年度會長、先聲藥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任晉生參與討論。
討論嘉賓分別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圍繞寒冬之下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展開探討。嘉賓們認為,寒冬影響了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但中國的醫藥創新仍在持續發力的路上。當前,仍有創新的技術不斷涌現,本土企業的創新成果得到了來自國際的認可,優質的項目依然會獲得投資人的青睞。對此,嘉賓們認為,企業更應苦練內功,增強創新能力,提升抗風險能力。同時,我國的監管制度、審評制度仍有提升空間,嘉賓們呼吁建立更加完善的監管制度,塑造和諧發展的醫藥研發生態體系。此外,嘉賓們還對“擺脫腫瘤藥研發內卷”等熱門話題進行了討論,高屋建瓴的為現場觀眾提供了更多樣的研發思路和投資邏輯。沒有一個寒冬不曾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曾到來。生物醫藥是面向人民健康的剛需產業,嘉賓們一致對中國醫藥創新的未來充滿信心,期待未來,中國醫藥研發行業能聚焦創新,解放思想,共創美好明天。
專題討論第二階段“秋蟬鳴歌:產業新聲破齊喑”由華領醫藥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陳力主持,香港交易所聯席營運總監陳翊庭,元明資本創始合伙人、邁勝醫療科技集團董事長田源,中國藥促會2016-2017年度會長、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列明,平安銀行醫療健康文化旅游金融事業部總裁李茜參與討論。
醫藥創新的過程離不開資本的扶持,近年來醫藥行業融資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一級市場來看,曾經以美元PE為主,目前已經轉變為以人民幣PE為主;從多元化PE為主,轉向國有資本PE為主;從市場化PE為主,轉向招商PE為主。此外,投資期延長也是近年來的趨勢之一。結合當下市場環境,嘉賓們從自身實際案例出發,建議企業做好技術儲備的同時,對項目進行優先級劃分,保證現金流。同時,要堅持從臨床需求出發,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連續舉辦八屆,創投大會已成為一場醫藥界和投資界對話交流、攜手合作的盛會,也是亞太地區最受關注的醫藥創新與投資合作平臺,為業界領袖、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藥械企業和投資人,搭建權威、專業、多維度的對話渠道。越來越多的產業人士通過創投大會向投資界展示企業優質項目,或通過大會拓寬行業視野,結交人脈資源、拓展商務合作。未來,創投大會將繼續聚焦醫藥創新前沿趨勢,傳遞政策解讀,為中國醫藥創新貢獻力量。